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模式构建
正文
前言
小学阶段是英语的基本阶段,在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英语的正确思维能力,培养英语学习的好习惯,培养英语表达的技能。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通过英语的知识,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探索。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
1.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小学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所以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老师的关注。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
首先,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形式化和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教师把英语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就造成了教师只注重英语应试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却忽略了英语素质的培养。目前小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太过僵化、形式化,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的是“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而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却被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深入地进行英语学习。
其次,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太单一,缺乏针对性。小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老师以英语教材为主,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是老师为学生进行的。英语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容太单一,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下降。
2.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老师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而英语学习的指导则是老师的指导。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偏差或错误,就会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陷入误区,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导致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小学英语教师则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从而忽略了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从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其次,小学生英语学习意识不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小学生英语学习意识不强,学生不能把英语的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导致英语教学存在着“纸上谈兵”的缺陷。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只会在英语课本上学到一些书面知识,却不懂得如何灵活地使用英语。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强,只会在英语课本上学到一些书面知识,却不懂得如何灵活地使用英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同时,英语陈旧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当今的文明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必然的,因此,英语教师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手段,而语言又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英语是欧美英语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灿烂文明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文化载体的功能,把语文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正确的文化自觉。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英语课本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初三的英语课本上,“Hello”这个单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可以扩展教学内容,让同学们知道英语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问候的。如“Hello,I'm Chen Jie,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Sarah”等等句子。英语老师可以用我们古代的问候语作为例子,例如“您好”“请问”等。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文明。在英语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让他们体会到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将语文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意识,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2.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对比教学
汉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块踏脚石,也是小学生英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培养,把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英语的对比教学中去。教师运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能直观地比较中西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鲜明特点。
例如,我们在上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本上,就有了“In a nature park”的课程。老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延伸给学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欧美、美国黄石等西方国家的自然风光。老师还能向同学们介绍西湖,峨眉山等国家的自然风光。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自然风光。老师也能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和国外的风景。老师用中西风景的不同作为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并向他们解释不同的文化。通过对风景的直观体验,使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比较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与自信。
3.拓展英语教学,开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从传统的文化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课堂、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加深了小学生的文化意识。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本上,我们将学到“My week”的课程,教师要扩大英语课本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英语派对,主题为“My week”。在英语晚会上,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展示各种才艺,比如吉他、小提琴、古筝、二胡等等。老师组织的趣味文化实践活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对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文化意识,促进英语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4.擅用合作学习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现代英语教育的核心是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实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语言应用水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当前,“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将一项学习内容当作一个话题,并将这个话题的结果当作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然而,英语老师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目的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主题或者恰当的小组模拟,使学生真正地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比如,英语老师在讲授《after school》一章时,可以采取分组授课的方法,使英语老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进行分组活动之前,英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询问学生几个问题,如“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以及“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during the festival?”如果现在是清明节,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类似于清明节的场景,让同学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并且指导同学们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意识,又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探索精神。
5.借助情境创设传统节日文化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把传统的节日文化引入课堂,让同学们置身于节日的气氛之中,体会到不同的民族风情,从风俗习惯、服饰等多个角度来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比如,在教“Summer Vacation”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夏季假日里都有什么节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将传统的节庆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明白“把 y变 i加 es”这句话的含义,加深他们对这句话的认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七夕主题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他们对七夕主题的了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 The story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对七夕节的由来进行解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老师要讲解乞巧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并通过讲解广东“拜七姐”的习俗,使同学们体会到各民族的特点,了解东南亚“七姐诞”的盛行情况,使同学们对这个节日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利用好这个节日。
6.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对比教学
对我们国家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学习英语的踏脚石,也是他们感知英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在英语中,我们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将其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老师们可以用比较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们可以直接地比较中西文化,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并了解中外各自文化的明显特点。
举个例子,在5年级英语课本上,我们正在学习“In a nature park”。老师可以把课程的内容延伸给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欧美各国的风景,例如美国黄石公园。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景点,比如西湖,峨眉山等。老师让孩子们看看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风景。同时,老师也能向同学们展现国内国外的都市风貌。在此基础上,老师将中国和外国的风景差别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向学生解释文化差异。通过对风景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对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差异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对比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文化,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7.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中,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手段,而它又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英语既是欧美英语世界的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又是汉语的载体,是中国数千年来悠久而辉煌的文明。所以,教师要注重语言的文化载体作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正确的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基本的外语水平。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英语课本对其进行文化教育,让其更好地体会到其独特的文化韵味。
就拿小学英语课本上的“Hello”来说吧。老师可以扩展课程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是怎样互相问候的。比如“Hello,I'm Chen Jie,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Sarah”,等等,都是用英语写出来的。英语老师还可以通过寒暄这个例子来延伸我们古老的问候语,比如“您好”、“请问”等。在英语课上,老师把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同学们体会到我们国家的礼仪和文明。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语言和文化相融合,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注入小学的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 周海梅《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
[2] 唐艳霞《小学英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7期。
[3] 夏丽娟《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魅力中国》2019年第28期。
[4] 孙美娜《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析》,《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年第14期。
[5] 杨小静《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本教育模式的构建探讨》,《新校园(中旬刊)》2018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