创新实验对学校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有益补充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何光琴

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学校 646000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重要方式,探究活动需要运用恰当的实验器材,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科学教师勇于创新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方案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创新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方法、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这些思想也逐步植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心中,于是学校科学实验器材管理室不断引进了“新成员”,成为了教育技术装备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创新实验;核心素养;教育技术装备

正文


一、目前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实验器材配备不理想

为了推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即便是农村学校,大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器材的配备上还不够理想。科技在进步,教材在不断更新,实验室也需要补充新的器材,但由于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器材管理员和专职科学教师,忽略了实验器材的申报工作,导致学校实验室器材配备不够理想。据了解,我地区已全面使用教科版2017版科学教材,但在仪器的配备上部分学校还没跟上脚步,实验器材更新速度与教材改革不同步。

(二)实验器材损耗较严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这门学科也逐渐得到家长的重视,少数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了配套的实验工具箱,有的学校也为教师订购了一套与教材相适应的实验器材。但工具箱中的部分实验器材不能重复利用,第二年还得添置,并且配备的这一套实验器材远远满足不了实际教学的要求。学校原有的实验器材因为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器材损坏或者零件丢失,不能再次使用。比如:滑轮组这组实验器材,里面的小零件较多,加之材料是塑料制成的,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有的零件弄丢了,有的又把支架弄坏了,很难找到一套完整的,因此加大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

(三)实验的效果不够明显

教师进行实验的基础就是依托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有一部分实验,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二、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方法进行创新,让实验变得更有效,同时也弥补了目前教育技术装备的不足问题[1]

   (一)创新实验材料

学生在参与自制或者寻找实验器材的过程,其实就是参与思考与设计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在实验室器材管理处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来制作船,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生活中材料展开对船的研究,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到处都可见竹子、木头,城里的孩子可以从废旧的玩具中取出可用零件,对船进行设计和制作。学生利用身边的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丰富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创新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合理应用实验器材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2]。在教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时,大部分教师对这一单元的实验器材和装置进行了改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声音有了正确的认识。下图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原实验相比,有以下优点:

1.将橡皮筋和钢尺安装在同一装置上,避免了实验器材的复杂性,并且此装置使用于多个版本的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

2.将钢尺固定在正方体卡槽里,避免了学生操作的不规范,收集到不准确的数据。                                                             

3.利用声音传感器和无线麦克风,将振动时产生的声音放大,尽可能排除干扰声, 并将接收声波,显示声音的振动图像。

4.利用在钢尺上安装激光头,侧面安装屏障,让学生看到钢尺振动的幅度。在钢尺下面放置无线麦克风或者声音传感器,将声音转换成图像,避免了外界环境干扰,得不出实验数据。

5.增加刻度尺,使得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

(三)创新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一个实验的“灵魂”,是探究活动的关键[2]。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验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一课中,课堂上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操作起来有一些难度,而且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准确,于是我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选择生活中易获取的材料,对该实验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让实验探究操作规范化、简易化,实验现象清晰化、明显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让学生观察到水结冰的全过程,学生操作方便,避免反复取出试管观察橡皮筋被移动影响实验数据,同时在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创新实验优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启蒙课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小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获得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能力以及养成科学情感与价值观。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实验结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同,对他们今后继续科学探究活动起到极大的鼓舞。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创新实验,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这一过程,在做中学,做中悟,促进了他们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

四、结束语

探究基于实验,实验贵在创新,创新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核心素养上发挥更为极致的效果。科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培养学科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6):10-12

[2]于殿家.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20198):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