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秀

贵州省思南县板桥中学 邮编:565109

摘要

将核心素养贯彻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拥有一个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让学生受益终生。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中,将“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是一项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项新的教育理念。以这一点为基础,老师们应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进行认真地研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把握,并与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相结合,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初中化学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们既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又能达到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正文


前言:在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开展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化学思维,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为在现实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初中的化学老师要以学生的特征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化学课堂。

一、初中化学教学初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不同学科的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代,各个行业都需要多才多艺的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既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个性素质。

(二)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又是一门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并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课程。化学这门科目的理论性很强,但如果能掌握好学习的方式,就会发现在化学这门科目中,物质的化学式和实验的反应方程式有很多共同点。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理论和反应方程式,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素质,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它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运用和调动各种心理和社会资源来满足复杂的需求。”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而言,“全面发展”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的化学意识,还要加强他们的化学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能力。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教学环境欠缺

初中化学教学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验。然而,在当前,许多高校还没有一个完备的实验设备,有些高校连最基础的实验室都没有,更不要说仪器、药物等了。一些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普通的实验,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对初中化学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老师因为觉得进行实验很麻烦,所以干脆以授课代替了实验,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低下,纸上谈兵。

二)验教学落实不到位

部分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只是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实验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对化学结论或化学现象进行验证,最后让学生将这种现象或结论牢记在心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老师的示范效果要好得多。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缺乏化学意识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化学教学的关注,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有些老师对此却不够重视,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例如,一些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极大的制约性。

  )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在改变,教学方法上也在创新,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有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向同学们进行各种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并让学生们做大量的习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造成了学生对化学的缺乏兴趣,而且,在课堂上,老师们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积极沟通了解,营造和谐的化学教学氛围

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很难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不利影响,还会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出现强烈的抗拒情绪,极大地降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造成了化学教学朝着单一化、片面化发展的不利局面。所以,在提倡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想建立起有效的化学课堂,就必须要跟学生展开主动的交流,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化学知识的基础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为他们制定一套具有人情味的化学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师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老师充满亲和力的交谈中,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喜爱、尊重和敬佩的情绪,从而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要想建立一个有效的化学课堂,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们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融洽的化学教学气氛,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构建有效课堂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实验教学,形成化学研究的方法

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由老师先讲解,然后由老师演示,再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演示,来做实验,如果遇到了问题,老师会帮学生解决。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按部就班,重复教师正确的实验步骤,不能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削弱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展开实验探索,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老师们也不会对学生展开解答,而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对化学研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实验过程进行明确,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了学生一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当他们在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如果他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改变的颜色,老师就不给他们答案了,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探索,去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一起讨论,用一个小组的形式写一份实验报告,并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一个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要亲自动手参加实验,自己要成为探索的主人,要摸索出实验的步骤,要懂得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要如何去解决。

三)实验与探究素养的落实

初中化学中,实验和探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对化学材料的性质有更深刻、更牢固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和探究能力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一是要打好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零散的实验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牢牢地记住,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对初中化学教材中与实验相关的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具体包括了实验器材的认识与组装、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比如,在收集气体时,应该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采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老师在采集危险气体时,要注意安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分配实验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加深对实验的认识,并能及时地发现和弥补他们在学习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教师们要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出一些有意思的探究问题,指导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制定探究方案,分析探究过程,总结探究结论,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快乐,进而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加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例如,老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对某混合气体(有H2COCH4组成)进行验证。要求学生自己组装实验器械,并对在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对应的物质进行分析,以此来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实验探究的能力进行训练,进而对学生的实验与探究素养进行培养。

(四)设置专题课堂,增设学生实操环节

化学是一门既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理解,又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并记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初中生在深入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后,会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深入思考,实践,想象,更多的是要锻炼思维能力。所以,以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为依据,除了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解释之外,老师们还可以跳出课本上的知识,为学生们扩展他们的化学知识,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有趣的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每个章节的重点或者难点,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动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根据重点实验理论为学生设计实验探索环节。除了在正常的教学中讲授课本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化学项目的研究。老师可以提出一项较大的主题,并要求同学们分组搜集主题材料;当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发生的反应现象及原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练习。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一次专题实验交流活动,让各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完成情况最好的小组进行了嘉奖。选题的选择既可以是对该时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的学习和扩展,又可以是对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和选题。通过课堂内外的双向学习和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专业核心素养。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知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创新教学内容,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更方便、直观地了解到化学的知识的应用原理,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金属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老师可以通过 AI技术,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首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各种金属,然后,用激光笔(代表火源),在屏幕上点燃一种金属,软件会自动模拟出各种反应,老师把每一种金属的反应都展示出来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了这个视频,为什么有的金属的变化很大,有的金属的变化很小?然后,让学生们讨论,并给出答案。之后,学生们按照小组,利用多媒体程序,展开实验探索,根据金属氧化反应的强弱,做出实验的总结。将多媒体智能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结语:总结来说,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相结合,用构建情境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慧.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初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0):20

[2]黄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7,(09):79.

[3]许绍洪.浅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6):107.

[4]王伟.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10):6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