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兵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 邮编:445800

摘要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小学体育教育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大课间活动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探索与创新,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大课间活动;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正文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德智体美劳”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因为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还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还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所以,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对目前的体育教学进行革新和革新,还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并培养他们积极的锻炼意识,让小学生能够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

1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1.1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界定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指在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内,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得到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游戏、小组合作活动和户外探索等,学生能够获得身体锻炼、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的机会,从而全面发展个人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于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性。核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而大课间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养。通过大课间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身体锻炼的机会,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培养协作能力;通过游戏和探索,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创新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模式以游戏为主导、以兴趣为导向,将大课间活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样的创新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创新模式,学校应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推动教师在活动中的专业发展。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设计和引导,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应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指在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内,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大课间活动,学生可以得到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机会,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参与各类体育游戏、小组合作活动和户外探索等,学生能够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大课间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总之,大课间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2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教育形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在一些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们意识到,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因此,在一些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仍有一些学校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生参与度较低,活动质量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3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创新

3.1大课间活动与学科知识的结合

大课间活动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具备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课程设置不充分时的重要补充。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需要创新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将体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首先,大课间活动可以与科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元素,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原理和发展。例如,可以设置科学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其次,大课间活动可以与艺术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舞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艺术的美妙。例如,在体育场地上布置艺术品展览,举办体育舞蹈表演,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大课间活动可以与地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通过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和体育游戏,在体育运动中了解地理和历史的相关内容。例如,组织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组织军事竞技,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历史背景。

此外,大课间活动还可以与语言和交流知识相结合。通过组织辩论和团队合作的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组织体育竞赛和运动会,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来实现共同目标。

通过将大课间活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创新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2兴趣导向的活动方式

兴趣导向的活动方式对于创新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以下是兴趣导向的活动方式的具体要点:

1.多元化的活动选择: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包括不同的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戏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更好地参与其中。

2.引入游戏化的元素:将游戏化的元素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例如设立游戏目标、设置奖励机制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挑战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鼓励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提供学生选择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来确定参与的活动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意和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科技手段在活动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创新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来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首先,科技手段如音乐、舞蹈、影视等可以用于设计活动的主题和剧情。这样一来,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而是变成了一个融合了音乐、舞蹈和影视元素的综合性活动。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动感,舞蹈的动作和编排,以及影视元素的加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体育活动更加有趣。其次,科技手段还可以用于活动的监控和评估。例如,可以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对教学过程做好监控,进一步保障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顾冬芳.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田径,2022(12):39-41.

[2]何亚群.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创新[J].家长,2022(33):13-15.

[3]赵祉淳,杜盈珏,朱苡婷.云南省中小学大课间融入民族健身操的可行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2):169-1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