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彭淑凤

江西省弋阳县第一小学334400

摘要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强化语文修养,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课内知识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有巨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进步,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出现,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了多元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优化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多元化教学

正文


前言

    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学习和理解其他课程的基础。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素养,那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时刻意识到:教学工作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就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1]。而一种教学模式往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且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唯有通过多元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全方面的发挥出语文的魅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近年来,新课改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教学理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也融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在这两股势头下,现代教学拥有了更加新颖的治学理念和高科技的教学工具,为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了途径[2]。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还“沉溺”在过去,受分数的制约,不敢利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处于单一教学模式中的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缺少阅读方法讲授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贯彻的教学理念大多是“读”,默读、速读、集体读,阅读的方法很多,但是未起到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并未将系统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3]。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当中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含义,还需要积累词汇、学会运用知识、学习优秀写作技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正是因为忽略这一环节,才导致阅读教学失去宏观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多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种阅读方式

第一,实行“细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传统的文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较低,对一些文本的理解和领悟不够透彻,会影响他们对文化的继承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对文本的语句、段落的表面含义以及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等进行深刻的品读和思维联想,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阅读理解能力[4]。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对五位英雄英勇牺牲的爱国情怀进行了赞美,许多学生对革命历史不甚了解,加上他们本身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法完全领会文中的情感,对五壮士的情感、所要传达的思想缺乏较好的领悟。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讲解相关的历史故事,使他们能够把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解读课文的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五壮士不畏牺牲、勇于革命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文化理解能力。第二,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摘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将经典名句、警句、优秀的传统文化等都记录下来,然后熟读、理解、记忆、运用,提升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让学生演示文章中的经典片段或者故事,提高他们的肢体表达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又能让观看的学生提高专注力,被表演者所感染,会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5]。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四季场景相关的图片,并突出显示相关词语“春暖花开”“骄阳似火”“秋高气爽”“冰天雪地”等,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阅读教学中去。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比赛,课前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你心目中美丽的季节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词语描述一下吗?”在课程进行中不停地抛给小组回答,并在黑板上记录小组的答题得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小组的答题情况,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组得分之间的均衡,以免过于落后的小组失去课堂的学习信心。课程结束之前,对小组的课堂表现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而小组合作又能够将提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问题在小组合作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年纪都比较小,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日常授课时常常都会出现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集体回答的情况,这样的现象虽然有利于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非常容易忽视一些本来就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和后进生,这些学生就容易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课堂交流的机会,只是跟着别人的答案走,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体现不出来自己的闪光点,长此以往就会缺乏自信,这对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的[6]。所以作为教师,为了锻炼到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第一个措施是尽量让回答问题的方式由集体回答变为单一回答,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尽量给到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调动到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想要参与到回答问题环节,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个措施是要注意到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和发展,良好的课堂氛围很重要,后进生变为优秀生也十分重要。后进生因为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差,课堂上就不喜欢思考,不会主动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太好意思在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但其实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有些想法相比于外向的学生还更加优秀,只是不愿意表达。所以面对这两种学生,教师更应该及时提问并进行鼓励,调动他们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勇敢发言。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就教学方法来说,电教多媒体、白板的运用能够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还能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快捷地扩充教学资源,进而大幅提升教学宏观性,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淡化教学的枯燥感,对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有着积极的帮助[7]。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一课当中,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新型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工具来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与《景阳冈》一课有关的教辅资源,提出问题,如“武松为何要过景阳冈?”“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一章回的内容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教师可以将课外搜索的资源与这些问题一一对应,制作成微课,并且搜索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遍文章,之后通过多媒体导出微课,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在阅读当中寻找相关答案,学生阅读完毕后,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对比文章内容和影视资料当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深化学生的学习感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观看多媒体影视资料的过程中,多媒体“声、画”结合带来的感官刺激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深化学生的阅读过程,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通过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辅工具的帮助,阅读课堂能够一改往日的风貌,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就知识形成有效的互动,这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有积极的帮助。

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合”式阅读

在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坐标式教学,同时,也要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偏科”的现象[8]。比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于诗歌类、文言文类型的文体文章缺乏一定的兴趣,对散文、叙述文类的文体文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阅读兴趣的切入点,在原有的兴趣基础上,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地感染学生的情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也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单元整合”式阅读技巧比较适用于人物单元。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包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三篇文章,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练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课后问题一是让学生“说说三个片段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这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作答,教师要结合《两茎灯草》举例:从严监生在临终前“伸着两根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等动作描写,去感悟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学生运用这种阅读策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不仅能较好地理解以“人物单元”为主题的文章,更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但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出现本末倒置等问题,还需贴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婉云.大单元教学营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共生场”——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为例[J].名师在线,2023(16):20-22.

[2]吴雪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内外融合阅读活动中的应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3):52-54.

[3]王颖娜.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运用[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六).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六),2023:256-260. 

[4]朱芬兰. 基于八桂教学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2023:413-416. 

[5]杨娟.借力阅读策略,提升语文素养——以小学五年级下册小说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09):30-32.

[6]黄西茂. 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分析[C]//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二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一).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二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一),2022:90-92.                                                                                                           

[7]杨毅.部编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05):39-44.

[8]杨爱华.提高阅读速度的支架建构与实践探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2(05):14-16+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