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情境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认为,“教学活动总是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构成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需要,借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且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教学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探究情境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有生活性,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回归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生活生活邀请我”一框,集体生活与每位同学都是密切相关的,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化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学习的画面,或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几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情景剧,再设问:“思考我们可以脱离集体生活吗?集体生活对我们有什么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走进集体生活,探寻集体生活对我们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如何过好集体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图片、视频情境以及情境表演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懂得,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我们要认真观察、感受集体生活,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设形象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形象化”
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青春的情绪”时,情绪有四大类型,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四个不同的情境:情境一:买彩票中了三百万大奖;情境二: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情境三:2023年6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情境四:一个人走在夜黑风高的荒郊小路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中,表演出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什么是情绪,情绪包括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三、创设情感化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情感性”
情感性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育人的功效。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人呢?”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这一框时,可以创设一些情感化情境。如给学生展示叙利亚战争的图片,通过对比战争与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国家英雄人物的事迹,如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邓家先以身许国的伟大事迹,学生很容产生爱国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热点材料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创设情感化情境,营造一些正面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是思考和探究的“导火索”。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络改变世界”这一框题时,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导向信息。问题一: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问题二:以前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问题三: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问题四:互联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说明理由。问题五: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上述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学生熟悉的“网络生活”入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趋利避害,做网络的主人。
五、创设时政情境,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时效性”
道德与法治2022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为依据,创设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动、鲜活的时政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和新颖性,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为宪法专册,可以多创设一些时政情境,如每年的两会热点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国家机构如何依法行使权力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观念。
总之,要想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必须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功夫,创设出良好的并且符合学科特点的具有生活性、形象性、情感性、问题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体验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