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策略
正文
前言
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艺术学科,它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素养,又可以调动他们的艺术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使他们在营造的音乐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化影响。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在小学的素质教育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就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优势,根据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原因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兴趣,并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教学创新,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然而,随着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有许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第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因为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导致了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主课学习上。而在小学教育体制下,音乐这一门艺术学科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大部分的音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太高的教学意识,仅仅是让学生去听一些音乐,学几首歌,然后再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活动。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主动性下降,更多的学生会利用自主的活动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第二,有些老师认为,音乐是一门副科,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音乐知识,然后再用多媒体或者磁带之类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听音乐。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出现松散的心态,从而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造成极大的冲击。第三,有些老师在授课时,仍然是自己讲得多,学生练习、体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想法和认知都会被束缚。更重要的是,这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很少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们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资源开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主要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和常用的教学工具来传授知识,使他们在枯燥的课程中获得音乐的知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老师可以从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挑选出多种类型的音乐,使他们的眼界可以跳出教科书的局限,接受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例如,老师可以将音乐剧介绍给小学生,让他们通过欣赏和表演来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进流行音乐,用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来丰富课堂气氛,使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喜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独特的教学形式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发展。老师们精神状态好,学生情绪稳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表达自己,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应该增加唱歌的内容。这个学生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恰当地表扬和鼓励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音乐史上源远流长。音乐课是要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影响。感受是审美体验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课中,我们注重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它贯穿于整个审美心理过程。能迅速适当地激发学生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发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歌唱,缩小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2)因为各种原因,一节音乐课结束后,在音乐的语言里,聚集了热情和热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觉得音乐课真的很有趣。老师讲课精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想象力保持较高水平,学习效果必将得到提高。通过多练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而艺术家则是通过对俱乐部里一个真实的或令人感动的事物的情感表达而重新创造。
(三)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创造能力
音乐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之一,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乐曲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语言,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一个生动而精炼的语言来改变世界上老师、教室和书籍的普遍使用。音乐这门课既刺激又迷人,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心。充实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图画进行趣味教学
从总体上看,艺术与音乐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趣味形象教学法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小学生应激发兴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图像的艺术。二者都属于形象教育的内容,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小星星变奏曲”课上,小学的音乐老师能设计出简单的笔画:蓝天、闪烁的星星、宁静的月亮、高树、学生们等等,让学生们看到美丽的夜景,然后把这些东西串成一个整体。很容易想象,当学生们喜欢这些图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通过看图学会唱歌。他们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歌词的意义后,才能唱出这首歌。通过声乐作画,使学生更好地热爱自然,真正体会音乐之美。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要充分运用兴趣为本的电化教学法,把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其生动逼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抑制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如:在《小狗圆舞曲》一课中,小学音乐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观察屏幕上“小狗圆舞曲”的图像,使课堂教学色彩更加丰富,使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情境。事实上,学生们很难跟上节奏。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掌握电化教学,将笔记设计成生动的形象,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的益处,使学生更加直观。每个音符的韵律是不同的,这能大大提高音乐课的效率。小学音乐老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科学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主动学习音乐。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不成熟,只有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运用趣味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趣味,使学生融入课堂,热爱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再比如,在欣赏《内依巴河》时,老师可以寻找内依巴河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通过视听相融的方式,让学生来体会内依巴河的美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首歌的意境。再比如,通过使用手机上的音乐软件,选择架子鼓、管弦乐等多种乐器,指导学生创作出各种风格的音乐,并合理地应用音乐的相关知识进行创编,让学生能够像艺术家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得音乐教学变得趣味化、形象化、个性化。
(六)音乐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开展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音乐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把音乐课上学习音乐的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能有效地调动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爱好。音乐教学设施较好的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条件,例如组建合唱队、乐队、定期举办音乐报告会、举办校内的音乐比赛、合唱大赛。以前小学的音乐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在教室里进行。但新时代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应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建立开放的音乐教室,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作用。所以,要在实践中开展音乐教学的实践中,要主动营造音乐创作和表现的平台。在课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协作精神,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
(七)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的革新,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要涵盖乐理、鉴赏、乐器、演唱,要多元化,注重音乐元素的全面发展;其次,音乐教学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音乐情境、师生共同欣赏、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导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既保证了音乐教学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要安排学生编排音乐剧,定期举行音乐竞赛,并举行音乐创作竞赛,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音乐知识,编曲、创作歌词等,并制定奖励措施。在学校和班级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并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探索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八)与肢体动作结合
小学的音乐课要积极开展,不能盲目地让学生们去听讲乐理知识、欣赏作品等,要把它和身体的运动相融合,使整个班级生动活泼,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学生们在学音乐时,一边聆听,一边敲击节拍,体会乐曲的节律,从而使他们对乐理有更深的了解。再例如,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利用身体的语言来反映音乐元素,从而更好地体会和体会到音乐的美感。通过将音乐声、身体节奏和舞步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使学生对节奏感的培养、对音乐的积极参与、对各种乐器的掌握、对各种乐器的欣赏等方面的综合提高,促进学生和音乐的和谐统一,对学生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九)融入舞蹈,增添生机
将舞蹈的艺术元素引入到音乐教学中,为音乐课堂增添生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把舞蹈结合到音乐课堂里,并结合音乐的内容增加部分舞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背景,充分运用好课堂,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使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面,将舞蹈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舞蹈中展示自己的音乐知识,通过此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才能,提高自己整体素养。比如,在《捉泥鳅》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舞蹈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把舞蹈和技巧结合起来,例如小姑娘俯身去抓泥鳅,小姑娘仰望太阳的动作,通过几个动作的添加,增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并按照教学的要求,创造并添加适当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们在聆听歌曲《捉泥鳅》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乐曲的韵律,通过这种方法,强化了学生对《捉泥鳅》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音乐的作用是净化心灵,强化内涵。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强调多样化的模式,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同时,老师要对教育工作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与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体验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艳.陕北“信天游”的原始音乐元素在创作歌曲《兰花花》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3:
[2]潘慧.浅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中华少年,2017:.
[3]吕安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王秀萍.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重视审美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基于对杜威“审美经验”的内涵的理解[J].教育研究,2015
[5]郑菲菲.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践行探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6]吕安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