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怡宁 李梦婷

玉山县群力学校334700

摘要

教育要从孩童时期开始,特别是小学时期,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很多事情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教师要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并做到熟练运用。但是,首先要制定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仅谈谈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适应语文教学,就必须树立起基本的语文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策略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情感价值。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教学;课堂教学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对语文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中,这为语文教育方式的更新迭代提供了更好的思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教与学的质量,怎样避免学生陷入陈旧的教学方法,怎样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及怎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本文对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良好的小学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个人文化修养、增加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运用经典篇幅的教育功能,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字运用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方面,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也加大了对教育教学的投入,提出了许多新的、有创意的教育理念,运用了许多新的、有创意的教育方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变革和生机。在追求教育变革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教育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到有效的教学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朝着积极创新的方向前进,将科技不断地融入到教学方法之中,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多样化,营造出愉悦的课堂环境。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定的滞后现象。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导致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于时代

自我国实施教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教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积极寻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系统进行了改进,推动了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但绝大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学任务的压力,他们不愿意进行变革,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课堂上先讲字,再讲句法,最后通读课文。单一说教式的上课模式存在着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等缺点,学生们很难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不能进行自主探究。老师问学生答的交流方式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很差。也有一些教师不愿意使用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仍然依靠教材,没有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灌输式”教学仍是十分普遍的。

(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水平不高,素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对创新意识认识不足,难以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无法让创新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上课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造性,这也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和鼓励,这也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学习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

(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创造力。如果不知道如何用语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别人就很难明白你的意思。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然而,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后,未能积极地引导并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只是简单地回应并做出解释。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只能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只知道死记硬背地看书,不会用发现者的眼睛去观察问题,更别说解决问题了。与此同时,他们也难以把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阻碍了学生们的发展,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小组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一名老师负责解答问题,这样就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组到不同的班级。比如,可以把同桌或前后桌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就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以班级成员的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为依据,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以不同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伙伴,进行自由组合的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展开一些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并定期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缩短学生与语文学习时间的距离,促进了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上进行引入式教学,引起学生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入能够提升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引入的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进程。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导入,小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考虑,使课堂导入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而语文老师则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引入新奇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开课堂引入,并且制作的图片和视频应该是与学生们喜欢的内容相一致的,这样才能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利用多媒体能够播放图片和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语文教学内容的情节背景或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学习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应顺其自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课本的内容,并加以思考。

(三)注重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学习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关注,要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给他们讲解内容上的重难点。一节课要将教学的次重点区分清楚,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平均发力,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那种按照“作者介绍、段落大意、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这种近乎于八股味很浓的格式化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要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把握,要做到讲得好、精炼,要设计出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突破,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难为易。小学语文教学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技能,增强自己的理解、交际和沟通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熏陶和经验中,可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认知水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来达到。教师应当完全转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采用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让教和学都变成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与此同时,要想让训练更加有效,老师们一定要精讲巧问,要善于设计,把能力训练集中在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上。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变数

学生属于一个螺旋上升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能力和心智也会得到提升。当然,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属于教学中的正常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也不需要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受到一些挫折时,他们会变得情绪低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把握,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诉求进行关注,把握好这一变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蟋蟀的住宅》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然后决定组织一次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探究,聆听,研究,观察,实践中得到发展。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自控能力与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并且他们的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因此他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不出所料,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收获颇丰。再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有畏难的心理,学习的热情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决定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并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具体内容有:观看动画视频、讲故事竞赛、小组合作探究等等。这些活动的形式新颖,数量丰富,让学生们看得目不暇接,慢慢地消除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结语:总的来说,要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喜欢上了语文,才会主动去寻找学习资源,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不断优化并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条件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52-54.

[2]苏卯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36):99-101.

[3]魏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C].对接京津—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