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正文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区别于单篇短章阅读的一种高级阅读活动,它把整本书作为阅读和学习的对象。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整本阅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而且提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并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读整本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阅读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相对于单篇短章阅读而言的重要价值,掌握科学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是以整本书或者单一系列丛书为阅读对象所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和现行语文教科书以单篇课文为教学单位相比,整本书阅读具有三方面显著特点。首先是在内容层面,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通常要接触更广阔的表现视角、更细致的表现手法、更深邃的表现主题。其次在教学形式上,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以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并不具有强制性,是纯粹意义上的辅助行为,阅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最后,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既涵盖了课堂环节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科普,同时也包括课余时间,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研究活动,是一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高度融通的学习过程[1]。
二、整本书阅读对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的三大特点决定了,其对语文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核心素养均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其促进作用表现如下:首先,整本书阅读为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供应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学素材。可入选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材料,在体裁上囊括了戏剧、小说、诗歌以及学术著作等多种形式,其表现内容,具有更系统的行文思路和更完整的情节走向,有利于小学生快速培养起良好的语感。其次,整本书阅读过程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快速成型。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往往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层感悟,这种感悟并不是碎片化的、彼此独立的,更非前后矛盾的,而是呈现出高度一致、彼此勾连的思想体系、逻辑体系,并通过富有个人特色的语言体系表现出来。在由文字到思想的发掘过程中,小学生将同步展开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迈进,养成集信息发掘、综合解读、评价反思于一体的高层次文学品鉴思维。再次,整本书阅读过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审美体系的建立。从书籍作者的语言特色,到行文推进所采用的表达技巧,直至书中不时迸发的情节冲突,书中人物的精彩互动,都彰显了作者的文艺审美趣味和审美品位。阅读,既是读者与作者彼此对话的过程,更是这种美学意识彼此融通的过程,在与作者审美观念的交流冲击中,学生也将逐步建立符合个人好恶、极具个体特质的审美价值观。最后,整本书阅读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更系统的文化观念。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整本书阅读,学生可充分了解人类文化的变迁历程;另一方面,在中外文学作品的对比式阅读中,小学生可通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感知,审慎客观地解读本民族文化,从而建立起对本土文化更稳固的精神认同。
三、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领域的具体表现,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养成的重要品质和必备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就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老师们要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2]。语文阅读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篇幅、内容划分为单篇短章和整本书,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分类方法。与单篇短章阅读相比,整本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整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整本书的结构框架、内容概要、人物关系、情节发展脉络和中心思想,还要深入了解文本的具体细节,体味其中的语言和策略的巧妙,掌握其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体会作者所包含的哲学情感。正是由于整本书是一种具有很高要求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所以它还具有其他单篇短章阅读活动所没有的突出价值:第一,整本书阅读活动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相吻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诸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大量高质量的素材,从而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明显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其次,整本阅读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感受到很多深邃的哲学和美好的感情,这对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最后,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只有不断地按着阅读计划进行,才能将整本书读完,而在不断地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阅读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总体上看,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由师生合作展开、协同推进的特殊教学活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也交叉存在于教师、学生两个群体当中。
(1)教师层面: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不充分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安排的不充分,在单个学期中,大多数教师仅为整本书阅读预留了1~5节课的施教时间;二是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的脱节,教师既不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更不重视阅读技巧的传授,仅将其作为单纯的“阅读自习课”。
(2)学生层面:兴趣驱动的局限性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技巧均极度欠缺,对具体科目的学习,严重依赖教师和兴趣的双重驱动,当二者缺乏其一时,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无法持久。体现在整本书阅读上,多数小学生可能会因一时兴趣,而在阅读初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但随着内容阅读的深入,特别是生僻概念、陌生场景的接连出现,往往会令学生的兴趣迅速丧失,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半途而废。
五、有效展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兴趣驱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持久、最持久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以兴趣为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某一特定整本书的背景、情节和人物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积极性,下面就以《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名著的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进行讨论。
(1)从课文背景出发,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向学生们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一部三国的纪录片,从而营造出一种“整本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良好的历史氛围中,对《三国演义》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草船借箭”等《三国演义》中的电影片段,然后带着学生们一起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应的原著,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通过电影和电影来理解原著,并对原著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们体会到原著中的精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方法优化: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
因为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需要很高难度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本阅读的科学方法,就成了教师提升整本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3]。本文通过对《小王子》这一经典作品进行整本书的教学,来阐述在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
(1)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浏览,从而掌握与之有关的信息,从书名、引言和插图中,构建出对这本书的初步感知印象,从而为深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小王子》的标题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在小说中,小王子必然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通过阅读《小王子》的后记,可以使学生对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透过书中的插画,让同学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4]。
(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读”的训练。精读也就是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要对其中的语言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的把握,精读的主要方式是:结合上下文,在整体的语境中理解具体的语句,并结合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通过对《小王子》的阅读,使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体味,从而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深的认识。
(三)增进交流:推动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收获
交流与分享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开展整本书阅读收获交流活动,比如主题读书会、知识竞赛、读后感写作比赛、读书小报制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与收获分享,以此推动他们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例如,在教《鲁滨孙漂流记》的时候,老师可以制定一份完整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然后组织学生制作《鲁滨孙漂流记》主题读书小报,再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以此增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选书
首先,教师要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及选书指导,建立在教师对课外书籍、优秀少儿读物的大量阅读和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简单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阅读参与者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群体,语文教师更应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只有教师的阅读积累和相关储备能够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学生才能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好书可选、有好书可读。其次,教师对学生兴趣爱好要进行“摸底”。为保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精准指导学生选书,确保学生喜爱所读之书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前对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性格特征与兴趣喜好进行调查,并根据学生喜好向其推荐符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优秀书籍、读物,以充满趣味性、启发性的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热情[5]。
结语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对于加强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塑造学生良好阅读素养与阅读习惯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加强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持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更新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观念,注重从整本书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收获三个角度进行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的需求,有效地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雍建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天下(综合),2017(021):200.
[2] 李玉洁.浅谈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以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7(29):69-71.
[3]钟芷君.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1.
[4]凌琳.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0.
[5]方亚儒.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