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凌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中心小学 333212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界的首要任务,而小学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质量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地培养进行了讨论,理性地分析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希望能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正文


前言

小学体育中,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兴趣出发,改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确保小学体育课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而且,在小学的体育课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更多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管理更加服从,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在体育的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一种满足。这样才能使学生体育锻炼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摆脱被动体育锻炼

一、分析小学生心理的特点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很丰富情绪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广阔。因此,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好时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建立正确的兴趣观念,为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小学生喜欢玩,对体育运动也很有兴趣,但是,小学生并不是所有体育项目都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多人参与的项目,并对新颖的项目感兴趣。小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往往是盲从,缺乏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的认识,从而影响其运动习惯的形成。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在指导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并进行长时间的坚持锻炼,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体育兴趣的意义与价值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了解体育,学习体育,使他们形成健康、健全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以兴趣为动力的学生与单纯地以“应试”为目的的学生,两者在课堂状态、训练态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体育课有浓厚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和身体锻炼时会更加积极主动认真与教师配合只是为了应对体育考试的学生上课的态度都是敷衍了事,虽然在体育课中服从老师的指挥,但是兴趣不强,不积极,不主动,经常排斥与老师交流。可以说,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对课后的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体育兴趣不强的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很难主动去做运动。培养体育兴趣,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运动的热情,并能体会到体育课真正的魅力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学生都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欲望进而形成了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健康的体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和爱好入手,充分发掘体育趣味性、竞技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走近体育、认识体育、体验体育魅力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体育课程设置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视,使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的浪费。

(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单一

有的小学的体育课设置过于单一,有的体育老师对学科的题目和技巧掌握得很好,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却很少,导致了“只知道训练而不懂”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体育课的趣味缺失。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户外体育锻炼为主,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对室内进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相对薄弱。同时,在课程的教学中,不要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体能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三)不能激发所有的学生兴趣

体育课上,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的时候,有人在打篮球,有人踢足球,有人站在体育场边上闲谈。……这是体育老师在教育管理上的疏忽和对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足。老师不能把每个学生兴趣都激发出来,而让学生去上体育就是为了敷衍了事。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对体育兴趣不够,而老师也未能充分发挥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体育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

增设游戏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的传统的体育教育中,老师们经常会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训练学生,由于缺乏体育乐趣,导致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总体感觉较差,导致了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兴趣较低。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给传统的体育课程增添一些游戏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在参加体育项目的同时,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加强学生体育项目兴趣。在增加游戏体育项目的时候,要注意既要有趣味,又要有体育项目,要增强体育项目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时间内进行体能训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篮球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两学生,由最后面的一位学生运球过人,每个学生相距一公尺,在第一个学生后,由学生双腿中间将球向前送出。比赛的时候,要把足球从每个学生胯下传过去,然后把球传给最后一个学生。在趣味体育锻炼中,让学生们逐步熟悉足球运球的技巧和速度。老师可以在体育项目里面加入处罚,成绩较差的一队,要做十个蹲起,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的体育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以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为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了解老师,有些学生甚至都没和老师说一句,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远,造成了老师教育管理工作的低效。在体育进行的时候,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放松自己的情绪。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他们的体质,同时也会让他们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

比如,老师可以和学生们打一场羽毛球,然后把自己的打球方式教给他们,这样学生就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通过和学生们的交流,可以让老师学生们更加亲近,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不同,让他们更加熟悉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听从老师的安排,从而提升老师的管理效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提升目标

一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因为他们的体质较弱,所以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并不高,锻炼的效率也很低。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这一类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地发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对体育锻炼兴趣。老师既要激励这些体质差的学生,又要引导其他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比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到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不足进行剖析,从而让学生能够将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再一次复习一遍。让学生们在合适的项目中逐步恢复自信,并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老师的激励可以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方向,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中来。

充实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教中,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主要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把大量的课余时间安排在实践的课堂上,以确保他们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些空闲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做,也可以做一些不同的体育活动。而老师来说,尽管术业有专攻”,但是根据学生学习内容不同,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主动地去接触新的体育活动,并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小学体育老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玩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在体育课上获得更多的锻炼,从而放松自己的心情

采用“激励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素质教育既要改变教学角色、目标和内容,要改变教学评价。以往的评价方法多采取“一刀切”的评价,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基础,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达到体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老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这一点。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在于让他们真正地热爱体育运动。为此,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测试,如跑步、立定跳远、羽毛球、足球等等,并按照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此外,老师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投入、上课的积极性、出勤率等,将其列入期末考核的范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如果学习成绩优异,锻炼态度积极,但因客观因素(例如体质等)的制约,即使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得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

营造有利“学校、家庭、个人”的体育锻炼环境

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任务,单纯地依赖于体育课的教学量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老师应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并明确规定其他学科不得占用体育课。此外,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相应体育器材,并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既不会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与子女一同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运动环境。对于学生,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质和兴趣,与他们共同制订体育锻炼方案,以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并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数学的有效整合

体育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简而言之,运体育中的队列队形和口令都是与数学有关的把数学因素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可以促进体育教育目标的落实。以“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为新的教育思想,为达到课堂上的教学目的奠定基础。比如,我们可以将“数青蛙”的数字游戏体育游戏“脱离险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计算青蛙的嘴巴、眼睛和腿的数量,谁做正确,谁就能逃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能和技能体育游戏还可以融入很多数学元素,比如数学图形,智力题等等。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兴趣,合理安排体育项目,让学生们在体验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又能锻炼他们的体质。老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老师,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要鼓励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确定自己的锻炼目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3):116-117.

[2]郭庆花,管其磊.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 (25):56+63.

[3]陈光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7:1.

[4]杨波.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A].中学教育科研2017年5-6期(总第216-217期)[C].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

[5]陈思奇.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学刊,2005(5):101-103.

[6]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63,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