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蔡娇

上饶市实验中学334000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就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加大课外阅读量、尊重学生主体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初中阶段,运用主题式的教学方式,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语文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主题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主题式模式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主题阅读 实践

正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而阅读又是这门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头痛的问题。因为多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了阅读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1.对学升的能力进行评估

在进行初中语文专题教学的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确定教学单元的主题

在初中语文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提炼、分类并确定教学内容的主题,并按照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主题,确保主题与教学相适应。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题目,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界定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学习目标的设定,并确保学生可以理解所确定的主题含义,这样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指导者,指导学生沿着目标方向进行学习,从而减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走弯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主题模块进行适当的分割

在设计主题模块时,教师应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即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将教学中属于该主题的内容划入该板块,进行合理的归纳。

二、论主题阅读教学的涵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题阅读被提了出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主题阅读教学,但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其中窦桂梅老师认为,主题阅读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围绕着指定的主题,进行生活体验,揣摩和体悟文本内容,由浅及深地把握文本内涵,并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刘宪华教授认为,主题教学是指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按照整体原则组织阅读活动,从而使阅读活动具有整体性。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会,我以为,主题阅读就是根据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深入文本,挖掘出有价值的“主题”,并以“主题”为线索,整合相关文本,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深入文本,探索主题,通过个性化阅读和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的情感。

三、浅谈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课余时间里,学生无法对阅读理解进行有效的训练,只能在课堂上进行,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面较小,阅读量较小,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进行作文的时候,语文知识面的广度对其作文的分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法从脑子里发现有效的、符合题意的文章。

(二)阅读教学对教科书的依赖性太强,对课外拓展的重视不够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大部分都依靠的是语文课本教材,主要的阅读素材和教学知识都集中到了课内的教学素材上,但是却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没有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教材展开阅读教学,就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这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影响。

(三)学生对自主阅读缺乏热情,阅读效果不佳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叛逆心理很强,他们对学习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和逆反心理,当他们看到那些枯燥乏味的语文阅读材料的时候,他们就很难保持高度的专注,再加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结构不够合理,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主的阅读和学习,所以他们不能深入地感受到这些材料所蕴含的情绪和精神。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兴趣,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导致了初中语文阅读的效率非常低下。

四、中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有效对策

(一)创设一个好的主题阅读氛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身边的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读书的积极性。所以,要想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得到提升,就必须要营造出一个主题式、开放式、积极活跃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从文章和书籍中获得的乐趣,持续地吸收知识,让课堂上和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积极的阅读气氛,以优待劣,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地阅读优秀的作品,让他们慢慢地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选题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选题是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对某一题目有没有兴趣,将会对其阅读有关文章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课堂上某一题目阅读的学习气氛及学习状况产生影响。阅读主题的选取要遵守一些原则,要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初中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主题。在主题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生活经验等方面相结合,并与学习内容的文化内涵相结合,确定好阅读的主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文章认为,在选题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选题与创设的基本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在选题与创作中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适时地指导学生,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学生对主题的选择和创造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行为,它是一个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双向完成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其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对于语文的学习,光靠课本上的知识和文学上的东西是不够的,要想深入了解,就必须要投入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扩大自己的眼界,加速自己的发展。主题型阅读,学习系列文章虽然很重要,但是更要与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探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和人民群众,多向老人询问有关当地的民风民俗、有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在学生自己的调查、探究和记录的过程中,积极地挖掘出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等,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并能将其整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用于学习和写作。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主题的写作,可以丰富作文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说得更有道理,还可以将民间的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出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研读教科书,确定主题

教材是教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新的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架构,在不同的单元中收录了不同的文章,有些单元的题目是相同的,有些则是不同的。主题性教学,即以主题性为主。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深入教材,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细分析,挖掘主题,确立主题,为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主题阅读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历史经典”、“社会热点”、“为人处世”三个主要话题。在此基础上,我将识别各种阅读题目。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追忆式的随笔,讲述了他儿时的情趣人生。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朝花夕拾》是初中生在这一时期的必读作品。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长篇的叙事性散文,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晦涩,内涵深刻,这给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也很容易出现“畏难”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以生本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以《社戏》、《故乡》为主要内容,以丰富阅读素材为目的,深入了解鲁迅的生命历程,探索鲁迅的生命历程。围绕着所选择的内容,我确定了“那些年,那人,那事”这样一个阅读主题,以此来激励学生去阅读经典,去进入一个特定的时代,去感受事物,去感受人。

(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阅读题目进行探究

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找准合适的主题性,围绕该主题性展开课文学习,逐步向课外拓展。通过对某一主题的广泛阅读与深度挖掘,加深学生对该主题及相关文章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所学习的文章的背景,主题,思想情感,与此同时,要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联想,对相关的文章和事件中所蕴含的情感及道理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类似的文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时,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题目及背景。此书记述了抗战时期,一位无名小人物在敌后的抗日事迹。文章通过老者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事迹,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敬仰,对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以抗日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红高粱家族》等,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优秀作品充满了爱国之情,也充满了对侵略者的嘲讽与愤慨。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理解,使学生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为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而不断奋斗。

(六)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主题

在新教科书的设计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内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解读,从而对主题进行了补充,并与之相呼应。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主题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文章中心主题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突出单元主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例如,以“揭示人生哲学”为主题的《古代诗歌五首》(陆游《游山西村》)和杜甫《望岳》(杜甫),《外国诗两首》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来描述人生哲学的,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学习。又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家国情怀”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中,《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老山界》,都是为了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骄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精读的阅读技能,在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特点。

(七)完善反馈,改进教学

初中的语文主题式教学,还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对他们的学习水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他们进行两种教学评价,分别从这两种评价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最终又把两种评价结合起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教学课堂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主题性教学模式。

 

 

 

结语:总结来说,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明确阅读主题,选择阅读材料,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姣姣.由《傅雷家书》走进“家书文化”——基于语文开放性资源开发与运用的主题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8):78-80.

[2] 齐秀娟,周兰凤.深入生活实践,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33):345-3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