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敏

袁州区慈化镇冷水小学336017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响应新课改,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其中“双减”政策更是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进而减轻学生在学习中所受到的压力。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特征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双减”政策出台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讲解与提问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注重合作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与想法相互结合起来。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师教学难度增大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难度增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备课难度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辅导与答疑。从备课角度来看,“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的教学方案。从学生辅导角度来看,“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学生不能有超前学习的行为,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保证学生课后不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以上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进行备课与辅导,并且在备课与辅导过程中,还会存在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其他学科“挤占”的情况,比如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这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备课难度。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双减”政策实施后,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生字、生词、词语和课文,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这不仅会增加教师教学难度,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差,经常会出现读错字、写错字或记错字等问题。“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差,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仍以传统的“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讲解给学生,以提升学生成绩为最终目的,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也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情境。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造成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课堂授课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双减”背景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在教授小学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然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质疑,让学生能够在质疑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2.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引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语文中有很多有关自然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关于自然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掌握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有兴趣才能学好,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语文学科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之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大森林里有哪些动物”、“他们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结合自己对小兴安岭的了解和想象说出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小兴安岭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图片和视频中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进行《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图片、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草原。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理解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比如,教师可以在讲《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蓝天白云下,成群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在大海边,海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海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自由自在地奔跑。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了解到这些自然景象和动物活动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一种多方面能力的集合,它既包括了科学思维能力,又包括了其他多种能力。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如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实,能够有效缓解学校教育压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注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改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小学语文“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 (12):79-82

[2]刘雪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教师博览,2021 (05):51-52

[3]张亚娟;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09):46-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