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旅游英语教学
正文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B类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教育”下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GS[2022]GHB1851
1. 引言
旅游英语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通识类课程之一。数年来,针对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考试测试等多个角度的旅游英语教改研究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学情差异性较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实际情况均导致旅游英语教学仍无法摆脱“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的困境。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输出现场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为了摆脱“学用分离”困境,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教融合”受到了外语界专家和教师们的广泛关注,许多教师以产教融合为理论指导开展了课堂实践,但如何运用这一教学理论有效指导旅游英语教学仍在探索过程中。本研究以“产教融合”为理论基础,对旅游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实验,以期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操路径,进而对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旅游英语混合式教学给出启发性建议。
2. 产教融合
输出驱动假设最初以英语专业技能课为改进目标,逐步应用于旅游英语教学。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输出假说”,提出了“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随着对输出、输入作用进一步界定,以产出活动为驱动手段,设定教学目标,以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产教融合理论体系提出:“学习中心说”强调教学活动应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用一体说”主张“输入”与“产出”同时进行,主张“学”与“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全人教育说”强调英语学习既要实现工具性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要达成人文性目标,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产教融合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教学假设,并指出外语教学可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
3. 研究设计
笔者根据产教融合教学理念与流程以《旅游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中1-6单元Section A进行了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每周2课时。通过此次教学实验,笔者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对比传统线下教学,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是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比传统线下教学,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拥有何种优势与挑战?
3.1 研究对象及现状
笔者任教于一所高职院校,学生习惯应用电子设备从互联网获取信息,但欠缺分辨信息的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欠缺批判性思维;整体英语水平薄弱,目前仍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等同于词汇、语法学习。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仍习惯“课前热身——课文讲解——课后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依赖教师课堂精讲,以背单词、理解重点语法、梳理语篇结构为学习目标。教师课堂讲授后往往无法充分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有时会选择性忽略培养学生产出能力与交际能力。近年来,线上授课需求逐渐增加。单一线上授课导致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注意力分散,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因师生互动受限,课堂监督实效性较差,无法及时接收课堂反馈及学生需求,难以实现“脚手架”功能。
3.2 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设计
本文以《旅游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第一单元为例呈现“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
3.2.1 驱动环节
产教融合中的驱动环节以产出与运用为出发点,以具体产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这一环节中产出任务的设计极为重要,既要有“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又具备“产出目标达成性”。
产出任务要具备交际真实性,即场景的真实。教师需根据各单元主题正确解读产出场景,设计产出任务,使其具备“实用交际价值或潜在交际价值”。以第一单元课文Text A为例,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旅途中身无分文,却得到了陌生人的善意帮助。笔者给出产出场景并说明驱动环节以练习探讨问题,表达观点,讲述个人经历为教学目标。
笔者课前线上发布产出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产出任务,便于笔者有充足时间诊断学生的产出困难,分辨产出困难的种类,有针对性地设计促成活动,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学生普遍面临产出困难如下: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较弱,产出内容较为匮乏,欠缺逻辑等。
3.2.2促成环节
产教融合的“整个促成过程应体现‘学用一体’理念”。促成环节的输入材料及活动要符合“精准性”、“渐进性”、“多样性”要求。笔者汇总产出任务中的问题,从内容、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层面设计促成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上述产出任务。
内容促成。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解课文内容较为容易,但概括整篇文章仍然有一定难度,经常出现内容缺失、语言表达不当、逻辑欠缺等问题。笔者首先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梳理作者个人经历,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补充音视频材料分享陌生人善举的多种表现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线上发布讨论话题,批判性地探讨现代社会人情冷漠的现象,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的原因。
语言促成。依据产教融合理论的“选择性学习假设”,教师在促成环节应提供有助于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语言表达。鉴于授课学生本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弱,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利用U校园智慧教学平台(Unipus)进行课文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强化练习,线下课堂检验语言操练的产出效果。
逻辑结构促成。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自主学习记叙文写作要素,线下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练习或逻辑接龙练习,通过对子练习或小组练习的方式,熟悉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层挖掘语言层面下篇章段落的逻辑结构,启发学生深入挖掘访写作过程中如何引出话题,如何讲述经历,进而如何表达观点。笔者对课文结构的剖析,提取出课文逻辑框架,要求学生撰写作文大纲,体现叙述个人经历的逻辑顺序;依据写作大纲进行仿写,顺利达成线上产出任务。
3.2.3 评价环节
旅游英语教学一直面临的难题是教师授课人数多,课业负担较重。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中,驱动、促成环节中往往呈现多种类型产出、促成任务,教师可能忽略反馈或反馈不及时、不充分。如只有学生产出,教师反馈缺席,学生学习主动性受挫,产出质量无法保证,这样产出任务如同虚设,无法实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产教融合理论中的“师生合作评价”新型评价模式是对现有评价模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机器评价等)的补充与延申。师生合作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与课后。
课前评价。笔者选取3位同学的采访视频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本单元的语言与交际目标,确定课上合作评价的重点内容与步骤。根据学生列出的采访提纲,观察学生是否在有限时间内,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引导采访对象对问题进行充分回答,记录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内容及语言表达上出现的不足。以第一单元口语采访为例,部分学生未真正领会采访提纲的功能,采访过程中提出问题过于僵硬,采访对象作答内容较为刻板,产出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体现出采访内容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笔者提前准备了一份采访提纲、一个英文采访视频,以及语言表达的配套练习。
评学生的篇章逻辑框架,并按“内容——逻辑——语言”三个层面设定课中评估重点及步骤。
课中评价。针对口语采访任务,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比英文采访视频与学生样本之间存在的差距,详细列出学生样本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协助学生完成较难的逻辑框架问题,最终完成语言形式与逻辑结构的练习。课堂讨论中,笔者发现经过课前的产出任务练习与线上促成活动的补充,大部分同学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受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大部分同学无法做到充分表达个人观点。
课后评价。课后,笔者要求学生提交新的采访提纲并依据提纲完成采访,通过同伴互评对原始视频存在问题予以解决。大部分同学做到了认真修改,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原始视频中错误,表现出明显进步。笔者要求学生课后修改记叙文习作,修改后发布到iWrite平台进行机器评分。笔者根据机器评分对学生修改习作进行抽查,对比了前后两次习作,发现半数同学认真完成了作文修改,较第一次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但一部分同学对课上给出的修改意见及练习并未充分理解,仍需进一步进行指导。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3.1 数据分析
大部分同学经过大一上学期学习,已熟悉了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笔者选取了PETS三级考试真题作为前测、后测的考试题目。前测安排在开学第二周课上完成并收集,后测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一次课完成并收集。作文由笔者与另外两位资深写作教师独立评分,取三个分数的均值用于统计。本研究使用SPSS.29.0对前后测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
笔者对实验班前测、后测总成绩进行了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884,属于高度相关;单双测P值均<0.01,前后测成绩对比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且从平均值为为负值(-2.7619)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验后有所提高。
3.3.2 问卷与访谈结果
教学实验结束后,笔者通过问卷与访谈形式,深入了解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对本学期的混合式教学给出评价与反馈。
大部分实验班学生认为本学期旅游英语重点词汇、句型的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口语表达内容更为充实,表现更加自信,书面写作中的准确性有所提升。
实验班同学普遍表示混合式教学模式呈现了丰富的学习形式及内容,充分调动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敏锐度。经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有效循环,实验班同学更加注重产出任务提供的语言操练机会,促成环节使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加关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发生,有助于跳出学习舒适圈及固有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与平台,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实验班同学普遍接受教师继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完成后续旅游英语学习。
4 讨论与启示
经过4个月的教学实验,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着重讨论一下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对教学实践给予启示。
笔者发现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将“学用一体化”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实际教学中的“驱动——促成——评价”环节,授课教师均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所设计的产出任务要有真实的交际场景,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英语水平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考虑设置多层级的产出任务。同时教师对于产出困难诊断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诊断准确有利于促成环节“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击破学生面临的产出困难。评价环节则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但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确保学生参与到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旅游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产教融合为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研究中评价环节的标准仍需改进,进一步精细标准使评价更为客观准确。问卷和访谈收集学生反馈与评价,但个别问题略显主观,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应替换成更为客观的题目。本研究试验期较短,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可延长实验期,增加实验班数量,从而获得更多样的研究数据。后续研究也可从教师角色、教学评价、辅助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旅游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更为科学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高职专用英语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究——以《旅游英语》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12):237-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