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璐

江西省上高县向阳小学 336400

摘要

跟其他学科对比起来,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比较单调的,它的教学方式也是比较单一的,在课堂上,教学内容都是以教材为主,因此很多人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低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老师就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文章对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学习动力;多媒体

正文


前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学生语文组织、逻辑思维、陶冶情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应该得到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在小学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如果没有了学习的兴致,语文的教学也就没有了其价值。所以,把兴趣教学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中,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内在需求。

一、针对小学语文实施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课作为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因此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更加注重提高课堂的兴趣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兴趣教学能守住学生童趣,持后续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保持学生兴趣,是保持小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关键。许多老师对学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教学缺乏动机感到困惑。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学生兴趣机制被破坏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根部损伤,幼苗难以支撑,而小学语文教学若忽略或摧毁了学生固有的学生兴趣,会损害学生的教学根源,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少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其对“无趣学习”免疫能力的提高,以及建立“有趣学习”的自信都会不断下降,这就是对语文的厌恶。而老师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兴趣,即保护学生固有的兴趣机制,即培养和提高幼儿对“无趣学习”的免疫力。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本,都是以童趣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良苦用心。除了文字和句子的教学,还需要挖掘、强调和放大童趣的思想情感,用火花点亮学生们的兴趣之光。

(二)兴趣教学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关系

目前,国内的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们在讲台上讲解学生们安静地坐着,做着笔记;老师在阅读课文时先一段,让学生们跟着念,再接着是整段,最后再做一次课堂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整个教室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中,就像是老师一个人的教室,而学生们却只能被动学习这种教与学的分开,让学生们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小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开展了兴趣教学,才能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想与老师的课堂思想保持一致在教室里进行任何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充满激情兴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老师的正确指导和激励下,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正面和活跃的一面,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努力,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课堂氛围。在此期间,不仅老师乐于教学,学生也在乐中、学中乐,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情感也得以升华。

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保证其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广大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教学素材可以用来进行学生的良好人格、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才能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利于推动各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才能获得成功。而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学生参与,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教育改革将会非常困难和缓慢,这是目前国内正在大力提倡发展语教育的工作者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实行兴趣教育,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使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状态,使其达到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目的。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依旧采用传统方法教学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绝大多数老师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室里进行讲解学生们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做着笔记;最后,安排好课堂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整个课堂都在老师控制之中,就像是老师一个人课堂,而学生们却只能被动学习。这种教与学的分开,让学生被排除在学习之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老师教学技能不高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只能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做出回答。而一些内容则要与课知识相融合才能呈现给学生,有的老师在遇到这种问题时表现出了无能为力或者无法向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所以,要尽快地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把更多的知识传递到小学生,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其原因是语文教学手段的单。有些老师长期采取单一方法进行授课,这样对老师来说,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精力。但是学生而,老师的教学思路已经耳熟能详,这种教学方式早就没有吸引力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他们只能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讲。这样的话,不仅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无聊,还会让教学效率变得低下。所以,运用多元的语文兴趣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局限于课本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纪,对新知识的追求比较强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拓宽教学领域,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然而,当前许多语文老师都把教学范围限定在教材中,以应对应试教育,使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这样一来,老师们就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安排知识学习,不仅会造成课堂上的单调乏味,还会大大地影响着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当教室里的气氛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师生关系不和谐

目前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以及对老师的不待见。有些老师认为,唯有严格,才能在学生们心中建立威严,让他们听命于老师的管理。所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只要学生做了一点点错误或者没有按时做好功课,老师就会勃然大怒,严厉地训斥,甚至辱骂,老师认为这学生们就会努力地去听老师的课,而不会重蹈覆辙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老师的这种做法,会让学生们对老师有一种恐惧感,从而使他们在面对老师的时候,会想办法躲避老师,从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伤害。学生对老师不再有好感,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这让原本就很难改善语文教育,更是得不偿失。

二、在小学语文阶段实施兴趣教学的具体途径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使老师更加专注于教学。

(一)游戏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小学生的爱好。语文老师可以牢牢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开展兴趣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比如在教授成语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们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老师说出成语的前两个词,然后让学生后两个学生之间一定会争着表现自己这样老师和学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成语,游戏结束后,看哪位学生接的最快最好,老师会给予优秀的学生以口头的形式进行表扬,并在结束时向学生讲解所说的成语。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们产生玩耍的欲望,还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让语文教学效果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具体状况,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可能地选择易上手、时间短、能够快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果在某个方面浪费了太多的精力,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方式和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东西直接表现出来,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这种感觉是用传统教学方法做不到的。语文学科情感教学的关系密切,只有将情感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去,语文学科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另外,将情感与知识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给老师们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由于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采集,因此,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信息的分享。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扩展和充实课堂内容,使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并且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使学生全身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都得到充分的激发,使学生们可以在轻松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加强师生情感的融洽

语文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的成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学生与老师接近的过程中,也会对老师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各项教学中去,从而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反,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厌恶老师,也会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排斥因此,无论语文老师进行什么样的教学都会成为一种徒劳的行为,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那么,要怎么才能与学生们搞好关系,第一,老师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样子,要经常保持笑容,不能对学生们大喊大叫,要在学生们心中树立一个亲切的、和蔼的印象。第二,小学生还很,处于被关怀和关爱的时期,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使老师能够做学生一个值得信任的好伙伴。第三,小学生总有出错的时候,老师要在弄清楚前因后果后,对学生进行耐心教导,使他们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视老师为自身健康发展之路的导师。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为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努力。

利用表演式教学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表演式教学是指在完成了对课文学习后,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巩固活动。表演教学要求学生课文的深刻理解,对课文进行重新编排,可以是小故事、小话剧,也可以是歌舞,还可以是歌舞,或者是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演出。由于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所以它更具吸引力和趣味。但也有其局限,角色、剧情、道具等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准备。学生表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对课文进行直接再现,有些则是在原来的课文上加以扩展。学生对表演改编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课本,并根据课本的核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思。因为学生是主动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平常的被动阅读要好得多,他们的学习努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新鲜感

由于知识来自生活,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在教室里进行,而且要把教学扩展到教室之外。比如在给学生们讲解关于革命烈士等相关的课文时,保卫祖国、勇于奉献之类的词汇,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此时,老师可以将此项活动扩展到课外进行,安排学生们到革命育基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基地的模拟情景相融合,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课程的全部知识。

结语

教学方面,老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种积极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需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如果内在动力总是缺乏,那么单凭外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无法持续下去的。我们可以看到,保持学习的兴趣,就是思考能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小学进行兴趣教学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文学.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C].2020年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技术创新学术论坛,2020:396-398.

[2]陈燕红.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C].2020年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技术创新学术论坛,2020:384-387.

[3]张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831).

[4]吴沙沙.核心素养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J].课文课内外,201935).

[5]何永明.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锦绣,20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