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画征集活动促进高中生阅读科普读物——以桂林市宝湖中学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叶丽华

广西·桂林 桂林市龙隐小学 541004

摘要

针对当下科学远离群众、传统科普作品不能满足需求、科学家不需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以获取社会资源现状,通过学生群体的自我科普以满足科学求知欲。通过《漫画科学》校刊征集活动,营造科普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科普读物、爱上生活创造,为学生搭建课堂以外的展示舞台。


关键词

漫画征集、高中生、科学读物

正文


2021年7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校外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文化人”,即通过文化来感染人、感召人、感化人。要以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搭建育人平台,探索育人路径。宝湖中学作为一个新创办的学校,以培养博雅达观、求实奋进的学生为目标,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高度重视校园学风,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潜移默的自主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活动爱上课外读物,并自觉汲取课外读物的养分,实行五育并举。

一、漫画征集活动的意义

漫画属于情境式教学里的图片再现情境,漫画用线条、色彩、生动的卡通人物、逼真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情节,创造了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寓教于乐的特点。漫画科学打破了笼罩在科学周围的严肃氛围,使局外人不感到科学的可畏,使读者在知识与幽默中走进科学,科普效果更好更深远。学生更能找到学生群体感兴趣的科普知识,传播的针对性更强。

二、搭建漫画征集活动的平台

缘起:一次全国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讨论班的分享会上,杭州市临平第一小学的科学老师杨和光介绍了他的科技与创新项目,通过创立《漫画科学》校刊吸引学生投稿,从而达到良好的二次科普效果。正好参加了一个关于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由此萌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在此校开展的活动的基础上,探索以《漫画科学》校刊为引子,吸引学生进行科普阅读期间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凝聚一批科普读物爱好者,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起拟了校刊征集活动方案后,联合其他科学技术教师在所教班级一起发布活动征集信息。起初一周没有学生投稿,即使在班里发现有学生喜欢画画,喜欢画带有故事性的小漫画,教师当即鼓励学生投稿,也没有减轻学生怕画了也白费心思的顾虑。

转机在疫情上网课期间,教育局要求教师除了上网课外需要有一定的课后作业,这使我想到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并以漫画的形式做二次科普,但学生的畏难心理恐怕不是这么容易打消,想到在学校的公众号上有很多学生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便布置学生以科学人物、科学原理、科学实验、发现的故事等为主题,让学生去阅读去查资料以完成科普手抄报作业。

从学生的科学手操报作品中挑选质量较好的作品,通过邮件、家长群的方式联系学生,肯定学生的文字提炼能力与绘画能力,再进一步邀请学生参加《漫画科学》校刊征集,将对学生投稿的作品进行筛选、编辑、整理成刊,投放到每个班的读书角里到的作品上看,校刊征集活动初有成效,作品质量也很高,但从数量上看还是比较少的,希望《科学漫画》校刊征集活动通过发刊与不断的征集扩大影响,结合线上征集、线下刊发、组织科学漫画创作分享沙龙、科普书籍阅读分享沙龙等活动,可以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传播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漫画征集活动建议

1.成立科普阅读社团或者科学漫画社团,保障活动的连续性和持续的影响,更容易形成小范围活跃的科普阅读氛围,以便逐渐扩大影响。

2.组建群聊,成员是有意愿参加《漫画科学》活动的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方便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生在给定主题的漫画科学征集活动中可能很难找到选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群聊推荐选题,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手脚冰凉?”、“昼夜温差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等等,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

4.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如《科学外史》(江晓原著)、《时间简史》、《细菌世界大作战》等等,促使学生进行科普阅读,也给学生提供漫画创作思路。

5.建议学生到当地图书馆借阅科普类书籍,感受图书馆的沉浸式阅读氛围,学生更容易养成持续的阅读习惯。

6.编辑部严格把关收集作品的科学性、严谨性、真实性,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专家、美术老师等一起把控《漫画科学》的质量,以获得良性的活动影响。

四、实施漫画征集活动策略

(一)与人合作:争取学校领导的同意、支持,开展《漫画科学》活动。争取各班科学老师配合发起《漫画科学》校刊征集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实验、科学人物、重要发明、发现的故事、科学原理等相关书籍

(二)发行方式:漫画以校刊的形式在每个班发行一本,成功投稿的小作者每人一本,其他感兴趣的校内老师、学生可自行订阅。

(三)引导阅读:邀请成功投稿的小作者参加《漫画科学》分享沙龙,分享创作过程、与作品有关的书籍、最后推荐阅读书籍。要求提前准备分享文稿,围绕一定主题开展,提高分享沙龙的质量,教师针对学生分享内容进行追问,营造较为开放的分享环境。

四、编辑科学读物的分类书单:

具体分类如以下四大类[1]

1.科学类教科书:教科书是某一定学科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比如高中数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材,这是学校课程内所需要的书籍,也是学生最容易获得的科学类读物。

2.课外科普读物:这类读物主要包括科学类杂志期刊、中小学生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教材、科学小故事等。课外科普读物主要用于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增加学生课外实践与探索的能力,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类非正式科学学习知识来源。

3.以媒体为载体的科学类信息:其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体传播的科技视频,这类视频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更主要的是他在传播上更有便利性、时效性。

4.科学美文:包括科学伦理散文、科学诗歌、科学主题歌曲(歌词)。人类对美的追求,不单单仅限于艺术方面,各个学科都应该发现本学科该有的美,宣扬它的美,用美的喜悦感染着学生,让学生去追逐科学之美。

(三)问卷调查:为了了解漫画征集活动是否有效促进高中生阅读科学读物?为了掌握阅读对象的阅读习惯及喜好,我们得相应的制定前期、中期、后期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对比学生的阅读变化,作为活动能否达到促进作用的衡量指标数据,也是不断推进活动如何开展的指挥棒。

【总结】以漫画征集活动作为抓手,促进高中生阅读科普读物。在阅读方面需要我们教育者以及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孜孜不倦的进行指导和督促。另外,在科学类读物的阅读上,我们的阅读方式比较单一,很多时候就是一本书发下去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缺少比较系统的组织和考量评价系统。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漫画征集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阅读者将新获得的阅读信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杰.科学教育中科学阅读的类型、方法及策略[J].科学课,20116):44-46

[2]蔡铁权,陈丽华.科学教育要重视科学阅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93-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