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驱动支撑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任务驱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正文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宏观与微观结构以及相关功能,且在此基础上探究生物的生殖生长、生命规律的一种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只有掌握了系统化的知识,了解生命发生的过程与现象之后,才能为其将来的深造打下基础。而任务驱动强调学生们的主动参与,以任务安排为前提,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调查、去分析、去强化、去研究,在分析问题中,参与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去,构建一个动态的教学平台。如此看来,以任务驱动支持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对于成就高效的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生物与环境》这部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能量流动为例,针对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展开分析,以挖掘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作用与价值。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本章节所涉及到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相联系,在整本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引导学生们探究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以任务驱动支持整个的教学设计,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学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融入体验与学习自主,进行流动模型的建构,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对本节内容有意义的建构与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学习能量金字塔的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养成分析、归纳、推理等等思维能力,尝试建立能量流动的模型,形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以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以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微课展示青蒿素作用方式的研究。
教师为学生介绍青蒿素的作用。
展示荒岛余生片段,提出问题,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如何在荒岛中让自己的生命存留的最长?
(设计意图,以两个微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直奔教学主题。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中。)
2、师生互动(任务一)
教师展示能量转化的概念图,引导学生们回忆、分析、思考其中的生理过程以及相关形式的能量,从而引出能量流动的概念。
利用微课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根据视频的观看写出里面涉及到的草原食物链,并且说出食物链中的每一元素各属于哪一营养级,各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
依据“草—兔—金雕”这一食物链,设计如下问题串:该食物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该食物链中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草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太阳能通过草能够转化为怎样形式的能量?草体内的能量全部传递给了下一营养级吗?
师生互动合作,一同展开能量流动的分析。教师因势利导,学生融入探讨,师生共同分析小结,能量流经一个群种的模式,共同制作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基于概念图、食物链以及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的分析,让学生们找到存在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同化新知识的停靠点,促进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帮助学生们顺利的进入下一知识的学习中。)
3、小组合作(任务二)
教师出示问题串:输入到兔子这个种群的能量是哪一部分的能量?这部分的能量是否全部用于兔子的成长与发育?兔子的粪便中能量属于哪一营养级的能量?是否属于兔子同化的数量?摄入量、同化量以及粪便量之间有何关系?能量流动的源头、起点、总量、渠道各是什么?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中是怎样变化的?食物链中能量是以什么性质进行流动的?又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散失。
小组合作为前提,完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水平能量流动的模式图。
(设计意图: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们完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以及能量流经第三营养级示意图,进而构建生态系统水平能量流动的模拟图。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基于自己以往的经验、基于自身的认知,对知识进行解释,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在完善、模拟、推理、分析的过程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与探究)
4、自主学习(任务三)
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塞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图解,进行数量的分析与处理,计算出传递效率。思考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以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吗?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流入到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够100%流向后一营养级呢?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让其发现且归纳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并且对数量生物量的金字塔进行比较。强化能量金字塔内涵,夯实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效果。)
5、小组探究(任务四)
教师再次提出课前讨论的话题,荒岛余生的备选策略,让学生们分析获得:要想维持更长的时间等待救援,食物链越短,能量到人体内的就会越多,存活的时间就会越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信息、收集、分析数据,学习用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的全过程,促进其建模能力发展)
五、教学反思
以任务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依托,让学生们围绕任务展开自主探究以及互动协作,自主与构建科学的核心概念。整节课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们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让其能够真正的参与、体验、观察、分析、探讨、统计、计算、总结,这对于促进学生们的知识掌握以及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智慧性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处于积极稳定的学习状态,以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收获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10):102-104.
[2]吴海燕.高中生物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J].文理导航(中旬),2022(02):28-30.
[3]郭雪峰.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0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