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库木斯古丽·买拉提

哈密市第三中学 839200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力度也日益加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料显示,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提升,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整本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对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教育人员予以足够的关注。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

正文


前言

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老师要将整本书阅读导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语文教材为主,辅以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堂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充分利用时间、读出成果,而不要将其视为“呼来即来,挥之即去”的装饰品,也不要让其在课堂上有个虚名,放任自流。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整本书阅读呢?我们可以在下面的一些地方进行尝试: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片段阅读相比,其更注重阅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整本书阅读”这个观念,最早由叶圣陶提出来,只不过那时的阅读并不叫做“整本书阅读”,而称之为“读整本书”,名字略有差异,其实本质相同,那时的许多人都在研究单篇阅读和片段阅读所带来的问题,并认为整本书阅读可以补充单篇阅读和片段阅读的缺陷。“整本书阅读”是指阅读对象的整体性,也就是思维的整体性和形式的整体性,而阅读的主体包括序言、目录、正文、后记等。“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对象可以指的是诸如小说、小说集、散文、散文集、戏剧等的古典文学作品。

二、当前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受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深刻影响,老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采用了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一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整本书阅读应当被当作课外读物课程来进行阅读,而非课堂教学的内容,其教学内容对学生是毫无用处,对平时的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帮助,而且还会影响到课堂上知识教学的进度。所以,大部分的高中语文老师都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

(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比较分散,而且并不完整,只是节选的片段。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将阅读当成一种放松,大多数时候,在阅读完之后就会忘掉里面的内容,不能享受到阅读文章的乐趣。学生们没有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三)学生阅读方法的单一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的阅读方法太单一了。有些学生在行整本书阅读时,他们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阅读方法,而是直接拿起一本书就开始看,这种情况与过去的阅读教学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没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因为整本书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章节比较多,这种单一化的阅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三、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一)身居静室

对于普通人而言,阅读需要一个宁静的地方。而且对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平静。安静地阅读是一条与心灵一起长大的美妙旅途。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安静地阅读也是一种毅力与兴趣的表现。根据研究发现,在国内,更加热爱阅读的人仍然是高中生。随着孩子们的课后作业量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阅读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们希望让学生明白,阅读并不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一种学习和休闲的方式,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让语文课堂平静,心静下来,才会有智慧。能够在繁华喧闹的世界里安静地看书,这是一种伟大的智慧。

(二)精益求精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整本书阅读应当侧重于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细心地指导。

1.精选读本

许多学生每天的阅读习惯都属于网络化、碎片化、快餐化的。在语文学习中,增加整本书阅读是很有意义的。只有在阅读中精读,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才会变得更快。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精选。阅读经典书籍能使人从一开始就占据精神世界的高地,在终身的学习和精神发展上都会产生难以估计的作用。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中,所选的著作,首先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语言特征、富有内涵、具有很高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入手,选择反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优秀作品”。指定的读物可以从教科书文本摘录的《水浒传》《边城》《复活》《百年孤独》等长的小说中进行挑选;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阅读之前一起进行初选,首先设定一些作品,然后选择一本来读,并让学生们踊跃地进行探讨,交换心得。

2.精心引导

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语文知识,也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善于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整本书阅读需要很久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要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因此,如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高效地安排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好奇心是人类的本性,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如果能把握住他们的好奇心并加以细心地指导,就可以使他们在“解惑”的过程中进行自主阅读。例如,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去猜想:和尚身披彩色衣。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猜出他是“花和尚”,即鲁达。再继续追问:为何鲁达的绰号是“花和尚”?当有了悬念时,就会激发出学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指导高中生自主阅读整本书时,适当的提问和设置悬念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读写结合

整本书阅读不可能只是阅读,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阅读应该成为写作的前提,同时,写作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促进阅读。为此,老师就必须依靠整本书阅读来实现读写的有机统一,以读促写,以写反作用于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举例来说,在《巴黎圣母院》的导读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本名著,以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三个问题:1.艾丝美拉达曾经被克洛德派来的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伽西莫多在遭受鞭刑的时候,她还会把水葫芦送到他的唇边?2.克洛德一直垂涎于艾丝美拉达,为什么在他刺杀了和艾丝美拉达幽会的弗比斯后,却将责任推到了艾丝美拉达的身上,把她送上了断头台?3.伽西莫多很感谢克洛德的养育之恩,他从来都是唯命是从,可他为什么要冒死救出艾丝美拉达,将克洛德从钟楼上推下去?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问题表述出来,每个问题至少200个字。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答案记录下来。这就是读写结合的过程,借助于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作用。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落实阅读二次思考

整本书阅读最后的一步即是对于整本阅读收获的交流与探讨,这也是学生收拢、整合及归纳自身思维成果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指导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最近的阅读状况,并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并善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不同学生其实际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及理解能力都有所区别,因此其对于同一本书也会拥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新颖视角进行“二次感悟”,从而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增补,使其对该书籍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其整体掌握程度。

(五)举行阅读分享大会,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

要想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必须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阅读分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删减。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们记住书籍上的要点和重点,而且还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角色都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所分享出来的书籍才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学生把自己从书籍上看到的内容,去讲解给其他学生,就好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老师通过这个分享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整本书阅读。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阅读分享大会,然后选择年龄较大的五位学生来做这个活动的评委。每位学生限五分钟内介绍近期所阅读的书籍。在此期间,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科学地规划。介绍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要把握好这5分钟。故事情节要引人入胜的,并且要合理地编排故事内容。最终,由评委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具吸引力的一本书。

(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样,创造一个教学情境也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当代的学生进行学习,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从而让他们的阅读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一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有些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因为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造成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创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可以把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阅读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比如,在进行有关的阅读教育的时候,老师可以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联想,让学生更好地记记忆文章内容。此外,也要保证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目前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向着理想化的方向进行,也可以使教学情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得以体现,并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可以大大的提升。

(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调查资料,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了教学工作的效率降低,因此,如果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整本阅读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中心人物,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有关的文章阅读时,可以利用生本教学理念来凸显学生的地位,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并可以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再或是,还可以通过朗读法等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在阅读的时候,尽可能的不对其进行干涉,只有这样,才可以突出其课堂的主体地位。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还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可以使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从而对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教育中,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必须重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2018.

[2]李春季.扎根阅读土壤,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J].汉字文化,2020(08).

[3]赵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观摩整本书阅读公开课有感[J].新课程·中学,2019,(4):156.

[7]方春庆.初探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9,(3):23.

[5]赵玉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6]王春晶.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单”:以“任务单”的形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4)

[7]劉艳华.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策略[J].辽宁教育,2018(19):60-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