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有效课堂 新课标
正文
前言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个体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小学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与任务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学习与练习“让人成为人”。而小学语文是人文科学教育的基石与先导,语文既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促进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其个性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1]。在资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语言和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会写作、阅读,就无法从事挑战性的或者高智能性的工作。语言、文字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与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显得特别重要。
一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2]。比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建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满堂灌”的情况,即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过分强调反复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的提高,并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失之偏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满堂灌”和反复读写是很普遍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应该是美丽的、有趣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却变得单调、僵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然而,个别教师却走上了另外一条极端——教室里虽然实现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但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其背后缺少的是老师的必要引导,缺少的是对课堂氛围的有效掌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方式呆板,程序化严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的内涵不够了解,常常站在考试的立场上进行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生字、词汇和句子理解的掌握,导致教学方法僵硬、程式化[3]。在生字教学中,老师将汉字通过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书写;在总结文章的主旨时,引导学生套用“这篇文章通过……,表达了……”等模板。更重要的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降低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
(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就小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而言,语文的课堂容量较大,且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掌握好教学要点,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读和写,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会理想。在此背景下,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和年龄特征,积极地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带领他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需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其思维的发展,激发其生命活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4]。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抓住每一次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促进其发散思维的提升,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探索,并在探索中将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例如,在《悯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田野,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田间地头感受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领会诗歌的深意。
(二)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学习气氛的营造,采取的多是机械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在如此的课堂气氛下,虽然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提升,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必须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充满活力的教学里进行思想碰撞,从而提升课堂的参与程度,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由于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他们的记忆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会非常低。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十分有必要,因为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氛围活跃的课堂中,学生会积极地参与,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还会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够在增强他们的理解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他们都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环境,而教师应在课堂上主动创造教学情境,通过互动、启发等教学方式,使师生的沟通更加顺畅,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例如,在教室里,老师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少说,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针对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诗歌和童谣的同时,借助动作进行朗诵,或者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小说和记叙文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将班上的学生均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来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擦出火花,所以借助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实现相互促进与共同进步,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6]。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学生之间可能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让教师在课堂上重复多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可以减少重复教导某一内容的时间,并用这一时间去教授新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课文内容时,可以为每个组安排好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在分组时,为了保证每个组别的能力均衡,都分配了一到两名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带领。任务下达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讨论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之后让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讲解本组的探究结果,再由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最后做出总结。这一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且组内讨论的过程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五)设置比赛激发热情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存在着竞争,正是这种竞争,学生才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比赛,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将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字总结起来,让学生识别,哪位同学认识得最多哪位同学就是胜利者,学生听到是比赛肯定就会拼尽全力地努力,而且在以后的识字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满斗志地投入到学习和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举办诗词比赛或是朗诵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学到的知识有展示的地方,通过比赛中的展示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课堂,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投入地听讲,提升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奖品和激励的话语,学生在学习阶段最期待得到的就是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给学生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然后更加努力地超越自己。而且竞争意识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比赛不仅会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堂、更加努力地学习,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
(六)创设生活情境
艺术来自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7]。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科书就是艺术,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就是生活。所以,教师把教科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会看病》的学习中,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儿子生病而妈妈让他独自去看医生的故事。故事中的妈妈想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其实表达她对孩子的深切关爱。在现实中大家都生过病,但是却没有几个妈妈会让孩子自己去医院看病。结合课文,学生们会理解,懂得“独自看病”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会“独自看病”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或家长,即使是在事态恶化的情况下也只会通过父母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会懂得不要太过依赖自己的父母或家长,要学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升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七)建立丰富多元的课堂评价模式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以提高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建立多样性的评价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及时凸显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想出相应的措施做出改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该保证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应该做到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防止以单一固定化的指标去衡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评价学生时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避免以静态的眼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应该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不能仅依靠测试卷的形式做出评价,还应该结合语言评价和书面评价等方式,教师还需要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还应该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新课标的提倡下,教师应该让家长和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多个主体的评价实现对学生他评和自评方式的结合,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评价。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不断发展,新课标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脚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尽早并全面实施新课标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服从有关教育部门的安排,跟紧时代的脚步,转换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努力实行新课标改革。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视野得以拓宽,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这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盖俏.妙笔生花 趣味写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05):61-63.
[2]赵伟.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395-397.
[3]周亚星. 浅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策略[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2023:533-535.
[4]张桂娟.课堂因“互动”而“灵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2):93-95.
[5]王丽,杨帆,刘娇.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六).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六),2022:161-163.
[6]徐晓婷,吕沙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管理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11):65-67.
[7]潘静.潜心阅读,让语文课堂更有张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