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欧阳娇红

景德镇市百树学校 333000

摘要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可想而知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并不是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到数学,只是可以说,我们在小学阶段正式接触数学的学习。而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初步认识,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所以本文对现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就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要在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扩展应用,灵活地运用到其他自然科学学科中,解决难题,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目前,我国实施“双减”政策目标就是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向优质的课堂转型。然而,在过去的教育方式中,一些教师忽视了教与学的一致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所以,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真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落后

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落后,在教学方式上还抱着一种很老旧的想法,而不能进行思想上的创新。首先,教育观念不能因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许多时候,教师的课程设计与科学性不符,而且这些课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陈旧、部分、复杂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不适应,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恐惧”。

(二)教学方法简单

数学学习缺乏趣味,因此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一个学生通常会接受和应用的方法,以求在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绩。从另一方面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有一些成效,但在日常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知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比如,目前有些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只会倾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积极地展开思考因此,数学教学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也有的数学教师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喜欢采用题海战术,虽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传授知识的人教师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很难做到平等。在不平等关系的教学中,没有一种良好的关系,造成了课堂上仅仅是传授知识氛围,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敢质疑,也不敢向教师请教,长时间下去会使数学教学变得乏味效率低下。

(四)教育发展相对稳定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都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一位教师常常面对几十个学生,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传授到课堂中。教师一般要将课堂活动控制在45分钟内,教学任务非常紧张,所以教师要加快知识解释速度,才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很多教师只回答或者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很容易学生的两极分化。以应用题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例,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有些学生则不能,可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没有被唤醒。

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状态,不能进行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就形成了某种惰性缺乏对数学的思考和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在新课改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加深对面积与面积单位的认识,掌握面积的概念,比较面积的大小,如遇不懂的问题及时教师请教。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导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课本上的图片、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课后的习题集进行预习。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领悟带入课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并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那些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也就不做赘述了,有效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在课余的时间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实践,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使数学课堂的学习更加有效。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与肯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效的目的。比如,在“分数运算”的学习中,因为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且分数运算的知识点较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分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法则,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同分母运算,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异分母同分运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分数计算的兴趣,又能促进全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四)课堂之前的精彩导入

所谓“课前趣味”,就是在教学前,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阶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开端,在此过程中,若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则可使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不能让学生分心。比如,在“乘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乘法的概念是什么呢”学生:“乘法就是两个数相乘。教师:“举个例子,2+3就是两个数相加,那2乘3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不太清楚,所以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明白2乘3的具体含义。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今天要学的知识,并告知学生乘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乘法的具体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专注,同时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清晰,逐步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营造民主、融洽的交流环境,构建高效的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对学生进行严格控制,也不能采取批评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不能认真听讲的问题,不遵守规章制度,学生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而现在,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严厉的形象,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放开自己的思想,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进行教学,使单纯的知识输出型教学变成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使学生的整体水平都得到提高。比如在以往的教育和教学中,教师都会把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成为学生引导者和朋友,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六)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关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境创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七巧板”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七巧板在课堂上进行拼图,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动手的积极性。然后再提问:在这些图案中都看到了什么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提问之后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课堂给学生。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抽象和实际意义,但是许多教师忽略了它的教学特征,因而必须加强对其实际运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把知识的内涵和实际的操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

(七)科学合理地掌握合作时机

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小组活动进行科学、理性规划,并对小组活动的时机进行精确把握。比如图形变化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与图形变换有关的知识,在转化后学生难以识别。此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教具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小组,让学生各自摆出转换后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图形样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其次,小组中的每个人有自己的职责,并在小组中强化合作和沟通。在数学中,要按照研究学习的目标来确定学生的数量,其分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通常是以三至六人为一组,具有共同研究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并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在组内进行分工,指派一位组员进行负责和协调,使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主动的沟通,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寻找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将有能力较强学生和有能力稍差的学生为一组,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相合作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共同的经历来解决真实问题。

(八)提高作业的趣味化

作业是巩固教学内容,查找不足,提高学生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作业太多,枯燥乏味,缺乏趣味化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提问形式上更贴近学生的日常。例如将经典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结合到课后的习题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九)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要把发展性、进步性作为考核的关键,让后进生受到激励和鼓励;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评价,对各个层次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进行引导,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帮助,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又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优秀学生也能够温故而知新,在这个过程学生还能建立合作的素养,在分层学习中达到整体进步的良好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变化、革新,数学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发挥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在科学理念实际学情的指导下,灵活地设置有效的问题,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创造教学环境,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数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继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

[2]马富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OL].学周刊,2019(26).

[3]方中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87.

[4]周菊玲.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14):75.

[5]赵春勇.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71-72.

[6]徐碧珊.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9(02):69.

[7]谢元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12):184.

[8]李跃胜.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25.

[9]张克清.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2017(1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