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曹礼根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白良镇中心小学336115

摘要

在小学这个阶段,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从而形成赏析、品鉴的能力,可以从比较广阔的视角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有信心地进行语文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正文


前言:

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加工,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从更多的视角认识世界,得到美学享受。在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可以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品鉴,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深层含义,从而可以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思想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在阅读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发展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注意力缺乏,容易分心。大部分的阅读课时间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或者语法上的错误就会造成害怕的心理,使学生不能继续进行阅读。特别是小学生,学生还处于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状态,对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还不了解。而且,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枯燥乏味的教方式,必然会使其发展效率低下。

(二)缺少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一节课教师要对课文背景进行分析、讲解课文内容、讲解生词等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效的引导上是困难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大多是完成教学计划,仅仅是走个形式,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足。教师在安排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后,多数只是口头上的提示或指令,很少有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监控也不到位。此外,一些学生有“只读不动”的阅读习惯,很难在读完后再做读后感。这就表明,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对学生的情绪体验不够重视,造成了学生的阅读仅注重形式,缺乏对阅读的理解。

(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控能力差。从实际情况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在教师和父母的指导下,被动地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防止学生产生不良的阅读观念。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设置悬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都符合人们的好奇心。由于不可知,所以东西是很神奇的;正因如此,学生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所以,适当布置悬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用心思考,力求把问题的结构设计得精巧精炼,不要成为单纯的问题。比如在《高大的皂荚树》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标题板书强调“高”和“大”两个,同时也可以趁机提问:你们心中的高大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棵皂荚树”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会就高大的物理特征和形象进行描述,现在教师可以问一个问题:“在你心目中,小梅是不是很高?在学生给出了“高大”明确的答案教师顺水推舟地说道:“所以,这个词并不一定是指外在形态还可以代表另外的意思皂荚树仅仅只是高大在它的外形吗”这打破了学生常规的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真理的渴望,从而打开了学生独特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高大”这个名词产生了新的认识。除了依据关键字设定悬疑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设计。比如《赤壁之战》,教师可以在曹、刘二军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和结果的逆转上,设定一个不合理的对比。简而言之,方式可以是千变万化,无拘无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好的教师是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的学习。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教师可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通过《秋天的雨》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有关的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结合阅读教学情况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事先做好功课,要有多种形象的秋雨图片或者视频,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在脑海中进行想象,成功地创造课堂阅读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充满想象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去阅读这篇文章。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文章中描写的是“秋天的雨,吹起来金色的小喇叭”和“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其他一些重要的句子,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是十分灵活的,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在一种单一的模式当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差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学习一些描写景物、意境深远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选择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寓言、童话这类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了解大致含义,再进行熟读,最后进行片段表演。在学习一些含义深刻、值得思考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一些写法特殊,对于写作能力提升很有帮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取了解内容、领悟写法、进行练习的模式开展教学。对于一些能够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粗读课文、了解大意、交流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突出主题引领,提高阅读质量

由于受自身的认识经验和学习规则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会在阅读一段文字后产生模糊的感觉,无法描述自己的感觉,只能大致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无法掌握文章的写作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比如,在《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单元的教学中,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让学生理解历史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导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四大名著和与之有关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事先了解人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分享,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课堂的教学向主题下的单元阅读转变,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到描述人物特征的内容,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引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语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在这个学习的进程中,小学生要扮演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角色,而教师要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搜索、处理和整合信息,利用已有知识不断地创造信息。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和发展程度产生了浓厚的热情和兴趣,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了解和提升自己,并创造知识。

(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而要达到较高的理解水平,就必须培养出深度阅读习惯。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尤其是那些性格不稳的学生。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举办群文阅读、阅读沙龙等多种阅读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把语文写作与语文阅读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累积词汇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随着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就会自觉地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向学生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自己的广博知识,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经过长期的、有计划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量就会得到提升。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学生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七)与生活相结合,提高语文阅读课的开放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是封闭的,而应是一种开放式的,要求阅读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来了解文章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去了解阅读中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着重阐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当今,建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睦相处”已是一个热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生态环境,维护我们的家园,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怎样才能更好维护环境,怎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注意垃圾的分类,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不要到处乱扔垃圾”一些学生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自然法则,与自然成为好朋友,我们不应该乱砍滥伐,也不应该随意排放,应该节省资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有的学生……总而言之,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八)“读”和“练”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而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品德,使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以阅读与练习结合的方式,以“读”和“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经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不断重复的阅读中,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的语感,从而进一步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持续的转换与领悟,以阅读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练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看图说话进行。

比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画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看到水下的世界,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应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想想说说”的练习对话展示——生1在窗台上,落下了一只受伤的麻雀。生2我应该……生1在大树旁边,你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兔子。生2我应该……在进行对话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还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珍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通过读练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转移。

三、结论

阅读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究,创设出更为行之有效的阅读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出色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阅读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5.

[2] 曹轶聃.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J].课外语文,2020(03):82+84.

[3] 曹轶聃.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J].课外语文,2020(03):82+84.

[4] 欧阳红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73-174.

[5] 康明磊.试论怎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5):101.

[6] 马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5):35-36.

[7] 吴丹丹.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阅读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21(08):60-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