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邹佳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中心小学 334300

摘要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美术学科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水涨船高。通过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推动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艺术灵感,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对策

正文


前言

    素质教育环境下美术学科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学习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也是将蕴含在美术课程内在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美术学科变成学生自主实践的学科。教学发展中小学美术学科不再是学生的附属学科,而是与学生思维认知以及学习特点相符合的过程中,通过美术学习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融入美术学习的立体空间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教师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明确,也是在构建多元的教学空间内,学生变成了设计者以及实践者,教师变成了合作者以及指导者,探索核心素养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对策,有效的互动和合作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把握学习的关键点,时刻追随美术学习的内涵底蕴,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表现

(一)文化理解

日常美术课程中,美术教师要给小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作品,使小学生感受来自各个国家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关于文化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2]。文化理解是指小学生站在文化角度上解读对各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特色。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艺术。

(二)图像识别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展示美术相关的图像以及作品便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别,主要是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美术作品潜存符号,比对美术作品的差距,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小学生在选择和判断美术作品当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诠释各种类型不同的美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美学价值,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鉴赏和赏析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而提高小学生在美术作品方面的审美判断能力[3]

(四)美术表现

所谓的美术表现,主要是通过应用美术作品去表达创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情绪,美术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美术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感表现,让小学生在接下来创作个人的美术作品中尽情释放内心情感,进而提高小学生在美术表现的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五)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创作美术过程当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图,换言之也就是所谓的绘画灵感,美术教师带小学生去走出课堂,让小学生感受生活当中的一些美好事物,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灵感,也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滞后

在小学阶段,美术不是一门考试科目,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把它当一回事,有些老师也觉得美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并不注重美术的高质量教学。这就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只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简单的图形模板让学生去模仿;有些地方甚至连美术课都没有。

(二)忽略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爱好以及美术基本能力,但国内很多小学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并没有重视美术课程,在课堂数量方面,小学教学往往会把语文、数学、英语放在首要位置,美术教育通常是作为补充类课程[4]。其次,很多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不利于会小学生对美术展开探索和学习。另外,一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没有重视的态度,甚至没有合理备课,课堂管理方面也较为松懈,还极少给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导致小学生对美术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待美术课程出现懈怠的态度,而美术教师在没有严加管理的情况下,美术课程的效率和质量始终不佳。

(三)缺乏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部分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创新意识,总是采取传统教学手段讲解美术课程,给小学生千篇一律的学习体验,降低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一些小学生喜欢在美术课程中融入新时代元素,但美术教师并没有及时发现给予小学生反馈,导致小学生学习美术受到打击,以至于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术教学的效率,使美术课程陷入了滞缓阶段。

    (四)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对美术创作缺乏专业的认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时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由于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绘画时会发散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完全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从而画出一些成年人觉得不合情理的事物或现象,比如红色的草、绿色的天空等[5]。然而如果教师缺乏专业性的美术认知,就会不认同这样的创作,认为这样的作品是不合格的,这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在以后的作品中完全模仿教师的绘画元素,从而影响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任何一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是很关键的,被动的接受和主动的吸收,会有很大的区别,而小学的艺术教育也是一样,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去突破自己的困难,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艺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建一种好的美术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去,从而更加能够感受到美术的存在。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逐步地讲解绘画的技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既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如,在“趣味水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水墨画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毛笔、宣纸、墨汁、砚台有关的视频资料,再展示宣纸传统工艺制作微视频,引导学生在进入情境后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PPT向学生介绍中国水墨画家李可染、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及其作品,如《井冈山》《长江万里图》《蛙声十里出清泉》《墨虾》《八骏图》《愚公移山图》等,引导学生从墨色、构图、技法、形式等方面展开学习与欣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水墨画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参考优秀的水墨画作品进行构图设计,选择最贴近主题的方式或技法,在创作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绘画方法,或融入一些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拍照并上传,利用大屏幕在班级内部展示优秀的水墨画作品,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鉴赏,并鼓励优秀学生分享自己的水墨画创作经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水墨画的内涵和魅力,而且能为学生创作水墨画作品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重视训练小学生的美术技能

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美术教师要让小学生具备欣赏美、判断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生具备美术基础技能后,美术教师需要重视训练小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小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对特定对象展开绘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原有绘画[6]。例如美术教师讲授完素描之后,可以安排立体素描训练任务,让小学生动手实操绘画,才能不断训练素描技法,提高创新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美术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包容小学生绘画错误的地方。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在初步接触美术阶段,如果绘画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情况,只要让小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美术的兴趣,并运用多种方式对目标对象展开绘画,便能使小学生不断提高美术能力。因此,美术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去进行创作,让小学生通过自身认为的表现手法展开描绘,并引导小学生对比实际绘画效果同理想效果,引导小学生修正原有的错误,使绘画作品不断接近理想作品,才能强化小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思维,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艺术思维也是美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为了促使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老师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给小学生带来一种别样的学习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散,对小学美术这门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的建筑分布状况,并鼓励学生绘制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物,通过彼此展示作品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整合,从让美术教学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这就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提供了核心力量。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美术教学需要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要尽可能地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从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方面入手。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有助于完善自我[7]。还能让教师对教学效果有更准确的掌握,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在学习《未来的交通工具》时,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设计的交通工具的形状、搭配的色彩、灵感的来源、设计的内涵等多方面进行,不但要对作品的最终绘画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应用深层的评价指标。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创作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立足于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对评价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每位学生都能够对自身的课堂表现有全面的了解,依据完善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其引导下更好地完善自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模式,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与实践技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为其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1]申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以《老人与牛》欣赏四步法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08):175-177.

[2]宋小掺.引源头活水,灌美育之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123-125.

[3]吉沐成.巧设展示方式 秀出别样精彩——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展示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3(06):182-184.

[4]罗丽,黄溶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以中国传统古建筑色彩教学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3(03):29-35.

[5]王权威.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设计课单元设计元素分析[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六).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六),2023:75-77. 

[6]李秀芝.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2023:4501-4507. 

[7]赵宁,孔祥超. 聚焦小学生核心素养,优化小学美术教学[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3:338-3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