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语文教学;增强;实践能力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注重对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让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初中生的实践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手段陈旧,单一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其原因是语文教学手段的单一。有些老师长期采取单一方法进行授课,这样对老师来说,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精力。但是对学生而说,老师的教学思路已经耳熟能详,这种教学方式早就没有吸引力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只能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讲。这样的话,不仅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无聊,还会让教学效率变得低下。所以,运用多元的语文兴趣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忽略了合作讨论的作用
目前,老师们注重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思维,而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理解和解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但在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与探讨部分缺乏实际的练习。部分班级小组研讨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实际成效,而忽略了集体研讨活动在学生中的作用。
(三)学生的知识面限制了思维的扩展
老师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课堂上的实际操作、作业安排、生字习题的训练等都是建立在课本上的,而学习者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又是如此的局限,以致他们的思想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会对语文有一些潜意识的了解。把所有的语文学习都放在课本上,固然可以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加稳固,但也会制约他们的语文能力,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
(四)美育意识的缺失
首先,在初中语文中进行美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心灵上的美。对美的认识和鉴赏,是培育精神美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初中生语文的恰当使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累积自己的文化,让孩子们在听、说、读、写中,发掘美,培养对语文的正确认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专业的老师,必须具备美育意识。而在初中的语文教育中,很多老师没有具备美育意识,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办法把课堂的教学与现实联系起来,就不能体会到作品中传达的美感。
(五)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目前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并没有体现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仍然是在课堂上充当着引导的作用,这样就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方面,学生的主体性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初中语言教学中,老师总是对文章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而学生的发言和提问的时间很短。(2)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初中语文老师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造成了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因素
我国的教育教学在发展中十分注重创新思维,然而就当前的初中教育而言,一些学生仍然受着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自己的学习上有很大的缺陷,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对于初中语文的实践教学来说,因为大多数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在老师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他们往往很难有效地掌握一种优秀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快地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从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教师因素
在课堂的授课质量中,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育和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经过采访和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语文老师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定位上,始终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与教学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被局限,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对初中语文实践能力的正确理解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实践能力,就是进行课余活动的能力,当谈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时,很容易也会联想到课余活动的能力。然而,这种认识实际上是错误地认识了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能力。语文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语文实践能力并不只是为了课余的实践,然后把书本上的练习题和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放在一边,语文实践能力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以及在晨读时的阅读和背书,还有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课后练习的思考题,同时也涵盖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有旨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活动。所以,如何加强初中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践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在听的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们多听,同时要知道听到的内容是什么,要迅速地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在说的层面上,要注重对两个方向的指导,一是陈述或演讲的个人陈述,二是在双向或多方向的谈话沟通,前者应注重围绕题目的思路清楚,而后者又要考虑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在读的层面,老师要指导学生的读书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上讲,要读的更多,要看得更深,要了解得更深,而在写作上,老师要让学生多看,多思考,要将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是以增强初中生语文口语表达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无论从教学方式还是从内容上讲,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严格遵循教材的要求,还要根据初中生的兴趣来给他们做一些课后的知识讲解,同时还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举手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初中语文课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自身特点,与课本相联系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作用,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对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需要的,实践能力是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石,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最重要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一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思维的技能。逻辑能力是指初中生能够用一种能够理解的自然法来进行思考的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强化,使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多样性的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光有教材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还要经常组织课堂活动。在初中阶段,应结合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征,开展多种不同的课堂实践,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来进行课堂上的实践操作;运用情境式的方法来进行真实的现实生活模拟,使学员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对提升学员实践能力的作用很大。此外,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提倡学生们多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把校园比作一个小型的圈子,而这个社会则是一个很大的圈子。在校园中只有老师和学生,而在这个社会则不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学生参与实战演练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社会大平台上,学生可以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了解各种语言的使用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知识体系与实践性体系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的关系,而我国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已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加强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许多人认为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是一种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的学科,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素质教育。
(五)布置实践性作业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老师都在积极地进行着课程的改革。然而,一些老师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功能,还停留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上。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学习兴趣很低。实施性作业不但能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还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对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但是,教材文章的外延范围非常宽广,所以,老师可以把查阅资料当作一项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堂之外进行。该类型的作业侧重于对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与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这对于他们的阅读与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要向学生传授查阅资料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查阅资料的工具,并让他们知道怎样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来查找资料、搜索信息。
(六)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中华民族的5000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为主要的传统节庆。老师要充分运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凝结,体会到节日的民俗、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水平。比如,在教学《水调歌头》的时候,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做“中秋节”专题和自由主题的专栏手抄报,在学生了解了中秋节之后,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参加手抄本的创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准。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的实践经历,并将教科书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结语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提高学生的学业品质和个人素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主动调整,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又要把学生的热情从全局上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雷良启,于英媛.吸收当代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造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2]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初中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20.(2).
[3]齐永慧. 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4):92-93.
[4]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21(3):199.
[5]王婷.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108.
[6]王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