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龙勤

万载县潭埠镇中心小学336104

摘要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小学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小学是小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思想上,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在形式上,更重视对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构建

正文


前言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适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充分的尊重,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智慧地开展,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引导他们读出自己的个性,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获得启发。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高

与其它课程相比,阅读课对小学生的影响较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无法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丧失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不当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可以积极地展开阅读,持续提高阅读的效率。但是,通过对目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阅读一般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的阅读主要集中在对文章中的字、词的熟悉,以及对故事的大致内容和情节的了解上,很少会对文章中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欠缺独立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和父母都有更深刻的影响。现在,灌输式的教育还很盛行,有些教师还把“死记硬背”当作“教学的法宝”,而把“理解力”和“记忆力”丢到了九霄云外。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挤压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导致他们的思维不够灵活。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在阅读课堂上也采取了死板的教学模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以口述的方式强加给学生,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非常不利,更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的概念是从智慧教育中衍生出来的,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智慧教育也就成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一种助推剂,从而产生了智慧课堂。在这里,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完成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并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升到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

(二)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特征

首先,是对动态学习数据的精确分析。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可借助多种技术工具,实现精准的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进而促进了教学组织形态、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的改变。比如,在教学准备阶段,以互联网和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为依托,教师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优质的教学材料和备课技巧,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从而大大提升了备课效率和质量。而在学情分析方面,可以将智慧课堂平台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基础,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并以统计结果为依据,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还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或在线交流工具,将预习任务单推送给学生,并向他们提供在线答疑,帮助他们进行高效的预习。

三、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结合信息技术,构建趣味教学情境

要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创设出一种趣味盎然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所要学的知识点上。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转化为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表现,为小学生提供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眼睛观看、耳朵聆听的双感觉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了解,增强参与的热情。

比如,在教《乡下人家》这一课文时,为了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乡下人家的宁静、安详、简单的生活,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乡村生活”中有趣的图画。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的融入下,原本死气沉沉的阅读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小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对图片的观看上,并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主观认知思想。利用小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将本课文内容铺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无形中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了他们今后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抓住生成契机,构建知识体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最易于生成个人观点、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收录了许多能够进一步衍生意义、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文章,对此,教师要善加利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紧扣课文中的生成契机,将生成内容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强化体验、生成意义,提升创造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少年闰土》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阅读任务单,要求学生从对闰土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为何“我”能与闰土建立真挚的友谊。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生成知识意义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实时调整引导方式。如出示少年闰土图片后,在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可使用图表等工具记录要点,更好地归纳总结;为降低分析难度,也可设置一些选择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进一步明确人物性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强化讲解,或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此阶段学生的主动思考很关键,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很多小学生语文学习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教师要“抓住契机”帮助学生,通过智慧课堂提供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一步步地构建知识框架,在此完成深度阅读。

)设疑导思,自主探究

首先,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少,认知能力也比较低,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问,这些疑问会阻碍他们的学习思路。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或者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来解决,但也有很多问题是小学生难以自主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在为学生解答问题的时候,也要避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在深度阅读的过程当中找到答案。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为什么是‘威尼斯的小艇’而不是‘威尼斯的小船’”的疑问。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先引导小学生反复阅读,从文章当中找到答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引导他们结合新的阅读材料来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其次,除了学生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之外,还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来完成自主探究。在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在阅读到“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时候,会产生疑惑。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中与敌人斗争最终遭到迫害的事情,将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进行思考,并就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内容进行理解,同时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深刻的认识。

)融合微课教学,凝练阅读教学内容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智能教学手段,它把阅读的内容压缩成一段长达数分钟的短片,帮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将繁复的阅读知识整合成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方式,可以从主观上改变小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在短暂的学习中,增强了自己的综合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阅读课堂,对提高阅读效率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教《白桦》的时候,老师就把“潇”,“绿”,“桦、“涂”,这些生词融入到了微课堂中,并把这些生词融入了诗中。在课堂上,老师们利用微课暂停、播放等功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为学生们展开阅读讲解,从而提升了学生们对课堂探索的积极性。在这种融入微课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本节阅读课堂所要学习的重难点,并不断朝着明确的方向去突破,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并在学习中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理念。

)拓展阅读内容,指引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能指望一次精读、一次精读就能取得突破。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共享阅读观念。每天都要坚持朗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将阅读体验升华。在智慧阅读环境下,除了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推送相应的内容、开展一些阅读互动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链接分享、音频点播、微课互动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分享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主动接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选择更多的内容,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将一些前沿社会信息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时热点,并学会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创新。

比如,老师们可以根据每个月的阅读主题,在群里给大家推荐几本读书的书籍,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们也加入其中,让大家一起进行美文共读。比如,在雷锋主题月活动中,我们将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中心,以《雷锋的故事》为中心,以《雷锋日记》为中心,以《驿路梨花》为中心,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光芒》为中心,以《雷锋精神在战“疫”中闪耀光芒》为中心,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雷锋精神,提高了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在推动阅读方面,除了让同学们读书之外,还通过语音打卡、读书心得分享、小报制作等形式,鼓励同学们主动分享读书心得,形成记录、整理、分享的好习惯。

)使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材料

小学语文课本的资源很少,尽管它所涵盖的内容很广,但是它仅仅是针对小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很难在小学生的思维上得到扩展。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为小学生建立智慧阅读教学课堂,将一些能够从互联网上搜集到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小学生能够找到情感寄托,增强了对文本内容的阅读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比如,在给孩子们上《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带着孩子们去参观,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参观的过程说了一遍。在学生介绍完毕后,老师就可以把《颐和园》《少年闰土》等网络上收集到的文章,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根据自己学到的阅读方法,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在这种利用网络资源的阅读课堂上,可以大大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资料,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结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语文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在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途径的探索,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们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将自己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有效地融合,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地吸引人,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持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靳于霞.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06):169-170.

[2]刘晓荣,邓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4}(16):57-58.

[3]张艳玲.智慧课堂 情趣无限——简析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1,{4}(04):1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