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媛尹

石城县第五小学 342700

摘要

小学美术是一门“美”的学科,欣赏课为小学生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古典图画,在此基础上,以欣赏课为指导,使小学生能够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去体会、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每个人都有对美丽事物的渴望,欣赏也不能免俗。他们较早的感觉到美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美术享受的渴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上了小学之后,这种渴求就更加强烈了。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根据学生对美的需要,运用各种形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审美教育是贯穿其中的,因此,小学美术课教师要利用欣赏课程,恰当地指导学生的审美标准,审美倾向等,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课 有效教学 策略探究

正文


前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欣赏这一概念,并对欣赏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所以,老师要根据他们的特征,引进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使欣赏能够更好地掌握美术,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们应该对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思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把这些思想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和价值,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养成好的思考方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为未来的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点

         (一)欣赏方法的教导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虽为直觉,却又有迹可循。举个例子,当一个学生得到一件美术品的时候,他会认为这件美术品很漂亮,他会认为这件美术品很漂亮,他会认为这件美术品很漂亮,因为这件美术品的色彩、形状、版式等等。而这一切的原因,都需要有特定的鉴赏方法作为支持,也就是所谓的美术方法论。在进行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向学生渗透美的评价标准,比如: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明暗指数、图形的大小与抽象程度、空间的层次与立体程度、作品本身的材料质感、作品的美术处理手法、作品的时代背景内涵等。只有掌握了具体的鉴赏方式,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评判才会变得具体、生动,并且有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当学生们积累了更多的鉴赏方式和更多的美术作品时,他们的审美意识就会变得更加敏锐,他们的审美素质也会逐步提高。

         (二)欣赏美感的培养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美感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对美的敏感和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材中中,既有课内的欣赏课,也有课外的欣赏课,既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也有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内容(如涉及其他国家的、外太空的、想象的内容等)。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最初的情感,这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式的美术评价。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一幅以灰色为主要色调的美术作品,有些同学给它的第一印象是阴冷、幽静的,而有些同学给它的第一印象是深刻、沉浸的,这就是不同审美的条件反射表现。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审美特征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老师要做得并不是将美感的内容一成不变或标准化,而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接触和感受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个性化美感。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的相关器材和设备不够完善

在我国,美术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育制度的制约,被边缘化,被人们所忽视。目前,我国教育界和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小学美术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不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乡村小学,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没有开设美术课;有些学校以美术课为主要的课余活动场所,而忽略了美术课的教学。当然,小学里面也有美术班,不过美术班都是给美术班的学生用的,非美术班的学生根本就用不上。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美术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新课改开始,虽然很多学校根据小学美术课程应该具备的条件,在基本条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美术资源的匮乏已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完善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并未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未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需求,按照其自身的学习、认识规律进行调整。当前,在中国,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可分为三大类:简单化的基础课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在导论课上,老师会设定图画的形式,并教导学生如何绘制图画。学生只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图画来绘制就可以了。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小学教育中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因受思维方法、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对画学理论知识的不了解、不能接受。在重复强化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固定的任务量,将所学知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实施重复强化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与小学生心理和心理的承受力背道而驰,对学生的美育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了欣赏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课堂实践活动较少

美术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根据教学计划来开展有关的活动,美术课堂是一种需要学生去实践的课堂,只有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才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但目前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太过繁琐,所以在课堂上一般都不会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开始下降,对美术技巧的掌握越来越生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美术课堂的实践活动太少。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

革新授课观点,调动学生欣赏积极性

因为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探索意识也都比较强,并且对于新的事物,他们总是会保持着较高的探索积极性。因此,要确保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老师们就必须改革自己落后的教学观点,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是增强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的一门重要课程,确保教学质量既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也是在小学生美术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让他们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及时性、丰富性,更好地完善和创新授课内容,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欣赏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开展与彩陶相关的教学活动时,这一节课要求学生可以在欣赏彩陶美术的过程中,对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和器型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在体会到它的美术魅力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使用泥条,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借助网络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彩陶制作流程、美术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相关的纪录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彩陶的美术价值。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与彩陶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比如“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等,并鼓励学生们使用自己手中的紫砂泥,通过泥条盘筑的方式,来设计出将学生情感价值融入其中的陶艺作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彩陶的文化渊源和制作流程有更直观地了解,还可以用赏析各种美术作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的热情,从而在确保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让学生也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

注重优化教学技能和方式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方式与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在美术欣赏课程中,越来越多引入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局限,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能更好地体会到新的视觉体验。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大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们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运用各种科技手段,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计划,从而提升学生在鉴赏课程中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真爱国宝——古代的青铜美术这一节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的青铜美术作品,让学生足不出门,坐在教室里,就可以欣赏到古代伟大的美术大师创作的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作品也能在直观层面上,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小学美术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的内容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美术,感受到美术永恒。

重视作品展示,助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在学生创作完毕之后,教师应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他们的创作成果。小学生的作品虽然有一些缺陷,但却融入了学生的想法,是学生将思维和想象外显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欣赏,并将作品中的优点、缺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都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对设计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在三年级的《各种各样的鞋》课上,教师可以运用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新的教学方式,设计出鞋的世界”“鞋子的世界”“鞋子的世界”“鞋子的新奇等不同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在主动探究和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在《身边的设计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进行多种材料的搜集,或让学生把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的设计美术带入课堂进行展示与介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能在美术课堂上感悟生活中的美,并能形成发现美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创造美好的生活。

网络辅助丰富小学美术欣赏课程资源

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化的新时期,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使小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的充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利用该工具,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材料。从作品、材料、背景等方面入手,为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动画、音乐背景和文字说明,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营造一种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梅说有更大的兴趣。

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当他们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自己的大脑中会浮现出哪些句子、诗词、自己曾经见过的画面、自己已经去过的一些景点等,让学生们在学习和互动交流中,对美术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让学生在欣赏不同形象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产生美的视觉享受,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美术认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火的游戏,叫做人人都来找麻烦。与不同的美术作品相结合,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展开找茬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作品的细节,比如色彩、物象等,从而提高学生灵敏的美术感知能力。

结语:总体来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意识,提升他们的意识鉴赏品味,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地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式与策略,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小学生 (多元智能大王), 2016 10:157-159.

  [2]廖辉祥.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24):157-158.

[3].周妍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11) : 220-220.

[4].甘方诚.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9 (6):84-84.

[5]李筱.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