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教学中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赖秋香

龙南市第六公立幼儿园341700

摘要

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长期的艰苦斗争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文化运动,最终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红色文化。在我国教育中,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儿童学前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要把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行为与教育内容相结合,使幼儿的思想品德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红色文化;幼儿园;学前教育;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把红色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鉴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使教育更加有效,教师要做到因地制宜,做到红色文化的融合,既要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又要培育幼儿的正确价值观,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红色文化概论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思想和道德。五四运动以后,红色文化正式形成一提起红色文化,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战争时期的革命英雄人物[1]。从宏观上讲,红色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红色文化的某些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其文化形态是在这个革命期间形成的。它的文化内涵,也是由党领导下的人民经过艰苦的革命的累积与整合而形成的。

二、红色文化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

第一,开展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学龄前儿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他们缺乏基本的分辨对错的能力,对外界的消极因素很敏感。所以,在这个阶段开展一些红色文化的教育,塑造“红色模范”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其形成善与恶的基本概念。另外,通过对儿童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可以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老爱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中国传统美德。第二,新一代人几乎不了解老一辈人的革命历程同时,在社会、网络等消极因素的作用下,有些儿童对红色文化存在着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抵制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儿童从一出生就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因此,他们往往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缺乏意志,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意志;二是缺乏团结、互助、尊敬老人的意识;三是贪玩,缺乏勤奋、节俭和艰苦奋斗的观念。所以,让他们从小就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并从中吸取优秀的个性,有助于他们养成勤奋、节俭优良品格[2]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对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发策略

1.建立文化氛围

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老师要想融红色文化到课堂中,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幼儿在校园中感受到最真实的文化氛围。比如,很多幼儿园的墙上都有五颜六色的花草,或是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这些都是儿童所熟知的。鉴于幼儿的认识和思考能力,老师在与红色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采用卡通的方式,使孩子们对其进行了解。比如,在学校的墙上,用五星红旗、和平鸽、解放军叔叔等卡通人物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认识,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王二小”等多种红色文化形象,用来作为儿童的榜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凸显幼儿园的红色文化氛围[3]

2.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红色文化宣传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应用和加深其内涵。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为幼儿提供具有娱乐性的区域活动,并适当地将红色文化的某些成分纳入其中,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活动[4]。让小朋友在不同的地方参加红色文化活动,更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更能体会到它的内涵。比如,在有演出活动中,老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幼儿,让他们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创造出与红色文化紧密联系的作品。幼儿园老师也可以将儿童按照他们的年龄进行适当的分组在进行区域性的活动前,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观点,创作一部具有红色文化的作品例如《红孩子》等等。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老师要起主导作用,听取儿童的建议,并把他们的观点有效地融入到活动中,这样就能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红色文化活动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使幼儿在演出中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并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3.五大领域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结合

3.1将红色文化分类,让教学过程更有条理

红色文化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学期教育课程时,往往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中。所以,幼儿园根据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特点,并根据红色文化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幼儿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太,无法正确认识其内涵。老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我和我的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熟悉的红色歌曲融入课堂。可以让儿童在听的同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他们有一定的红色文化认知基础之后,可以参加“我要送粮食”、“小军官”之类的“红色”活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阶段发展差异,合理划分幼儿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创建个性化的“红色文化课”[5]

3.2融入领域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注重学科领域、目标和困难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儿童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的直接体验和游戏以及日常生活中,以“红色文化”为主线,把红色文化和五大领域教育相结合,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健康领域,幼儿园选取了《爬雪山》等军事训练素材,开展了跑、钻、攀岩等运动,锻炼幼儿坚韧、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幼儿终生受益语言领域则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语言场下,引导幼儿读红诗、讲红色故事等,用生动有趣的素材丰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语言领域教育的紧密联系,鼓励幼儿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在社会领域,整合社区、家庭、幼儿园“三合一”的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向身边榜样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拓展了红色文化课的覆盖面。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等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可以在这些红色基地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幼儿到红色遗址参观。以此为载体,将解释、感受、体验相结合,将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实践中,使儿童在实践中感受到红色精神[6]。在红色文化教育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可操作、可教育、可使用的红军玩具或废旧设备,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由幼儿自行拆卸、搭建或制作红军装备的玩具通过图片、思维导图、符号等方法记录生产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理解人、、物之间的联系。

4.让儿童参与到充满活力的游戏中去学习红色文化

教师要坚持“学而娱之”的思想,在教室内外开展适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征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不能设定太高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和调皮的本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不管课程多么复杂,在“兴趣”的基础上,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种想要去学的冲动,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在此期间,幼儿不但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本性,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更能体会到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一些小知识,可谓一箭双雕。其次,如何把红色文化课中的模糊知识转化为课堂上的游戏,把红色历史中值得孩子们学习的优秀人物形象呈现给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选择《闪闪红星》《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旋律快、短、易学的红歌,教孩子们唱歌。比如,在学雷锋的歌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和回答,让学生了解雷锋的身份和所做的事情。例如,老师会告诉幼儿:雷锋是一位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红军战士。雷锋一向非常热情,并且乐于帮助他人。在一次列车上,他看见一位老人没有座位,就把他的位子让给了这位老人。他看见这位老人没有吃的,就把他的饭分给他。雷锋的事迹打动了那位老人,多次夸奖他是一个很棒的小伙子。雷锋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他积极地帮助他人,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好孩。假如我们不浪费粮食,节俭生活,我们就会成为其它儿童节俭的典范。教师的问题和答案有助于学生了解雷锋为何能成为大家的楷模。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场地,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经验,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内涵。比如,老师可以在运动游戏中加入诸如《地道战》之类的故事,准备好相关的运动装备比如玩具手榴弹、炸药、纸板隧道、纸板掩体等等。通过钻、爬、跑、跳等练习,使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内涵,并能使他们养成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7]

5.在红色文化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信息科技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要向红军学习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比如,老师可以播放阅兵式,让小朋友们观看军队的整齐划一,感受军队的严明纪律,并能根据录像,进行一些走路和跑步的基本训练利用《抗日小奇兵》等红色动画,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小朋友们在视听感受中认识到了什么是侵略者,是什么人用英勇的战斗将他们赶走生动地讲着红色故事,让儿童从小就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党、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加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家校并举推动红色文化教育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邀请父母一起进行各种活动。丰富的亲子互动,既能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某种精神内涵,从而推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比如,在“占领高地”的亲子活动中,老师们就能充分利用活动场所,进行“爬雪山”,“过草地”的创意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幼儿在父母的陪同和协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一起努力,最后成功地登上了顶峰在高地上插上红旗。在此过程中,父母要与老师、孩子们形成合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能力,从而达到红色文化融合的教学目的。

7.构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氛围

要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建设中,就必须积极地为幼儿创造具有红色文化的氛围。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儿童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使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得到提高,对他们进行德育的有效引导,使他们“牢牢抓住生命的第一粒纽扣”。比如,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时,可以将具有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作品,如:烈士的名言、个人故事革命英雄的塑像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也可以贴上红色文化的宣传标语,以便让幼儿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日常生活中所处的位置。还可以在班级区域内开展适合的红色文化主题德育教育,并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布置使幼儿受到文化熏陶。在每个星期一的升旗典礼上,幼儿园也会让小朋友穿上统一的服装,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到国旗的神圣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意识。

结语

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中,要使红色文化能够科学有效地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使其更全面、更有效地引导幼儿,必须使其与幼儿的思维相一致。因此,要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红色文化,并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视角谈文化适宜性问题: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六)[J].幼儿教育,20207):28-29.

[2] 王朝琼.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探析[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29).

[3] 刘影平.播洒红色教育培育红色传人——将红色文化课程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20(07):62-63.

[4] 施森虹.“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及渗透分析[J].新课程2020(17):179.

[5] 向秀萍.幼儿园红色文化熏陶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J].名师在线,2020(25):39-40.

[6] 米鹏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0):10-11.

[7] 曹雪梅.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提升新时代幼教管理——北京市六该园儿院70年的实践与创新[J].行政管理改革,2019(06):20—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