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舞蹈教学的实践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韦炜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石镇镇中心小学335503

摘要

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提升小学生音乐素质的需求,因此,将舞蹈和音乐进行密切的联系,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育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态度得到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艺术素质。本文从舞蹈与音乐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小学舞蹈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的措施进行了探索,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艺术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深入感知并全面提升综合艺术表达能力。


关键词

舞蹈教学;音乐教学;融合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将音乐和舞蹈教学相结合,通过舞蹈练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本文着重分析了舞蹈和音乐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现互动最优的方法。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舞蹈教学现状

(一)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将舞蹈和音乐教学进行了广泛的融合,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创新,充分发挥了音乐老师的引导功能,真正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模式对音乐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为学生带来了更好的音乐和舞蹈实践体验,从而更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问题,从而提升了音乐教学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独立实践的兴趣,吸引了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关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满足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将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还能节省教学资源,推进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趣味化、互动化和实践化,最终实现建立一种新型的艺术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将音乐和舞蹈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情操,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所带给他们的乐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协调性,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特别是在学生广泛接触舞蹈与音乐的背景下,二者的融合具有广阔的物质基础,教师能够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设备,从而提高二者融合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首先,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在逐步改善,从音乐设备到舞蹈教室的建设,基本能够适应小学乐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其次,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持续提升,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素质教育的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舞蹈与音乐教学手段,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性和教研能力,从而能够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最后,小学生的兴趣逐渐变得广泛起来,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舞蹈和音乐作品,因此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教学。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舞蹈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原则

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中,要坚持自我完善的原则,老师们既要拥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又要对舞蹈和音乐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好的艺术教育环境,积极地提升自己音乐上的造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持续地学习先进的小学舞蹈与音乐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比如,音乐教师要对舞蹈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在准备音乐素材的时候,要对舞蹈的特点进行把握,找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点,以此来吸收丰富的舞蹈与音乐资源,从而实现对舞蹈与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实现音乐与舞蹈的深度融合,以满足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切实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二)学生为本原则

在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要以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和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认识,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诉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广泛融合。首先,在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维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要设计出一系列有趣的、有娱乐性的、有娱乐性的互动环节。其次,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们还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注重舞步的简单化,并对舞步的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使学生不至于在课上过度劳累。第三,老师也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能够用形象,直观,交互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结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控制,提升学生的悟性,真正满足学生课上课下自主学习的需求。

(三)丰富性原则

在将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舞蹈和音乐并不是与生俱来就可以密切地合作的,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在现有教材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也要坚持素材丰富的原则,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对学习方式进行优化,合理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确保舞蹈与音乐资源的丰富性,只有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才可以灵活地进行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确保音乐和舞蹈作品的录像和教学工具的充足,并注重为二者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更好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其次,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模仿,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在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下,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1]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舞蹈教学的难点

(一)缺乏有效的教材支持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舞蹈课的整合还缺少必要的教材支撑。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没有对舞蹈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许多小学没有重视对舞蹈课本的发展,导致其可塑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和音乐教育的要求。因为教材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的教材主要侧重于音乐教学,对舞蹈教材的建设不够,对地方教材的开发不够,这使得老师们在舞蹈与音乐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课程评价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很难推进这两个领域的融合,这对在基层小学中实现这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是不利的。

(二)缺乏教学理论的更新

当前,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中,其教学理论仍然比较陈旧,现行的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对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对音乐意识和艺术观念的熏陶,这对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音乐与舞蹈艺术的真谛是不利的。比如,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音乐技巧的教学上,而对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分析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这就造成了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跟着音乐跳舞,没有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进行全面提升的教学效果。科学理论建设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对音乐与舞蹈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在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满足了小学生个性化艺术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缺乏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当前,小学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仍然太过注重技巧的训练,没有在教学之前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没有将生活化、趣味化、直观化的内容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无法利用动画片、音乐故事等手段来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参与音乐舞蹈的主动意识不强,很难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从而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合理设定环境气氛,也要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以达到音乐舞蹈教学的深度调节[2]

四、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舞蹈教学的路径

(一)合理设置舞蹈教学情境

首先,舞蹈课程中经常伴随着不同类型的音乐,因此,背景音乐要成为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练习的导向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掌握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并在情境中实现舞蹈情节的渗透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故事,语言描述等手段来渲染音乐的气氛,使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仔细的聆听和感受到音乐的内涵,把握音乐的节奏,特征,情感,从而更好的利用舞蹈来表达音乐。优秀教师更擅长于对舞蹈作品的分析,并能运用音乐为学生创造情境,促使学生掌握舞蹈教学中的内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录像展示、榜样示范与学生表演相结合,通过好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力。最后,音乐情境的设置一般是在舞蹈教学实践之前展开的,具体来说,可以用微课的方式来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将音乐完整地呈现出来,还可以用故事等方式赋予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鸿雁》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分析《鸿雁》中的蒙古舞蹈,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学生们慢慢地将歌曲冷却下来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蒙古舞的素材,让学生们模仿,或者自己创造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们感受到蒙古舞的独特之处,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境。

(二)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音乐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将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浓郁的舞蹈文化元素进一步渗透到音乐作品中,切实地拓宽学生音乐和舞蹈的文化视野。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并通过对作品特点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作品的独特性。例如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时,由于该舞蹈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通过播放新疆舞曲或歌曲让学生熟悉这类音乐,然后再穿上维吾尔族服饰表演,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姿,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新疆人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幽默、豪爽、刚强的性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疆舞蹈,再配合音乐,使新疆舞蹈的教学更加活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适当地进行评价和鼓励,为学生提供中肯的建议,并安排一些比赛展示活动,这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对舞蹈和音乐作品的深度融合有很大帮助。最后,注重创新教学活动的方式,发挥微课的作用,建立起课堂和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音乐和舞蹈的融合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舞蹈与音乐教学的融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实践的热情,以优秀的作品为基础,提升学生对音乐和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促进舞蹈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并将音乐知识运用到舞蹈实践中。目前,小学生缺少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现的能力,要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就要加强学生的音乐赏析意识,以各种音乐作为舞蹈练习的主要背景,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控制力与动作表现力,从而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的充分契合[3]。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性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应该强化音乐故事的教学,注重用一系列音乐名家的故事,以及对音乐作品背景的介绍,来达到音乐艺术熏陶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增加音乐素材的供应,指导学生运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乐曲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创造力。音乐和舞蹈教学的融合应该是实践探究和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掌握舞蹈表演的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目的。比如,在进行《雪绒花》这首歌的教学时,在唱歌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将天空中飘落的雪花画面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景,并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歌曲中的意境表达出来。在学生逐渐熟悉曲目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将与之相关联的舞蹈作品进行表演,这对于学生们对曲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他们的综合艺术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他们的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让舞蹈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结语

将音乐和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将情感的认识和身体的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实现音乐与舞蹈教学的广泛结合,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入手,注意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氛围,组织一系列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促使学生深刻反思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从而达到舞蹈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利华.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思考[J].祖国,2017(21).

[2]楼燕.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相关思考[J].中华少年,2015(20).

[3]马莉.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