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想明

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335112

摘要

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因此,不管是在何种课程上,都有必要考虑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进行了论述,对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正文


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形式十分丰富其中蕴涵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理念,是由诸多优秀文化日积月累和传承而形成的,而传统文化又具有内涵丰富的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和行为准则也将大大提高。当前单一的学科知识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促使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念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

一、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问题探析

(一)教育理念模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学校和家长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而不是像美术这样的科目。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术教学时,缺乏明确的教学观念,许多美术教师只是将其作为教目标,以灌输的形式来教导学生,让学生被迫接受,而忽视了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文化素质、提高审美等各方面的素质。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又不能使学生产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更不能将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到艺术教学之中,不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不合理。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包含着很多知识,在把传统文化渗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时,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就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看,我国小学艺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老师授课,学生旁听”的教学方式。有些学校的老师会先示范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去指导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没有将传统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理论结合在一起,小学生们也没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的低效和低效。

二、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的深入剖析,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传统文化渗透,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学习艺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并能有效地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新世纪,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继承自己的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古代和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文明,所以我们的美术老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要自觉把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到艺术教学之中。如:让同学们在观赏我国著名绘画作品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国名画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不同文化意蕴。透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各个时期加深对历史和美术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拿齐白石的《虾》来说,齐白石的虾是齐老先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观察,才把虾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虾的生命力。在开始授课之前,老师首先要讲齐白石的历史,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引导他去欣赏,把他的画作和他的教学结合起来,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有所认知,领会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走向成功的道理。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兴趣。美术是一门艺术,它包含了视觉、造型、空间等多种艺术范畴,通过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手法,通过手法、物质材料等来反映和表达生命,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视觉形象。这不仅是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美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联机,它要求学生通过对人生的深刻的观察、品味、发现,最终展示生命中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为创造一种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艺术教育水平和自身的实践、鉴赏能力,创造一个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纹样与生活》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要点是:让同学们欣赏图案,思考生活中的运用,使他们体会到图案对人生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创造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装饰物的图案进行想象。上课之前要提前准备好白纸,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在设计时,把自己所想的图案,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行装饰品,使学员能够亲身体验到装饰的乐趣。然后还要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国家的古代和少数民族的器物,让他们欣赏这些图案,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最后,还要向同学们解释纹样的结构,在教室里把自己的生活用品拿出来,观察那些图案,让学生们对图案的结构和结构进行判断和鉴赏,从而更好地理解图案与生命之间的联系。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不能仅限于老师的一面之言,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是要自觉创设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教学环境,使他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艺术的内涵。

(三)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美术是一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学问,在生活中,既有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丰富的传统文脉,从艺术建筑到民间手工,都是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小学美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美术的实践,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兴趣,对艺术有更多的热爱,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老师讲授《中国画的形式美》,它依托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深厚底蕴,形成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味,一种艺术类型的丰富,就像是一种文化遗产。老师首先进行基本的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这门课程的知识,老师让学生以“重阳节”为题,自主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像力,把绘画、书法、诗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将生活与实际相结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中国画学习能力,也可以使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到中国的笔墨之美。

结语

总之,在探索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渗透时,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认清自己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上的责任,结合教学实践,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使美术课更具时代性和文化性,使艺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怀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2(14):90-94.

[2]叶燕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1(23):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