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如何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学生课外补习量过多,课业压力过大,“双减”政策的适时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双减》的实施,教育部要求关闭校外培训机构,然而,当前的教育制度受到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家长和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都把校外培训当成了“争优拔高”的重点,这给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校的教学。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关停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会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模式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秩序出现混乱,老师和学生会产生一种无助的情绪,进而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下降。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给教师带来了一次进行课程创新的机会,它将教学的重心重新拉回到学校的教学中,给教师带来了一种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的压力,只有在这种压力下,教师才能推动教学秩序回归到稳定状态,从而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二、深研政策,明确目标兴趣导入
一个清晰的方针就像一个指南针,为语言教学指明了方向。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双减”,教师必须对“双减”政策进行细致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引入,才能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作业的数量,减少课时,不能过度地增加课时,要对课时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对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考,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三峡》之前,了解到三峡属于《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也是写景散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理解本文的描写方法,懂得虚词和实词的运用,感知课文,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以情境导入,尝试着以视频导入,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大好河山。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再完成字音字词、特殊句式、思路理解、拓展延伸等方面的引导,将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推進小组合作,强调学生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讲解,所以在课堂中多会“从头讲到尾”,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这一方式挤压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导致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他们的思维僵化,还应该注重在他们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群体探究活动,也就是小组合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适时地推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走进课堂。比如,教师在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课的时候,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程,并对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其次,教师在课堂内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并围绕着他们的预习内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最后,教师要求一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对其发表的观点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和理解。
四、精心设计,关系重塑有序互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师生之间进行有序的互动,更有利于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重新构建师生关系。
比如,在讲授《习作:学习仿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模仿、借鉴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他们的仿写能力,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可能会表现出性格内向、学习较为消极的态度。因此,在课外辅导中,要立足于个人,进行精确的导向。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 QQ,微信,校园信息通,与同学们保持实时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在因材施教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获得成长。
五、科学评价,认识自我养成习惯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就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与课外“5+2”的教学策略相结合,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评估准则,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使其认识到自己。
比如,在《倡导低碳生活》一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老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抛弃以成绩为依据的评判标准,还要联系家长、社会,对学生所参加的“争做低碳达人”活动进行评判。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课堂状况的评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应与家长及社会团体合作,对学生在低碳人才竞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六、作业布置,注重实践助力提升
“双减”政策的实施,既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又要减少课堂教学数量。而在教学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则更能有效地促进知识内化。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敢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主动改变书面引导的教学引导方式,并将其与社会实践的分析探讨相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中互相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完成《口语交际:辩论》部分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思辨思维,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辩题,如“游戏的双面性”“自媒体更利于接近真相”等素材,要求学生在开放式的作业题目思考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完成辩论。同时,也不要过分约束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学生可以结合音频、视频、实时演练等多种方式提交课后作业。
七、于课后服务中渗透“双减”理念
“双减”是我国为治理收费辅导乱象,减轻学生负担而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其中对“课后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见优质的课后服务是“减负”、“规避乱象”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努力对课后服务的质量进行优化,完善其结构和形式,利用线下的角色表演、主题诵读、专题演讲等课后活动来开展课后服务,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应用基本的语文知识,并通过表演、演讲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使他们在轻松、积极和自由的环境中保持活力。此外,老师们还应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学习 APP等平台,开展线上课后服务,定期推送经典名著、阅读小任务等,并在网上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科技手段,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困难。
总结:总之,“双减”政策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双减”政策的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结合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积极地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贯彻“双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双减”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去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2021(35):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