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婷婷

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街道第一幼儿园563099

摘要

以“民族精神”“爱国热情”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既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又是我国人民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幼儿教育身心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起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能在某种意义上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深入发展,还能帮助幼儿树立爱国主义和自强的信心。让幼儿在进行启迪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并继承先进的文化精神,让中国的红色革命精神扎根于幼儿的心灵,培养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红色资源;幼儿园;课程;运用

正文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幼儿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文化是一国之血,是一国之魂。在十九大的报告里,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使我们的意识形态更加强大更加深入人心。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源头,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渗透着红色文化,这是我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幼儿教育中运用红色资源的意义

当前,很多家长只重视对幼儿的知识、能力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幼儿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是对幼儿进行传统社会文化教育的珍贵资源,还是对幼儿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精神资源。在幼儿的学习、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应该以每一个时期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知识技能水平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幼儿展开红色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其中体会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获得发展。

培养优良素质,为学习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各种作用,引导幼儿亲身体会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祖国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的感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我们要对我国优秀传统、中国革命传统、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使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和传统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理解,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更多的培养。

在我们的红色文化里,蕴藏着不少革命前辈们的优秀品格。比如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敢于战斗,热爱祖国等等。在幼儿教育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成为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利用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推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社会协同育人

家庭、学校和社区相关机构的积极介入,是保证幼儿早期教育品质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地,也可以让教师收集红色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拓宽幼儿的视野,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另外,在学校中,老师可以向家长讲解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从而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并引导家长安排好假期的时间,带领幼儿进行现场的红色之旅,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幼儿园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邀请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革命和战争的前辈们,为幼儿讲述红色的故事从而激发幼儿对英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在这一发展的进程中,对家、园、社区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关系的协调,实现有效教育。要强化三者的关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才能构建出更好的家园共育模式。

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幼儿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以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促进教育的深入

将红色文化与幼儿园的课程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重要的。正确的教学方式是把红色文化真正地渗透到幼儿的课堂,是使其获得教育的基本保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期间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包括了一些历史遗迹、有关的文学著作、珍贵的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物质财富。教育者应该寻找最适当的方法把它传授给幼儿。在课堂上进行红色文化的题教育,可以使其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还可以开展演唱红歌”等主题活动教师引领幼儿唱红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解红色文化。比如,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就是全校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的最佳时机,全体教师幼儿都会参加升国旗、唱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活动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将红色文化与幼儿园日常活动相结合,使幼儿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

在幼儿园中,课程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幼儿园中往往有大量的课余活动课外活动也是教学的一项内容。比如,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可以持续地播放红歌,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氛。在课间操的音乐选择上,《精忠报国》《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勇敢小兵》等红色歌曲都很好听,很符合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很有音乐感,非常适合作为课间活动时的歌曲播放。利用红歌,把单纯的课间操提升为一种高品质的课外体育活动,既有趣味,又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此外,在幼儿园每日的上学、放学期间教师可以用红色的小故事来教导幼儿如何遵纪守法,并用相应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军人的风采,让幼儿学会遵守纪律,保持队形。

(三)创设红色文化氛围,构建氛围

环境是一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构建幼儿心灵隐性发展过程。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情境,形成一种浸入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其中感受到正面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墙壁的功能,创建红色文化的主题墙。在“建党100周年”的大环境下,可以在厅内用巨幅图片来展示“党的生日”的主题,从而形成一个总体的气氛。在走廊上用一系列的小型海报展示一些关于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小故事,让幼儿可以到这里来观看这些图片,同时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在课堂上,以“童心向党”“我继承红色精神”为主题,以红色文化知识卡片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居住在这个小天地里,每天都会在各种情境中接受红色文化。除了掌握总体的环境创造法则之外,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也是必要的。比如,位于延安的幼儿园,要充分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以延安革命为题材,以实物和手绘图片创造延安故事长廊,展现当地的革命英雄人物

(四)阅读红色文化绘本,体会红色记忆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幼儿读物,受到幼儿喜爱。很多绘本都是以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题材的,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是一种红色文化资源绘本的表达方式符合幼儿的爱好,在红色文化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学校注重运用绘本文化的资源,以大班为对象,开设红色绘本的阅读课程。例如,通过绘本的集中阅读,把幼儿引入到故事的环境里;重点安排幼儿读物《鸡毛信》《抓斗大王包起帆》《闪闪的红星》等绘本。除了集中阅读,幼儿园还可以设立“红色绘本馆”,利用墙壁装饰和带有时代气息的物件,如红星帽、解放鞋、搪瓷杯、水瓶等,营造出一幅充满了红色回忆的画面,并在里面放置各种红色绘本,让幼儿自主活动的时候可以阅读绘本。在一日活动的过渡期,教师可以挑选一本绘本来朗诵。此外,在每天的每日讲故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讲述一个关于红色的小故事。

(五)组织红色文化活动

1通过表演,感受红色文化

幼儿应该消极地去感受和接受红色文化,而应该主动地感知和体验。通过故事表演活动,把红色故事变成活灵活现的演出情景,使幼儿能够亲身经历,感受到红色精神,这是把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有下列两种形式的表演活动。一是将表演道具放在幼儿故事展示区域,以激发幼儿表演阅读的红色文化故事。例如,在幼儿阅读完《抓斗大王包起帆》后,园区内就可以幼儿展示仿真头盔和工作服,让幼儿模仿劳动情景,体验工人们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精神。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幼儿可以自主挑选伙伴进行合作。二是利用节日、纪念日、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举办以红色故事的演讲活动在公演出中,幼儿会一起参加。配合进行的节目表演,具有较强的仪式感,可以激发幼儿对红色文化的内在情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交等技能。

2以歌舞形式再现红色经典

红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很多歌词响亮、好听,并且是世代相传的,非常适用于幼园教学。在艺术领域的教学大纲中都加入了大量的红歌,如《红星闪闪》《南泥湾》《卖报歌》《北京有个金太阳》等红歌。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将欣赏、歌唱、律动、舞蹈结合起来,让幼儿从多个方面了解到红歌。例如,在《红星闪闪》课上,教师首先要制作出图谱,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结构规则;其次,在歌曲中加入节奏,首先是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本能去探究动作表现方式,然后是教师幼儿之间的交流来决定一种节奏的表达。红歌大都有强烈的节拍,适合用舞姿来表达。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歌舞演出,将其融入到园所的文化之中。比如,在“八一建军节”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大班的幼儿跳《十送红军》的舞蹈幼儿通过舞蹈中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韵律,并通过肢体、道具和个人的相互影响来表达情景。

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实践

“知”与“行”统一,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之一。延安是一处红色文化的宝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位条件,带领幼儿到延安的红色文化基地进行教学,使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真谛。

1)家园合作,安排活动

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给幼儿带来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具有其他教育载体不可取代的教育效果。但是,幼儿园外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仅凭老师和幼儿在一起,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为此,园区采取“家园互助”模式开展实习。活动开始之前,老师会和学生的父母沟通,告诉他们活动的时间,交通工具,需要携带的东西。在活动中,选择了最贴近幼儿体验的展区,并对西北分局旧址进行了现场考察。幼儿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不倦地付出自己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了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父母和讲解员都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可以在交互中为幼儿带来知识体验,也可以对幼儿的情绪进行反应。这种“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德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

2)持续拓展加深红色文化感悟

幼儿通过群体活动,获取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精神上的领悟。教师也为幼儿开辟了一个发表意见的通道,鼓励幼儿交流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把“行”变成“知”。在幼儿们一起去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之后,教师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忆,并在父母的协助下,利用网上搜索到的照片,创作出一幅表现红色文化的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创作一些表现革命故居内部布置的小贴纸,还有一些幼儿创作了一些以红色为主题的宣传单。而在后来的扩展中,幼儿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历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精神体验,从而加深幼儿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激发上,使红色文化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的课程相融合,把爱国主义的火种植入到幼儿的心里,把我们的红色基因继承下去,夯实信念之基,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倩.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42):1.

[2] 刘朝清.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探究[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1(10):149-150.2021.10.067.

[3]黄媛莲.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J].广西教育,2021(01):151-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