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金金

信丰县第一小学341600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深度融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互联网+”时代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亟需更新网络教学理念,善用和多用网络教学,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互联网+”条件下构建优质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

正文


一、“互联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是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多样。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因为欠缺技术支持,所以不会有较大变动空间,即使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方式也往往有心无力,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创新教学方式这一目标很容易实现。因互联网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师革新教学方式提供了强大支持,包括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支持、丰富内容资源的支持、满足视听需求的教学支持等,都可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即可轻松消除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和单一弊端,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是让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十分依赖教材这一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获取十分局限,往往是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可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会从其他教学辅导书中获取一些资源,获取的资源也十分有限,想要让教学资源变得十分丰富,还是十分困难的,搜集教学资源的成本也较大。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互联网中存在海量资料,可以满足不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从而节约教师搜集教学资源成本,便具备了灵活教学、创新教学的基础条件。

三是让小学生学习成果便捷分享。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中,分享学生学习成果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包括打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传阅,或是让学生抄写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或是将学生学习成果张贴到教室墙壁上,总之,这些分享方式都非常不及时且存在不同弊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除了可以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呈现与分享学生学习成果,还可以借助微信、QQ等平台及时传阅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其他学生下载和阅览,有助于学习成果的便捷传播、广泛分享且支持频繁使用。

四是带来多种多样好处。包括削弱教师对黑板、粉笔的依赖,减少因吸入过量粉尘而导致的职业病;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教学会更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且会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遵循学生学习需求、喜好、认知规律、身心特点等设计与开展教学工作;师生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增进师生情谊、提升教学有效性等等。

二、“互联网+”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善用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借助大量互联网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要知道,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足且积累的生活见识不多,所以对文章中提及的景色、人物、建筑等有深刻认知,会因为眼界受限而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会因此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事先结合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中搜集大量且丰富资源,整合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和音频信息,让学生开阔视野、大饱眼福。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呈现小蝌蚪真实模样的图片,还可以播放相关动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生活化视野。又或是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中,从互联网中搜集雷锋的不同时期照片并配备感人事迹,让雷锋形象进入学生脑海并满足深度学习需要。

二是借助互联网解决学生学习重难点。可以更多地应用在一些古诗词学习中,让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于诗词创作背景的故事、史实,又或是将古诗中的字、词做图文并茂的解释,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化解朗读方面的难点,可以播放网络资源中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可以正确把握朗读节奏、朗读情感,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当然,也可以依托互联网打造生动情境化解决学生学习重难点,这都是可行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应用。

三是开辟“第二课堂”,也就是线上课堂,让小学语文教学突破时间、空间上的界限,提升教学灵活性并延伸出无限可能。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特定时间内开展线上教学,提前给学生通知即可,可借助视频摄像头、音响等设备实现线上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监督、鼓励和启发。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实现定期的线上学习,扩宽学生与互联网教育的接触面,让学生领略到现代化课堂的魅力,然后获取学习新体验并爱上语文课堂,进而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有效性,让互联网服务学生学习并确保学生成为最终受益者。值得一提的是,线上课堂的落实需要获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弥补教师不能当面监督、示范等缺憾,方可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家校共育培养学生互联网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可以肯定的是,语文课堂依托互联网技术升级过程中,小学生也要有所改变,方可为“互联网+”顺利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意识、互联网设备操作能力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益无害,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可以配合与支持语文教师开展“互联网+教育”工作,这样一来,“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质量发展便更具希望和可能。鉴于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互联网意识、互联网设备操作技能中精力和时间十分有限的现状,可采用家校共育的模式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达到既定教育教学目标,当然,在育人方面,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达成一致,这是家校共育的基础和前提。

家校共育背景下,可邀请学生家长监督和督促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更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互联网设备完成学习任务,更可为学生多接触、使用互联网提供机会,可布置搜集类、整理类作业让学生完成,一来巩固学习成果,二来磨炼学生互联网设备操作技能,若发现学生互联网设备操作中出现错误,学生家长要及时指正,为线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给予强有力保障。

(三)借助网络平台检测学习成效,调整教学方案并提升教学质量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灵活的、具备多项功能的,为语文教师全面获悉学生学习成效、挖掘教学问题提供不小帮助,也为今后优化与调整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和影响。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于网络平台的后台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时长、作业完成的对错情况等,在后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在线审阅,从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给予指导、启发和帮助。当然,没有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也会一目了然,更利于推出“学困生”帮扶活动。

其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测验,即为学生推送电子试卷,完成在线答题,答完题后可及时提交,收回的试卷可以短时间做测评,从学生试卷回答情况中了解学生学习薄弱点、学习成效的高低,即可调整教学策略并提升教学针对性,教学质量就可无形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线上测验大大节约了教师对学生测试的成本,因为过去的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测验,需要提前准备试卷,更要花费课堂的大量时间,而互联网测试则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可随时进行测试,不必担心测试时间不够,避免测试陷入时间紧张的状态中。也可借助线上测试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现状,阅卷效率也大大提升,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有诸多帮助。

最后,可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学生学习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可借助这个机会发现学生学习不足、教师教学弊端,从而针对性优化完善教学方案,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准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匿名留言功能获悉学生学习想法、教学问题等,也会保障“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四)推出名师课堂,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其一,小学语文教师可推荐学习平台中的某位教师或专家的视频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多利用在家的闲暇时间去观看,间接接受名师的教导与启发,获取学习帮助和弥补教学不足,确保接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明显进步。

其二,可在学校与学校合作背景下,借助名校的名师辅助,实现远程教学,让名师课堂距离学生更近,让学生享受名师针对性教学,也进一步保障学生有较多接收到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体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带给学生新体验、新感受。

其三,由学校领导牵头组建优秀教师队伍,致力于丰富校内教学资源,将设计与录制的教学资源上传于学校的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览和下载,从而助力学生学习不断进步。值得一提的是,优秀教师队伍要优先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精神和互联网素养的教师。

三、“互联网+”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任务,这意味着在基于“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中,难免出现瑕疵或疏漏,也意味着有较多内容都需要引发关注和重视,方可确保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的万无一失。

一方面,目前“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存在一些阻碍因素,需要引发强烈关注。“互联网+”下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需要获取大量支持,更是一项长期工程,所以,任何方面的工作没做好,都可能成为阻碍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模式构建的因素,可将这些阻碍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教学设备应用不充分因素。当前教育环境下,虽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认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互联网技术且认为互联网有提升教学质量的功效,但是不会过多地使用该技术和相关设备,又或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复制和粘贴,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对照和反思。二是小学生对基于“互联网+”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较好适应、接受,甚至不能使用互联网相关设备便利学习和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这是因为语文教师不太关注学生互联网素养的培养,抑或是对学生互联网素养没有全面、客观的认知,都会导致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够顺利。三是互联网带来丰富学习资源,但是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会为学生辨别增加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品质迫在眉睫。

其二,有必要做好系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是获取学校支持,主要是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除了要购入质量有保证的互联网相关设备,还要确保设备数量充足且互联网覆盖全校,还可额外购入一批优秀教学课件,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更高端教学、更便捷教学提供软硬件设备支持。二是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进步与成长。可为此推出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定期考核、竞赛活动等,让教师接受一系列磨炼,完善和提升互联网素养。又或是构建教师对外交流平台,确保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就关心的问题与校外教师、专家讨论,从中获取“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质量教学方案、灵感和启发。当然,要善于借助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包括物质奖励、口头夸奖、职位晋升等。三是制定小学语文网络化教学长久落实机制。旨在借助这项机制推进小学语文网络化教学常态化,确保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融合足够有深度、足够全面化,为小学语文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保障。当然,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因为“一时兴起”就设计与搬出“互联网+”教学工作,而是要确保互联网一直伴随语文课程的发展而被使用,确保互联网教学贯穿教学始终且长久存在,这样才会将基于互联网教学的价值、作用、影响全面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为广大教师带去了许多挑战,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质量教学模式就是挑战之一。面对这项挑战,小学语文教师要鼓足勇气直接面对,不断探索与实践,秉持着“多用”和“善用”原则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较大程度提升教学便利性、灵活性、有效性,可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第二课堂”,延伸教学广度、深度,也会让学生收获良多,对夯实小学生语文根基有积极作用和影响。相信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沈丹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践途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7):80-82.

[2]张莉.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J].品位·经典,2022(13):149-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