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艳红

江西省贵溪市塘湾中心学校335400

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实施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完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正文


前言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单篇文章阅读教学转型为多篇文章整合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阅读素养、个性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本质就是解决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领略语文学习的无限魅力。

1群文阅读的基本概述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是实现经验积累的有效方法,能够加强课内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课外的拓展与延伸,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形式。群文阅读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诞生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能够与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学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筛选相应的阅读主题,选择多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小组阅读,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阅读综合能力,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群文阅读能够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素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实现更好的学习,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探索,以一个核心的主题为中心,展开多篇文章的同步阅读,能够充分发挥其阅读速度更快、阅读容量更大的优势,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率的多篇文章阅读活动,增强对群文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1依据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使得学生有针对性进行阅读内容的掌握,这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不断的提升。因此,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依据单元主题,有效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这样阅读方法理解单元相同主题的不同文本,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同性特征、不同特点,有针对性通过体裁、题材、写作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对比,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借助新课程中相同单元主题内容,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使学生以这样统筹的思想,完成阅读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如,以《白鹭》《落花生》《珍珠鸟》《桂花雨》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描写的都是来自自然界的事物,有鸟类、有植物、有自然景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就可让学生依据这一主题展开阅读,进行对比式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这几篇文本的相同运用手法之妙处,不同手法之差异。通过对比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学生抱着找不同的有趣阅读方式,进入到阅读文本体验中,体验阅读的美妙,感受文字之美。

2.2组织合作学习,开展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想要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可依据指导学生合作组合阅读模式,达成有效性的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目标。教师作为指导者,通过科学合理的小学规划指导,让学生进行组合文本的阅读,相互交流阅读感受,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如进行《威尼斯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群文阅读时,就这样一组以描绘世界风光为主的阅读文本组合,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以合作组合阅读形式,使学生以合作阅读其乐融融氛围的营造,体验到组合阅读之美、群文阅读之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从共同兴趣爱好组合,从相互帮扶角度组合。经过这样不同目标的组合,使得学生依据不同组合的意义,高效率的完成阅读体验,从中发现世界各地不同风景带来的文字震撼,提升世界文学素养。同时,学生进行这一组课内阅读之后,教师还可指导每个阅读小组自行寻找与这一主题相同的课外文本,进行课内、课外的组合阅读,拓开群文阅读范围,使学生阅读视域变得开阔起来,吸收更多的阅读知识。

2.3问题探究,提升阅读质量

在授课过程中最常见的方式便是问题引导,利用对问题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其自我思考、逻辑、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展开探究,而教师则主要做好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展开探究。例如,在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首写景的古诗时,可以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在授课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思考:“三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及区别?”问题要能足够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展开探讨,若有学生出现“溜号”行为,需要及时将其思绪拉回至探讨过程中。探究结束,询问学生的探究结果,并让其展示答案。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包括答案的正确与否、探究过程的表现、优点、缺点等,评价要有内容、有价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群文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

2.4开展群文精读活动,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开展一系列的文章精读和精讲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文本内容,运用更多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群文精读活动,勾画出认为人物刻画经典、景色描绘得当的段落,推荐给其他同学,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挑山工》以及其他类似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活动,让学生选择相应的片段,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是啊,而且还走得很快,连作者一行人都赶不上。我很敬佩他们,做人应当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步向上登攀。”学生从这些文字描写中读出了挑山工群体的辛苦、努力和坚持不懈,以及他们生活的负担。采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诸多方式来刻画挑山工的形象,更容易体现挑山工的精神。学生可以运用到教师以前所讲解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来进行鉴赏,有学生认为运用了对比描写的方法,将游人和挑山工走路的态度进行对比;有学生认为本文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夹杂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对于刻画挑山工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系列的精读活动可以使得群文阅读模式的运用更加深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补充2.5科学筛选篇目,发挥群文优势

教师想要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便涉及群文阅读篇目的筛选。教师可以根据“四大原则”进行筛选,定位学生的阅读诉求,满足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期待,更好地提升其阅读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兴趣原则、关联原则、适宜原则和典型原则”来筛选群文阅读的篇目。例如,以“走进童话世界,放飞童心”这一主题为例,探讨群文阅读篇目的筛选方式。根据兴趣原则,教师需要选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这类故事小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未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往往对相对冷门的童话故事更感兴趣。而“关联原则”与“适宜原则”则要求教师筛选的童话故事需要与教材课文内容高度相关,同时也要切合学情。除此以外,根据“典型原则”,教师为学生筛选的群文阅读篇目风格和类别不能过于零散,必须保证作品语言特色和体裁的一致性。

2.6共建群文主题,知晓阅读意义

群文阅读不是随意、毫无章法地读,而是围绕某一个特定主题而开展的有意义的阅读行为。当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文阅读主题后,学生的阅读思路也将更为清晰,其阅读的过程也将更加具有个性化。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花鸟总关情”,这一单元以此主题为核心,编选了《白露》《桂花雨》等四篇文章。这一组文章以“花鸟”为核心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是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所在。通过研读文本,学生一方面可从文学的角度感知“花鸟”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锻炼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在针对某一篇文本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入与文体特征、写作技巧、人文主题相关的群文,让群文阅读更具个性化。如,《落花生》这篇文章最突出的艺术价值是“借物喻人”,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共建“借物喻人”的群文阅读主题,并引入《粉笔赞》《梅花颂》《白杨》等文章,强化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技巧的体会。利用相关文本构建主题,并在主题的指引下引入其他相关篇章,就能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群”。而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本,能够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并在群文阅读中知晓阅读的意义。

2.7探索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成效

群文阅读解决的不只是“读什么”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探索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群文阅读精髓。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群文阅读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领略群文阅读的魅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动物,人类的好朋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描述动物的特征”。对此,教师可以用群文对比的模式开展教学。如,学习《猫》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相关的作品,比如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进行同一题材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作者是如何展现猫的,感受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以及其对猫怀有的特殊情感。再比如,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比阅读《猫》《母鸡》以及《白鹅》这三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这三篇文章不同的写作方法。此外,针对《白鹅》这篇课文,教师也可向学生引入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作家的写作风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也可以以教材文本为基础,为学生引入其他相似的文本,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有效把握群文阅读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内涵,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2.8设置群文任务,明确阅读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这种局面,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才能成功“破局”。想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活动,教师首先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设置科学的群文阅读任务。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的问题和任务都相对宽泛,这些问题和任务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群文阅读中。而且,在明确的任务和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的群文阅读行为才不会陷入迷茫,并且会更具方向感。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根本,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内涵为核心,为学生设计了“走近鲁迅”这一群文阅读主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内文本,让学生通过文本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感受鲁迅先生的个性特征,体会鲁迅先生的一言一行。在群文阅读环节,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任务:其一,在线上平台建立“鲁迅纪念馆”,并从网上下载有关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以及作品信息。其二,帮助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的世界。为学生引入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如《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为学生感知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提供空间。其三,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鲁迅先生的任意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并在读书交流会上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与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通过以上任务,学生可以深刻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并能充分享受群文阅读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优化群文阅读方法,提升综合素养[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3(06):21-23.

[2]张文霞.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科学导报2023-05-26(B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