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游戏;应用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学生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而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思维艺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音乐的教育过程中,运用了游戏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在小学实施音乐游戏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持续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脑等一些电子设备,而这些先进的设备的存在,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上,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除此之外,因为我国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了一种既传统又单调的教学方法,对于好动、又擅长思考的小学生来说,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上展开音乐的学习,毫无疑问是一种煎熬。所以,这种煎熬会扼杀掉这些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期望和憧憬,也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幅度下降。因此,要想改变学生这种上课状况,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把游戏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中,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可以把音乐应用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文化课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音乐课程则被视为一门副科,可有可无。其实,在小学升入初中时,音乐是一项不考的课程,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学生的父母,乃至学生本身,都对此并不怎么上心,甚至连教师,都觉得音乐教学毫无意义,只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工作,而非责任。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那么音乐的教学效果自然就很低。
(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唱一段,学生跟着唱,接着又分批次地唱。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往往就算学生再努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情感上的体验不足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尽管与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绪感受。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学习音乐不仅要学会唱歌,还要学会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过分注重技术的传授,忽略了这种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较低。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情境表演,调动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
为了使音乐游戏得到更好地运用,教师还必须将情境教学法与音乐游戏相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景表演为主体的音乐游戏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游戏的兴趣,确保其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动画片(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自制视频),然后跟动画片一起,把“小乌鸦关心母亲”的故事说出来(可以按照这首歌的内容来延伸和补充,主要是说,小乌鸦是被妈妈养大的,等妈妈不能再飞行了,它就会到处去抓昆虫,然后把昆虫带回窝里去喂妈妈,以此来回报妈妈对它的养育之恩),然后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这首歌引入到这一节的内容中,再通过欣赏和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唱歌的技巧。在学生已经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歌曲的歌唱之后,可以与前面所讲的故事相联系,从而创造出“我是懂事的小乌鸦”等相似主题的教学情景。与此同时,还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乌鸦头饰,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乌鸦(教师饰演乌鸦妈妈),通过音乐剧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进行生动的展现。由此,以音乐剧表演为形式的游戏活动,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小乌鸦照顾妈妈”故事有密切关系,在动画视频和教师语言描述的支撑下,教师创设的有关情景就更加真实,所以学生通常会在情景中,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因为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因此在学生的小学发展阶段,各学校并不注重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就是教师教一句,让学生跟唱一句,这样进行的音乐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将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学习的方法转变过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比如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进行传唱和记忆歌词旋律,只有在这样的视听同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音乐教学,对学生来说才会显得更有意思。
(三)通过音乐游戏来营造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方式给学生上课,是营造好的学习气氛的关键。音乐本身就适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因此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适合的小游戏,比如可以举办一些音乐的比赛、歌曲接龙游戏等,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此外,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做出一定的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以此来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除此之外,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的游戏。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击鼓传花,教师可以对音乐的停止和暂停进行控制。在进行击鼓传花的时候打开音乐,然后在暂停之后,让手持鲜花的学生走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表演的方式可以不局限于音乐的形式。只有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才会对音乐的课堂产生更多的渴望,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
(四)通过设计律动游戏,提高学生的乐感
通过对律动的感知,可以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使学生对其进行感受和理解,进而可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有效的训练,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以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律动为基础,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的律动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寻找到生活中的音乐,并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给激发出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律动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听,谁在唱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听,谁在唱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在歌唱?”再举出例子:“我听到了风吹动叶子,叶子在歌唱。”此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叶子的沙沙声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一些音乐。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为学生播放对应的音频,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其次,通过播放各种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这些动物所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动物说话》,让学生跟着一起唱跳。在此基础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能力。
(五)开展节奏型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将恰当的“游戏”引入到课堂中,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将一首曲子比作一辆列车,而小节线就是列车的门,让学生去数数一共有几节(也就是多少小节);在《拍皮球》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嘭通嘭通”来体会强拍重音的感觉,把这些抽象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让抽象的变为具体,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变成学生的能力。
以《牧羊女》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名表是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时,能够感觉和构思出旋律的明暗变化。大多数学生可以听到声音并作出反应,但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它的意思。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解释音调的强弱,那就太抽象了。但是,如果在把握好乐句的强弱之后,再辅以身体律动,当音乐稳定的时候,就可以设计出一个恒拍的行进动作,当音乐较弱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比较,当音乐变强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地做出对应的反应。这种活泼而又好玩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强弱变化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旋律层次。
(六)根据不学生的特点,促进合作学习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整体、均衡地提高。这是由于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所接触到的乐理知识、家庭背景、文化认知、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方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最拿手的方法进行表演,稳定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的主动表现更加灵活,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高效的互动交流氛围。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由学生分组进行汇报,并通过合唱、音乐剧、乐器表演等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这个年代,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化分数已经成了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最近几年,国家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也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音乐游戏。比如说,在进行音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七个不同的瓶子,在每个瓶子里面灌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学生分别去敲击这些不同的瓶子,去体会在不同水位下,敲击水瓶所产生的声音,从而让学生对音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各种音阶,改变位置,编成各种乐曲,教师把乐曲录制下来,然后再进行演奏。用这种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八)音乐剧的合理运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英语已在小学广泛流行,而音乐的范围也不再限于中文歌曲的教学。英文歌曲比中文歌曲要困难得多,如果不能完全掌握,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有关影片的片段,再运用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对影片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冰雪奇缘》就是一部非常火的电影,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而“Let it go”更是广为流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这首歌的电影片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教学生如何唱。
四、结论
音乐游戏并非一种单纯的教学游戏,而是将音乐的节奏、音高、强弱、音色、情绪等音乐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音乐游戏是一种把死板的知识性转换成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新型教学方式。然而,如果要在这一类的音乐游戏课堂中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要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更多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相适应的游戏,通过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授课的内容,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艺术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翔.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4):111-113.
[2]徐晓辉.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9(002):318-320.
[3]赵梓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010):222-225.
[4]金梦恬.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2):63-64.
[5]薛珍.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1,(08):159-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