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红色文化;中职语文;融合
正文
红色文化传承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是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发掘和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如何使红色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何让教师成为红色文化传承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引路人”,使中职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中国精神等教育?都是新时代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百余载历程中积累下来的一批宝贵的精神遗产。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红色文化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笔者对红色文化传承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进行了探析,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原因
语文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教育和党史教育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红色、党史教育的融入,让中职生更好地了解民族历史和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红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为此,要认真分析《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内容,深入领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2]
二、论述如何渗透红色文化以及讲好党史故事
2.1关注课堂阵地,讲好红色故事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借助语文课本阅读教学来向学生讲述一些红色故事,引导学生走进红色文化的世界。例如,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就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以革命人物为榜样,把红色基因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导他们了解革命历史、感知革命情怀和精神,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不断前进的力量。所以笔者介绍了大家心中的伟人——毛泽东。让学生知道毛主席是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更是带领人民站起来的优秀领导者,毛主席小时候接受的都是旧式私塾教育,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小说,喜欢思考。来自外面世界的消息和书本,对少年的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让他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维新人士李漱清为毛泽东讲述维新变法的故事、长沙饥民暴动对少年毛泽东的震动很大,他逐渐建立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心,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自觉,引导着他一步步走出韶山,走上寻求真理的道路。他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各种挫折与磨难之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造就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新命运。毛主席一生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生命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年那个“立志出乡关”,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少年,依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沁园春·长沙》是他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他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接着笔者又向学生介绍了长沙的地理位置和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最后拓展了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可以学习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当笔者问道:“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难道他们不怕死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有血性和骨气!”在这样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学生们会更能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心中梦想而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3]
2.2把握党史引领,弘扬红色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结合语文课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要抓住关键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爱国。可以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时,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抨击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并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贡献,了解他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甘为孺子牛的一生,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以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这些故事,这些文字,这些字字句句都展现了深刻的爱国热情,是中职语文教育落实红色党史教育的关键“助手”。
2.3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红色文化内容兴趣不是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笔者就在学习了《纪念刘和珍君》这一篇文章后,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学习刘和珍君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谈出了自己对于刘和珍君精神的看法和理解,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2.4结合课堂教学,融入文化资源
语文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如我们在学习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时,课文是节选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其他部分,这是毛泽东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其于1953年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又在2011年被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讲演一开始就提到了党八股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历史悠久,然后对党八股的弊端和危害进行了剖析,文中还举例阐述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这种党八股不仅无法有效彰显革命精神,更会将其扼杀。讲演重点揭示了党的作风问题,认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达和传播手段,同时也是它们的藏身之处。其本质在于处理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问题,列举并批评了八大党八股罪行,指出共产党不以吓人为食,以马列之真理为食,以事实真理为食,以科学为本,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是一种“扼杀革命精神”和“害党害国”的手段”的观点进行传达,起到了促进实事求是风气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上的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对国家和党的内容所知甚少,兴趣也不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节选出《反对党八股》的一些内容,并拓展毛主席其他著作开展群文阅读,并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如视频和动画的形式,播放相关歌曲和介绍党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结合阅读群文内容亲身体会那个年代的红色革命魅力,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内容中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下,学生也更明白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做“传承”之事。[4]
2.5结合课外活动,传播文化精神
课外活动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在课外活动中传播红色文化精神,让学生去革命纪念馆参观,了解革命先烈们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光荣传统;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革命遗址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去感受那段光辉岁月。在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演讲、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红色文化精神的力量,如我们可以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歌曲传唱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精神,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述来向别人分享红色故事和红色歌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又能让他们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5]
三、结语
我们的祖国是被红色洗涤的文明古国,逐梦新时代,固安正扬帆,一颗红心伴征程,一腔热血再出发!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中职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职语文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以期可以进一步推进与红色文化教育融合的教育实践,强化中职生的红色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蔡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党史教育[J].湖北教育,2022(1):46-47
[2] 陈莎莎.中职语文党史题材课文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探究[J].新教师,2022(4):35-36
[3] 倪蕴哲.从中职党史,永远跟党走——将党史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1(30):191-192
[4]穆琳洁.红色文化视角下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
[5]穆琳洁.红色文化在中职生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