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淑兰

余干县九龙镇中心小学335103

摘要

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语文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是许多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种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实施“情景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

情景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探究

正文

前言在新一轮的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知识的特征是抽象,逻辑严密,对小学生来说很难掌握。情景教育是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情景教学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构造出来的一个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会有针对性地构造课堂情境,在课堂情境中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机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情境教学,肯定是以课本为基础,但又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二,为了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老师也会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章节,通过情境教学,将其具象化,使其在虚拟的课堂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情境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变教学,即在这种模式下,使用当今已十分成熟的多媒体教学法,将多媒体教学的便利应用到情境教学中,这样,老师所建构的情境模型,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情景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作用

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一阶段,小学生需要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更容易克服。特别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因为它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动力,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学生也会变得更加乐观,不会自怨自艾,并积极地想出解决的方法。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它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而不会感到疲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起来也会变得更加的灵活。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且擅长独立思考。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了解知识的来源,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应用都有帮助。

情景化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前的开场白是这门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让你在合适的方式下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受年龄的影响,而学生在目前阶段的理解能力还不健全,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课程知识时,往往会遇到障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通过示例和问题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情景化的创设,在课程中实现自己行为方式的有效发展和提高。

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上“千克、克、吨”这一节课时,就可以通过情境的讲解,让学生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对象和分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不再感到枯燥。同时,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老师可以及时的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课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进步。从而通过情景化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情景化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现代教育中,情境教育是一种被广泛推崇的方式,然而,老师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情境化教学的认识并不清晰,这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当前阶段的发展,因此,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失去了。所以,教师在改变自身教学方式时,要有效地把握了小学数学的难点和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对情况知识和课堂质量的认识。改进应当是有效的。同时,教师需要在情景化教学与课程知识之间保持平衡,从而实现学生在情景化教学中的有效练习,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水平。

、创设生活情景

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跟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为学生们创造一些生活情境,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也可以把原本繁杂的知识变成简单的东西,让它们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运用。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要尽可能地向课外延伸,要从学生熟悉的时下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科学的素材,而且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运用时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比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位置与方向”的含义,并要求他们尝试去描述他们所处的地方,同时给他们安排一个写他们家在哪里的课后作业,让他们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生活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时间都是学习的教室。

、创设故事情景

教育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并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真实含义,并拥有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对趣味性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兴趣,所以,为了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老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既可以让课堂上的内容灵活地呈现出来,又可以让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让他们把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搭建起一座桥梁,进而提升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在《圆柱的体积》这一课上,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中国的古典故事,比如《曹冲称象》,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知识是一门科学,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数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利用故事情境来创设,由于故事中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个故事的场景,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科学的感情。

情景化结课,合理拓展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培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所以,老师们从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开始,将学生们的思维与实际相结合,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更好地学习,对数学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升华,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即便是在学生完成了对课程内容的教学后,老师也要根据学生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在课后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在课程中所学的内容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吸收。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上完“数据的整理与展示”这一节课程之后,就可以开展“小调查员”的数学活动,并提出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完成自己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在课程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活动中,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所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推动情境化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的逻辑思考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对他们的数学知识有很好的扩展。

、开拓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解题常常不止一条途径,掌握多条途径对解题是有帮助的。与此同时,在一场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小学生的数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非常接近,因此,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进行情景化教学,不仅能够强化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的答案不再只有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这对于他们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解答数学问题,渐渐的,学生就会喜欢上数学,并主动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教学。

比如说,当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具有三角形形状的物品,比如房梁架、衣服架等,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何这些物品会被设计成三角形。这有什么用?然后让同学们试着拉动各种形状的木框或者玩具,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三角形要比四边形或者多边形更加稳定。老师在引导学生对三角特性进行思索时,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每个同学的回答都不相同,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图的边数越多,图的稳定性就越好,这是一场“质的争吵”,也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学习方式。所以当学生们各抒己见的时候,就是他们开阔眼界的时候。

、使用实物为数学课堂营造活动情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数学教师要格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把情境教学方法和课堂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较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这样的话,就无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为他们创设一个更加逼真的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从而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时间”的时候,可以通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东西,来为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会让学生准备一块钟,一块表,确保每一张桌子都有一块东西。十秒钟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进行计时,看看他们能完成什么,用实物的实践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这堂课中,利用具体实物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

总结目的在于使新课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还可以让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郁。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由于多个任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在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安志勇.浅议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2):136.

[2]傅强.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14):2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