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开展拼音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现状;策略
正文
前言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只有学好了汉语拼音,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汉字,学会汉字的发音,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在小学阶段,能否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小学生进行汉语基本功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汉语拼音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有趣味性的教学中高效掌握教学内容[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效率更高。
一、小学拼音教学现状
(一)没有系统性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们才真正开始对某些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语文则是小学低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课程顺利进行的一大助力。而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知识,它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掌握好汉语拼音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仅仅将汉语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从目前的拼音教学状况来看,在小学低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拼音水平[2]。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低段,为了提高拼音的教学质量,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初入小学的孩子,由于身心发育不健全,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而对游戏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保持课堂的趣味性,否则,课堂上的气氛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然而,从目前小学低段拼音教学的实践来看,大多数老师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拼音教学
要想让学生能有效掌握汉语拼音,学会拼读,学生就要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趋势为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修改,让学生在浓厚的课堂氛围的学习中掌握拼音字母,并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拼读规则,才能进行准确的拼读,并在课堂学习中深入学习了解汉语拼音,增强学生对汉语拼音的了解程度。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汉语拼音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探究汉语拼音知识,让学生能深刻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强化教学效果。
(二)利用教材创造情景
情景学习被添加到小学低段拼音教学中,并且在添加的过程中,情景式教学模式也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最终形成的。这样可以使拼音教学内容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在学习“aoe”拼音时,可以营造相关情景:有一位少女,一只公鸡,一只鹅,小女孩张着嘴巴发出“a”,公鸡打鸣的时候发出“o”,鹅的发音是“e”。通过图片和语音的组合,既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汉语拼音的学习中,又能更生动、更容易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小学生低段的孩子虽然对汉字认识不多,但他们的记忆力却很好,他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所以在小学的时候,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新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教材和情景的创造结合起来,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拼音的理解更加扎实。
(三)针对学生的特征,激发他们对拼音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段阶段,拼音的学习是必修课,初学者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而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改革,要把汉语拼音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要让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们才会主动去学,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拼音水平。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活泼”“好奇心强”等特征,并据此进行教学。在小学低段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老师要想讲授j、q、x与u相拼中去掉两点的拼写规则时,那么老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学生:“鱼鱼”和j、q、x是好朋友,“鱼鱼”遇到j、q、x的时候,就必须摘下墨镜(即去掉两个点),才能在好朋友之间握手。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促使学生把拼音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4]。
(四)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拼音教学
在音节学习的过程中,令学生费解的就是分解音节,尽管现在小学生会发一些音节的音。当学生在下雨时撑着一把伞,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是一把伞(san),不会将伞(san)进行声母S,和韵母an进行分解,更不会将其余音节进行四声的拼读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拼读产生理解不深的现象,也就成了学生眼中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拼读,教师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将音节与生活经验结合,重点突破拼读困难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进行认领。比如,一朵花,一个西瓜、一只狗、一口锅等图片,再导入hua、gua、gou等三拼音节,再将声调加入,接着教师可问学生:“这些图片上的拼音是怎么拼出来的?”这样学生在已有的“语言储备”中,通过思考,就能简单拼出和读出。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将声母,韵母以及声调进行分组讲解,再将这些进行组合,展示在相应的图片下。最后,教师可对汉语拼音进行拓展,将本堂课的声母和韵母加上其他声调组成新的字音,在将这些字音进行造句,句子尽量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并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这种难度渐进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熟悉的事物为背景,进行教学。学生在接触了拼音,在后续的学习中还要进行大量的听说拼读的训练,将知识内化为一项本能,以保证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准确熟练地拼读汉字。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口语、生活用品、学习文具以及乐于助人的事情着手,增加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安排课代表进行每日练习,课代表将教师给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营造拼音练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有学习热情,有巩固发展了拼音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利用儿童歌曲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儿歌是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的,之所以能让孩子们记住儿歌,是因为儿歌押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儿歌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学生在学声母“b”、“d”时,往往会产生混淆,所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看一下两个字母的异同,学生会说,两个字母都是一个垂直加上一个半圆,而半圆的位置却不相同,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半圆上,从而形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唱儿歌,右下有圆bbb,左下有圆ddd。”让学生在儿歌学习中加深对拼音的认识与理解。
(六)小学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基本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低段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分组,然后展开拼音合作学习[5]。例如,在学习“g、k、h”的相关拼读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儿歌创作比赛。首先,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小组;然后,由小组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儿歌创作;最后,进行小组课堂分享,由全班同学共同选出最好听、最好记的拼音儿歌,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拼音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拼音,还能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编造拼音故事开展拼音教学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被充分吸引,并且思路也能跟着故事情节走。因此,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aoouiu”拼读练习中,教师将拼读资料编撰成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一只小狗偷走(展示“ou”)了主人晨练的大刀(展示“ao”),来到一座小桥(展示“ao”)边。被水边的小猫(展示“ao”)发现了,小猫跑呀跑(展示“ao”),小狗t逃呀逃,一不小心掉进河里。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能轻松掌握拼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了情景化的教学,使得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易懂。但要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有所转变,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丽.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方法[J].新智慧,2019(25):86-87.
[2] 蒋宏.小学低段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究[J].科普童话,2019(32):46.
[3] 侯忠秀.小学语文低段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2018(6):39.
[4] 颜娜.小学拼音教学常见问题理论阐析[J].汉字文化,2021,(01):171-173.
[5] 陈淑娟.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策略研究[J].速读(中旬),2020,000(003):8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