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方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邵丹丹

上饶市第一中学334000

摘要

在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大背景的推动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改革已逐渐深入,然后双减政策的推动,让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教学收到了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生物课程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务之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让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和创新。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逐渐根深蒂固,各学校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双减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可见一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一定程度上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同时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学课堂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研究,对高中生物学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聚焦教学情境构建,重视生活问题引入

生物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显得格外重要。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入社会相关的教学主题,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情境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最受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现实的自然与生活场景中用知识“造景”,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具体知识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教材拓展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知识,促使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强化他们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使他们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时能够以更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最终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学习态度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中,教学重点是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情境,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事迹,袁老曾说过搞科研就像跳高,他有两个梦,都是关于社会人民的梦,年迈的他依旧奋斗在一线,去年他在海南杂交水稻试验田工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于去年五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是他牵挂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还在后人手中延续,这种精神随着杂交水稻的亩产而增长,袁老的精神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由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2.落实实践探索,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涉及研究生命存在、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范畴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使其明白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与探究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学习的价值。

在教学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资源合理运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爱护环境的意识,使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社会活动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战斗中,围绕“考察本地生态资源状况”和“校园生态资源保护两项活动,充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前人治沙种树为了后人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后人也从他们手中接过了重担,我想后人承前人之业,应该也是生物科学的教学意义,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1.激发学习兴趣,尊重个性化差异

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白高中生认知发展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让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生物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认真遵循教师的思路,完成教师规划的多项生物学习任务[1]。兴趣化教学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是在课后完成作业,都能通过将生物问题、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强化生物知识,提高自身思维水平。例如在基因的本质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常有一种说法:“你遗传了你父母的好基因,真的很优秀!”从这样的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遗传和基因的关系是有一些认知的。因此,我们继续带着这些认知去分析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进而阐述DNA和RNA遗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物质的理论。高中生了解基因本质和遗传物质时,还要学会借助教材的知识,能够明白基因确实关系着遗传物质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些特点,其实都是来自父母的基因。这是由书本知识到具体应用的一次实践,学生领悟到生命起于基因和DNA,实现生命观念的构建,他们的生物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重视问题探究,提升探究性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频繁互动的过程,教师经常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以此得出更好的答案。好的探究问题设计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探究问题是非常清楚、直观的,学生可以很好理解到问题的探究方向,也能直接联想到需要用到的生物知识,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更为高效。例如,在教学“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知识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发酵这个技术的应用吗?”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学生1说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很广泛,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二是生产食品添加剂;三是帮助解决粮食问题。学生2说发酵技术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人类生长激素和某些疫苗等;学生3说发酵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成效,即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强化……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推测分析,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依据实验培养理性思维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要求学生要在尊重客观事物事实的基础上在知识、思维和能力的追求上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做事和解决问题都要用科学、辩证的办法,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看待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情境中形成科学探究的理性思维。在教学“能量之源——光光合作用内容时,开展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首先准备实验相关的器材:一盆天竺葵、烧杯、酒精灯、三脚架、锥形瓶、棉絮、石棉网、镊子、酒精、白瓷盘、碘酒、曲别针、厚一点的黑纸若干依据以下步骤开展实验1、在上课之前,把天竺葵放在阴凉、黑暗(照不到阳光)的地方一至两天,让它充分消耗自身所含的淀粉。2、完成第一步后,拿出放在阴暗地方天竺葵,挑一些比较大、颜色比较绿的叶子,然后用黑色的厚纸张将它的正面和背面都覆盖起来。注意,黑色纸张的面积大约要占叶子面积的一半,且使用的纸张大小和现状要一模一样,也必须要对齐,再用曲别针固定住完成以上准备后,我们将天竺葵置于日光下4至6个小时。3、完成第二步后,取一片经过遮光处理的叶片和一片照过太阳的叶片置于开水煮沸3分钟,以破坏其叶肉细胞。4、完成第三步后,我们经过煮沸的两片叶子捞出,放入一只盛有酒精的锥形瓶内,瓶口用准备的棉絮密封锥形瓶放入装有沸水的烧杯里,隔水加热是为了让叶绿素充分溶解在酒精中。当锥形瓶子内的叶子颜色褪了,颜色变得黄白时,把酒精灯移开,用镊子取出叶片,用清水冲净叶子,然后放到白色的瓷盘里。5、完成第四步后,我们白瓷盘里的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在两个叶片上均匀地滴下,观察其变化。笔者针对实验的目的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绿叶中的色素有哪些?碘酒稀释液可否用其他材料替代(材料用具)为什么要用清水冲净叶片?(实验条件)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实验仪器)?这些问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将问题各个击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堂评价

1.教学评价科学、多样化

在高中生物课上,大多数教师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追求肤浅、流于形式缺乏任何实质性的教学评价措施。这样就会把教学评估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模型中,违背了教学现实的要求,这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其他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考虑班级教学实际,运用多种考核方式,推翻陈规定型的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考核与实际教学情况联系起来,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增殖”这一课时在经过简单复习提问过后,老师可以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一步探讨细胞增殖方式的知识点,了解四种细胞分裂方式,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动画展示,并根据其分裂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再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发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激励。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细胞分裂的概念与方式以及分裂过程,得到终结性评价。

2.要重视学生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单一的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违背了新的教学评估要求和学生综合发展的理念。学生记录卡是目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评价工具,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获取有关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从而制定更详尽的学习计划

例如在教学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在学生记录卡内,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以此记录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并邀请学生家长一起进行评价,最终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3.注重师生相互评价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学生不是这个评估过程中唯一要接受评估的人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学生也要对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估,以此丰富评估信息并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课程评估允许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学生自我评估,同学相互评估和学生对教师评估这样的评估更加全面和客观例如当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老师问学生“在全球,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它们的出现预示了什么?此外,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有哪些巨大突破呢?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举手回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让其他学生思考学生的答案而不是直接评估该学生的答案,这是进行同学间的评估;然后老师根据学生们提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公布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学生要对老师的答案进行评估,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最后,学生将正确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做对比,完成自我评估。在三种评估方式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树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老师也能够很好地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高中生物教学有重要的作用。结语

随着生物教育的不断发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多样的生物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生物的热爱更为深刻。高中生物鉴赏教学中,把生活、合作、情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灵活运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伶俐.减负增效:生物单元课堂教学[J].教育,2022(7):68-70.

[2]杨凯涵.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新课改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究[J].灌篮,2019(29):69.

[3]郑万坚.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好日子,2021(9):96-97,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