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正文
前言
文章从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从“备课精细前瞻,做到胸有成竹;‘苛求’完美作业,共享优秀作业;做教学的有心人,有意识地拓展补漏;条分缕析、博采众长的复习;用好小本本,写作聚宝盆;课前三分钟,日久见奇功”六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备课精细前瞻,做到胸有成竹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用案例的形式,道出了精细备课的重要。一节高效的课堂,备好课是关键。在备课上多下一些功夫,在教学上就会更出彩。只有课备好了,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的思路,才能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除了按照教参上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外,还要在教研组内交流,每位教师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备课中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疑问等进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博采众长,意识互补,想法互换,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产生的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也能更有序地进行。
二、“苛求”完美作业,共享优秀作业
2022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要想让学生在书写方面占到优势,平日就要对学生的书写“较真”与“苛求”,比如蜿蜒的“蜒”字最后一笔是竖折,敷药的“敷”字第三笔没有钩等等。让“规范”成为深入每个学生骨髓深处的习惯。平日,看到了赏心悦目的作业,除了在本班进行表扬、展示,还会在各班进行巡回展示,既大大鼓励了本人,也给其他学生一个优秀作业的样板。比如,有的学生的积累本图文并茂,从内容到布置都堪称是一件艺术品,这样的好作业,在展示时,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给作者本人带来促使他做得更好的动力。
三、做教学的有心人,有意识地拓展补漏
(一)拓展
语文教什么?这是个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把书本上的知识告诉学生,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具备挖掘拓展教材的能力。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应当对一些经典著作有所涉猎,比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五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专门为学生整理了多套“三国知识练习题”,里面有关于三国的典故、歇后语、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等等。学生兴致高涨,天天手捧三国,个个神侃三国,真正掀起了三国读书热。
(二)补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随时整理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漏洞,课上针对这些缺漏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既省去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又修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效果很好。针对学生的这些知识漏洞,整理了专项练习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找到了规律,掌握了方法,真正夯实了这些漏洞。
四、条分缕析、博采众长的复习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效,更有“温故”和“知新”的收获,所以复习课的设计与把握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驾驭程度,不可小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学生的复习可以分单元复习、阶段性复习和学期末总复习。平日教学中我们大都是采用“课课清”的做法,学习完一篇课文紧接着进入下一篇课文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所学知识相对零散一些,所以更应该重视单元复习,每一个单元有着共同的主题,每一课侧重于一个方面,通过复习让学生理清单元脉络,系统地掌握单元内容。总复习还要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全册的知识体系,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五、用好小本本,写作聚宝盆
新课标强调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好的作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字的感悟能力,特别是能够让学生走进生活,品味生活,进而热爱生活。作文教学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训练,需要学生先积累再创作,需要教师课堂上有目的地指导。小本本就是作文教学中书面表达训练的良好做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小本本的栏目大体有三大类:(1)词句积累类。(2)抄写剪贴类。(3)自由创作类。对于词句积累,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胡抄乱写,要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文化主题和课文内容规定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填充内容。
六、课前三分钟,日久见奇功
(一)从效果中受益
伴随着每天的第一节语文课铃声响起,便会有一位学生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聆听着新颖丰富的内容,欣赏着图文并茂的课件,想象着美妙神奇的意境,整个课堂静悄悄的,学生们的感情在这里燃烧,心灵在这里成长,思想从这里飞翔……这就是我班一直坚持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下来,课前三分钟演讲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效果也让人欣喜不已。学生旁征博引,从古到今,从现实到理想,从国内到国际,从国事到家事乃至到自己的小事,无不透露了他们心灵的回音,实现了演讲的体验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现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已经成了学生翘首以盼的幸福时刻。
(二)从思想上重视
演讲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吗?其实,有过这种实践的教师会深有体会,短短的三分钟小演讲,非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对于整堂语文课来说,起到了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开启高效课堂的作用。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头尾三分钟,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刚刚课间活动了十分钟,学生往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沉浸在课间的游戏中,甚至意犹未尽。此时开始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不能马上集中,一时之间很难投入课堂,学习效果不会理想。而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讲一讲、谈一谈、听一听、评一评,既可以让学生平复情绪,又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真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广大教师在教学时要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捕捉和积累教育灵感,形成教育智慧,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