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效率的方法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边庆锋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小学二部 331409

摘要

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既能够使学生学会计算,又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从而需要教师在培养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学习。很多数学老师都通过有效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与课本上的知识以及教学目的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革新,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使他们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然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一些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以问题解题为中心,但在题目的设计上,仍以测验为“指挥棒”,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十分不利的作用。其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式与手段较为落后,难以针对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高品质应用题。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思维僵化,没有太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也成为了他们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阻碍。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论知识。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东西,很多东西都要靠记忆和领悟来完成。有些学生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把所学到的东西都复习一遍。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理论。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找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再让他们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问题的能力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常常会涉及到许多知识,而对不懂的知识则要靠学生自己去查询,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思考问题。比如,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高阶的数学和观察能力,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数学知识,来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

二、数学问题的设置原则

在应用“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给学生出题时,应遵守下列原则。第一,问题必须是可行的。在选择数学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教材中的重难度内容进行明确,并以内容的重难度为依据来设计数学问题,从而让数学问题具备可行性。第二,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该是逐步递增的。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要考虑到他们目前的学习水平。问题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相匹配,不能将问题的难度设定得太大,不然会造成某些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进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三,问题的设定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许多数学问题都来自生活,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教师在设定问题的时候,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对策

1.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自主学习力。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引导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比如,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机械化,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利。因此,在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研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按照既定的步骤来进行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既定的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方式会被固定下来,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很低,有些学生虽然对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当扎实,但是他们的实际运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却不够强。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重点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上。要想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老师们首先要将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起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一些思考问题偏颇的学生,不应简单否定,而是要鼓励、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才会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只有在老师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下,学生们才能在毋庸置疑的地方产生疑问,并提出“是疑”的疑问,从而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考虑怎样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了学习,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解题策略及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考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及审题习惯的培养。好的审题能力以及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都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信息的吸取和处理的能力进行提升,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储备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对他们的阅读、分析、思考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首先,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仔细地阅读和理解题目的内容,准确地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题目的解法知识进行判断,得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第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解题方法相联系,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假设法、倒推法、转换法、消去法、等量代换法等。在这些基础上,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和使用方法,让他们对各种类型的解题思路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解题效率。

4.鼓励一题多解,发展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千篇一律,方法单一;有的时候,即使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却很复杂;也有的时候,学生只会运用老师传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思维过于僵化。面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些不良状况,老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索具有多样性的解题策略,也就是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尝试。要想让小学生们尝试一题多解,老师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灌输转化为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尝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在多向思维的引导下,学会进行创新,并在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中找到最优的方案。在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学生们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会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们逐渐形成了一题多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成功地建立起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意识和最优化意识。

5.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力。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基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小学生生性活泼,与被动的学习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主动探索。对此,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讨论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解题的乐趣。另一方面,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其次,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将问题交给每一个小队,这样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采取“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老师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从而让学生们对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一方面,老师们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老师们要与他们一同进行仿真示范,将他们带入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举一反三。

6.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源于日常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时,应积极联系学习者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理解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反思和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生活问题情境正好与其特征相吻合。传统的小学数学中,以“虚拟”问题为主,这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设计的,而实际生活中却未必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比如被人们广泛批评的游泳池里灌满了水,然后又灌满了水,这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不能仅仅依赖于这些虚拟问题,还必须以学生生活中的情境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现实中解决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因为学生们都已经接触到了打折之类的活动,所以老师就可以结合现在很流行的购物场景,来讲解百分数的问题。比如,在双十一的时候,两百-四十是什么折扣,再比如,你可以列出一件T恤的棉花含量,让学生们选择最多的衣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还可以让老师提出的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7.落实趣味性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只进行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目前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任务的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堂上不到的东西。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因此,在老师引导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给了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从而能够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种树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种树之前,自己计算出班级需要种树的数量,以及种树的间隔和位置,以此来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画出的统计图,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之间互相作答,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结语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这是一种实现核心素养教育任务的必然路径,也是一种推动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最后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改,邓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与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46):117.

[2]何英.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J].中外交流,2020,27(27):329.

[3]招好.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1(12):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