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正文
前言:所谓的语文高效课堂,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了要求之外,还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如果老师想要获得一个有实效的高效课堂,取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充分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以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而采用较为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甚至通过反复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他们忙于对知识的记忆,很少参与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中。教师的教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更可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头昏脑涨、似懂非懂,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枯燥无味的,更是低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设计引导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同样的课时里,既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向学生灌输,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教材的中心主旨,保证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老师们还应该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保证自己的教学符合当今社会的大趋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语言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人文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导向性”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五年级的《落花生》,我在讲授前,就向学生提问:“你爱不爱吃花生?”为何?花生有什么益处?我们应该从花生中学到哪些品质?要求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吃花生,不像梨、桃子,它不能看见开花,也不能很容易的摘下来。”有的同学说:「我爱吃花生米,不仅味道好,还能护胃。」对于同学的答案,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一个逐渐的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抓好课前预习,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就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们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根据老师所制定的预习计划,进行预先的预习,解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然后在上课时,老师们就可以把这些预习的内容简略地提一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课文的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上,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上课时间,实现了有效的课堂学习。
比如,在学习《将相和》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预习,解答课文中的生字,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从而知道自己对所学的东西还有哪些方面不懂,这样,老师们在课堂上就可以着重讲解这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开展情景教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他们比较喜欢像动画、电影等具有强烈感觉刺激的东西,所以在看视频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感性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从而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理性思维。
具体地说,教师可创设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比如,在六年级上册《草原》中,老师在播放《草原》的录像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能表达作者情感的音乐,然后再大声地念出课文,这样就可以把学生们的情感调动起来,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片广袤的草原之中,置身于一片辽阔的草原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震撼的感觉,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更好地增强他们的学习意愿,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感和自然情怀,让他们对大自然的神奇、祖国的土地如此广阔产生一种由衷的感慨,从而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信念,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鼓励学生发言,激发自主阅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发言,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把教学任务排得很满,一堂课几乎没有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发言,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最终无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言,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发言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比如,在《四季之美》中,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四个季节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按次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技巧。一年中有哪些季节?你知道每一季都有哪些特征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四季”在日本小说家清少纳言的笔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用精读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地理解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征,感受每个季节的美丽。接着,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分析这篇文章的各个层面以及每一段的叙述方式,了解作者在各个季节中所展现出来的不同之美,并着重于描绘一个繁荣的春季;用黑夜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日;在描写秋的时候,会把暮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在对问题进行精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从而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六、开展微课教学,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微课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本文通过对微课资源的分析,阐述了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录制微课,录制好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的编辑,以确保字幕和其他内容的清晰度,同时也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感受。其次,各个老师可以讨论微课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互相提供改善的建议,并将好的资源放到网上,进行分享,从而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对优质微课资源的下载加工,把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比如,带着孩子们看了《牛郎织女》之后,老师就可以从“民间传说”这个题材出发,把《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八仙过海》这些课文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一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故事文体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
七、树立深度学习理念,构建深度高效课堂
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指的是教师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所以,要想构建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深度学习上,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深度教学的高效课堂。一是要确立“深层”的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语言课堂,是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要想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就必须要能够通过教学来实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深度交流,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深度教学。二是在语言教学中建构深层教学。要想建立一个高水平教学的有效课堂,就必须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对深度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强化,对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进行重视,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并进行更多的教学反思,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五年级阅读教学时,要使学生对圆明园的破坏感到惋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感到愤慨,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
八、创建开放式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充分想象和思考,在思考和提问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创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建立个人体验与生活情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在课前进行预习,收集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扩大课堂教学,将课外探究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以使学生对课外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继续探索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语文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好语文还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是所有语文教师的首要责任。
九、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观点和学习心得,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对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对小组协作学习方式的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对提升合作学习效果,并构建高效课堂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学习特点为依据,选择“小组合作—导学案”模式展开教学,这种模式以导学案和教师的指导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可以更好地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二是要对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进行科学定位。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除了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合理安排优差生建立学习小组之外,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合作学习”的“维护者”,尽量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他们全方位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要充分发挥评价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整体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对构建高效的合作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总而言之,建立一个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对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深度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并将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才可以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史玉星.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造[J].中外交流,2021,28(4):1192.
[2]杨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J].读与写,2021,18(27):46.
[3]杨小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更高效[J].语文课内外,2020,(5):130.
[4]刘玉妍.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9,(31):226-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