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颖芳

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新市小学336108

摘要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体会到人性的美好,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健全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形成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正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对阅读的引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找出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从而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的今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在各阶段的学科教学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和实践,这一现象也表现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运用,通过对阅读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迅速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学习。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现状

尽管新的教学要求让老师们不断地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学生感到了厌倦,许多的学生仍然对阅读学习抱有恐惧心理,不想去阅读,更不愿意去探索和理解题目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整个教学课堂的学习效果仍然很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此外,有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太过重视课堂的形式,而没有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所学的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只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玩,而不是想要在活动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们也会逐渐地在课堂上降低他们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因此,老师要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征为基础,发现问题,并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1.阅读教学没有吸引力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进行的阅读教学缺乏感染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把重点都放在考试上,在课堂上只讲与考试有关的东西,而对阅读的教学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仅仅把阅读当成考试的一部分,在课堂上着重强调考试的重要意义,这使得阅读教学缺少了应有的魅力,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们会觉得阅读学习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从而慢慢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提高不利。

2.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熟悉阅读材料,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反观目前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没有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来展开阅读教学,仍然按照以前一人讲,众人听的模式来展开阅读教学,这就很难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通常不够深入,很难对阅读材料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因此,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很难有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阅读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关注,要注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创设读书气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些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的范畴。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中,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与课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难免会有个别学生带有抵触情绪和抗拒情绪的情况发生。但是,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可以逐渐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语文教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教学气氛,这样才能让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从而消除他们心中的抵触情绪。思维导图中的图片、文字和图示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气氛。这是因为,通过思维导图来创造阅读气氛,使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层次感和系统性,使教学的全流程和阅读的全过程变得有条理,有步骤,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阅读的方向和内容。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将多媒体视为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有关技术功能来进行教案阅读教学,将多媒体与阅读教学内容密切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阅读课堂感受和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抽象和零散的阅读知识得以形象化和系统化。学生可以准确地掌握阅读学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进行《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教学时,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的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步的发展,从“草船借箭”中体会到诸葛亮的机智。在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视频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看,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再让那些已经读了《三国演义》的学生们讲讲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让他们对诸葛亮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情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积极的探索并实施多媒体教学,让阅读教学更加直观、系统的展示出来。

3.与同学们进行问答

提问作为一种互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课堂上,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发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体味文章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情绪。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轻松地读懂文章,但是对于一些困难的文章,他们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在交互作用下逐渐地进行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由于本文是从短篇故事中摘录而来,因此,老师可以在课文解说完毕后,为学生朗读《故乡》。许多同学都能答出第一个问题,但是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困难了。教师可以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想:“各位同学,认真地读完这两个阶段的作品,有没有不同?”学生答道:「幼年的闰土比较单纯,与作者并无隔阂,但在成长之后,闰土却对作者更加尊敬。」

4.使学生产生兴趣

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兴趣是决定其学习动机的关键所在。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才会有了阅读的动力,进而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从而真正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设备的灵活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精力、亲切、幽默的语文、生动的肢体语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老师的影响下,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喜欢上了读书。

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匆匆》,是从朱自清那里得来的,因为学生接触的不多,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对文章的陌生而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导入环节,老师利用多媒体装置将朱自清的相片和朱自清的生平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之后,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教学器材,重视课堂互动,激发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5.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

很多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往往只知道它的字面意思,而不会对它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知识内容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就造成了阅读的结果,只会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知识内容的理解上。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老师们可以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件读物之前,将其与文章的主旨相联系,并对其进行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获得一些重要的知识。

比如,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中,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对这个园子如此痴迷?”这花园对幼年的作家有何影响?作者从什麽角度介绍了外公的花园?这些东西是以什么顺序连接在一起的?你对这篇文章的哪个部分印象深刻之类的问题。接着,作者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相关的问题,有感情的朗读了整篇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总结,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抽取到文章中的重点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到阅读学习的方式。最后,在学生们的思考和总结结束后,笔者随机抽取了几名学生,对他们进行了回答。在他们回答的过程中,笔者对他们进行了及时的补充和纠正。

6.运用“自主性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性。自主探究教学指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探究和自由讨论,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与之相关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快速阅读、精准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交流和交流。这样的话,他们不但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开始自主阅读之前,提出问题,明确阅读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比如,在《采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性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这首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其次,当问题被提出来之后,老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读,如果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讲解。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回答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总结,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老师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同学们自由地交流,讨论,交流,把自己的不同认识和观点结合起来,增强自己的理解力。最后,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还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情绪和思想慢慢地朝着课文的中心思想靠拢,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豪情和爱国精神。

 

 

结语:综上,为了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阅读教学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欲望。当前,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老师们必须适时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并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给予他们正确而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5):45-46.

[2]曹飞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8(10):100.

[3]胡芯语.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青海教育,2021(3):34,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