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熊婧

石城县第五小学 342700

摘要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的环境下,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作用,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经历一个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的学习过程,从而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提升策略

正文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具有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美术情操的美术课程,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美术鉴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从而体会到它们的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陶冶自己的美术情操。是当今物质生活丰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多人喜欢的一种美术鉴赏方式。在小学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愉快的生活体验。

、对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够满足一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品质和重要能力,它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它可以概括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科学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项内容,并将其细化为民族认同18项基本内容。对于美术课程来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应指的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的感知、想象、思维、创作、设计、审美、评鉴和表达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个性品质,具体表现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文化理解,这五个方面都是当前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要求分析

 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发挥美术课的美育功能,在美术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探究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更好地发掘其作为美术学科所具有的价值,就必须通过美术语言、精神情感的层面,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让学生对美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美术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自己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同时,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在美的过程中,学生拥有了较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运用、组合和创造各种材料,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老师忽略了对小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美术性的学科,它也是在培养美术人才时的重要一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中色彩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尽管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运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仍缺少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过分地强调小学生要欣赏美术作品,造成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不到位,这会使小学生感到美术课堂枯燥无味,缺少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课堂上缺乏对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美术技巧。然而,在很多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很少给予学生自己创作的机会,大部分都是照搬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或是对课本上的图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画。这种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绘画的时候缺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盲目地模仿,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对美术作品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我们都知道,美术教育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欣赏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美术素养等方面得到提升。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由于大部分人仍未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它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与人类发展规律相违背,采用机械化、批量化的教育方式,去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以此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师资水平进行检验。应试教育虽然实现了升学的目标,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想的发展,造成了他们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好,只会考试,而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相匹配。按照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学校都会设置美术课和专业的教师。但是,因为美术这门学科不需要参加考试,所以也不会给学生的升学带来任何的压力。所以,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要么是走个过场,要么就是将自己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主课上,这样的话,美术课就成了一个空壳。人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却不知道会让学生的素质下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含义,才能真正意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多么重要。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重视小学美术欣赏课程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良好的心理素质、美术修养等都可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具体包括了科研、企业、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创造力、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良好的心理素质、美术素养,这些都是确保一个组织或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组织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上述各方面的优良素质,那么,整个世界的经济、科技和科学研究都会陷入停滞状态。在当今社会,人才就是竞争,人才就是生产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教改”“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下,教育系统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儿童的综合素养上,十分注重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良好的心理素质等[2]。在素质教育中,儿童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学,都没有用实际的教学行动来对教育现状进行改变,其中就包括了小学阶段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国能有今天,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决策,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努力和努力。国家的政策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们应该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程对小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创意表达是展现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要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出来,用创意性的情境来突破课本内容的限制,让学生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渐地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意构思,并对多种美术作品的实践方式进行探索。比如,在进行水墨画动物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绘画的特征,并对其展开兴趣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逐渐优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体验。首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水墨写生技巧,根据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播放一系列的水墨短片,将短片中的蝌蚪、青蛙、鱼等图片呈现给学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其次,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和演示作用,以老师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方式,并指导他们使用简单的线条来勾画出图案的美术形象。最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并抓住学生在绘画实践过程中的亮点,从而让课堂上的绘画意境变得更加丰富,持续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激发他们的尝试探究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塑造力。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有关的讨论,表达自己的创意心得,让他们的美术个性逐渐形成,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美术素养。

从注重知识技能转向注重美术学科素养。

尽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老师们仍然很难真正地利用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建立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定位。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能让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也不能让他们培养出基本的美术素养。许多美术老师还抱着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观念,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老师应该抓住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思考怎样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升到思维训练、审美情趣、情绪体验等方面,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的一种素质。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要想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利用美术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以直观、互动、丰富的信息提供环境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欣赏,集中展示国内外著名美术家的美术作品和民间民俗美术实践场景,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联想、分析,并能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开展美术欣赏。比如,在画扇面这门课程中,我们可以将画扇面的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或微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又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扇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再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其次,呈现给同学们各种组合,促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扇面的形式,内容,风格,并与扇面相结合,以达成水墨的效果。最后,用视频对教学要点进行了演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绘画,并让学生自主创新将扇面裁剪成圆扇、折扇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激发,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获得灵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绘画元素,变成学生想象的素材,通过看、讲、实践的形式,积极地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美术知识,从而实现对美术教学的有效渗透。

在创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是一种艺术,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在这个实践中,学生的想象力、美学力和创造力都会随之提高;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合在一起,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使学生的作品变成了自己内心与外部世界表达和交流的媒介。这样的体验性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独特的条件。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创造为指导,在创造的实践中,把创造创造相结合,使其成为创造。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把想象转化成学生的创造力,并且用交流和对话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新意、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结语;综上所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要点进行探讨,这是一项既有实际意义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问题,也是一项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它应该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高度关注。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要点和实践,对小学生美术欣赏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殷丽君 浅谈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55
        [2]黄信贤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07-208

魏玉慧.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案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7):P.154-154.
[4] 邱梦迪. 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5):216.

[5]赵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J].黑河教育,20198):8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