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管艺

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341000

摘要

在世界上,音乐是每个国家都会使用的一种共同的语言,因此,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也推动了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或许并不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但可以从音乐中了解到这个国家的发展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在促进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而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并且能够在音乐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策略;实践

正文

前言:因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它是小学音乐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该对进行小学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积极地开拓出一条适合于进行小学合唱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方式,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认识不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成效与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合唱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的音乐素质,还需要老师的音乐教学能力。所以,在开展和应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有些老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就已经放弃了这门课。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机制的影响,目前,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还在着重于将音乐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忽视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不会对没有纳入到教学考核中的合唱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结果就造成了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二)小学合唱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合唱教学的重点是要体现出学生在不同声部方面的配合、对气息的有效控制和对音准的合理把握,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这些不同的知识要点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合唱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然而,就目前各个小学音乐合唱课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具体而言,就是在合唱教学中,为了向学生传递有关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合唱某首歌曲或某首儿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就像是一台留声机,只是被动地反复播放。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所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学效果自然不佳。长期下去,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对小学音乐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在合唱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前面已经说过,合唱是一种对学生音乐素养有很高要求的教学形式。一般而言,在合唱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唱对每一个音节,并且除了要注意自己的演唱发音之外,还要考虑到其他同学的反应,同时还需要掌握好不同声部的配合,这就给学生的合唱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老师经常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唱歌,学生就要用同样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唱同样一首歌曲,这种训练方式显然是枯燥无味的。然而,从目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安排来看,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这一领域遇到的难题也较多,使得许多学生对这一领域的音乐学习方式感到畏难。受此影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体现。

二、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指挥是合唱的灵魂,而老师则是合唱中的关键人物。所以,一支优秀的合唱队伍,没有优秀的指挥家是不行的。老师是合唱团的指挥者,老师自己一定要拥有扎实的合唱基础,并且对合唱教学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合唱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合唱团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周围的资源,比如积极参与有关合唱的培训、教师合唱团、教师合唱排练观摩等,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音乐老师们也应该明白,要培养出一只比较高质量的合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正规的训练,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为此,音乐老师应从一开始就调整好自己的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探索新的方法,坚持与时代同步发展,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拥有探索音乐的兴趣和自信。所以,唯有老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得到提升,学生们才能更容易的学习,也才能更精确的寻找到学习的方式。

(二)合唱教学方法应创新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新一轮的音乐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是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主动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合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明确自己的辅助地位,把教学方法放在更深层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们对合唱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拥有自己的主角意识,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在合唱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小星星》等几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来创作合唱,首先,老师们会将这首歌的单声部旋律唱出来,然后,在讲解基本三度和声的同时,要求学生们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将这首曲子的三度和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声部,然后,他们就可以学会唱歌了。在创造、写、听、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地对合唱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从而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类推,能够对合唱中的四度、五度、八度和声概念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合唱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把握,为之后学习作品中有更高难度的合唱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合唱教学中,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信与能力,可以战胜困难,取得更大的成绩,并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三)合理运用多样化的合唱教学方式

对小学生来说,合唱学习在开始学习的阶段是比较难的,主要表现为音乐难度大,重点不易掌握,耗时长。要想让小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会轻易出现枯燥乏味的心理,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比如,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对教学手段进行及时调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会产生厌学心理,拥有更高的学习动机,不会对合唱学习产生恐惧。比如说,在刚刚学习二声部歌曲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不能把两个声部的音高唱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首先采用轮唱、卡农的方法来进行演唱,以两个声部相隔一到两个小节开始轮唱同一个旋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两个声部的调换,使学生在唱同一曲调时,能获得较好的合唱效果。其次,在掌握了轮唱技巧之后,老师可以对二声部的旋律做一些简单的创作,从保持一个长音开始,让同学们唱一声部,老师唱二声部,这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地听着,然后再把他们的声音转换成不同的声音。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首合唱歌曲,因此,老师在教授一首歌曲之前,一定要有能力,有目标地对歌曲的结构、背景等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对歌曲进行适当的修改,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合唱教学方法,将音乐教学中面对的现实状况置之不理,采取单一、僵化的合唱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该把握好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并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树立起合唱学习的动力,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合唱学习中,最终实现对合唱学习的良好效果。

(四)通过常规歌唱课堂,夯实音乐基础

20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教育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现在,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音乐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现代化的步伐,发展出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出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变得更加迅速,各种资源变得更加丰富。音乐老师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来查找大量的正式的合唱曲目的正谱,还可以从计算机中下载有关合唱团的优秀表演录像,其中包含了歌曲欣赏、合唱的先进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们欣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合唱课的专注程度。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欣赏与模仿能力,因此,音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互联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不同的歌曲与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对合唱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与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资源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力和较高的模仿能力,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音乐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音乐能力的修养,它是音乐表达能力、音乐理解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的总和。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演唱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歌唱艺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艺术、美学素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通过歌唱来增强其对音乐的认识,并激发其表现潜力。音乐教师要想将歌唱的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演唱歌曲,比如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符,让他们投入更大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音乐教学比其它课程更有优势,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在一般的歌唱课堂中,老师要在合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出相关的乐理知识,进行传授,使学生理解合唱曲目的意义和作用,对各种乐器及演奏的技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发声、表演、歌唱等方面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室中,要深化对合唱教学及音乐基础教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基础教学的核心是对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普通歌唱课堂中,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基础和素养为依据,参照相关的教学材料,建立一个清晰的歌唱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将其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歌唱教学模式。比如,在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游戏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入门学习,对音乐的创作与基础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对与音乐有关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巧,在进行歌唱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总结从总体上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合唱教学十分必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它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又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音乐教师应当对合唱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研究合唱的教学方法,确保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合唱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指导学生入门,将合唱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晶.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2-13.

[2]郑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0(3):114.

[3]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