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小学024033

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这一定性,决定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小学语文中的关键地位和独特作用,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重点在教学中认真落实。。鉴于此,文章探寻了小学语文以语用为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现状;策略

正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些年来,以语用为取向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增加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语用教学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学生语文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阅读,增加对语言的关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大部分教师都相对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仅仅将教学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层面。例如学习新的生字和词汇,对句子也形成深入的理解,但是却没有立足于文本的整体内容全面性的分析文本。但是当前在语用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带领学生重点分析文本中的字、词、句和段落,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含义。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情况来说,高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识字数量已经很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在阅读学习时,只能够片面性的理解语言文字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因此也就不能抓住文本的主要思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系统性理解,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具体到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深入的感知文本,然后立足于语言表达的视角,加深对文本写作主旨和情感的理解,使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结合学情,提高语用教学水平

语文学科属于语言性学科,虽然是相对独立存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体现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高效教学。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样内容。教师只有明确了解学生的大体学情,才能有针对性的规划教学,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理解能力存有差异,有时也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不同。因此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分层。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中,文中存有很多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如果教师仅仅通过探究句式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能有效实现语用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仅能单一理解句式形式,不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式。因此需要结合实际语用情况,为学生细致讲解阅读内容中的句式,在学生深入掌握后,教师就可以加大教学难度,通过文本句式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情感,通过理解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理解传递思想感情的多样方式。最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分析文本,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叶圣陶笔下所描述的夏日清晨的荷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熟读文本,掌握语用策略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新的生字和词汇,也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应用文字的意义,在文字中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字,了解其用途的同时,学会灵活的文字应用。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和对话分析狐狸和老虎的性格,让学生体会文字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学生做好阅读的示范,以语调变化来带动学生的情感,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并围绕阅读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以问题来引导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思考,从而促进语用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观点,教师在此只需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观察学生的讨论进度,针对问题及时作出纠正。在文本问题讲解完毕后,要再次回归到课文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来深入的分析课文情感,让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在课余时间也要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巩固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保证阅读效果的提升。

四、拓展思维,读写同步教学

高效的语用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中词汇和生字含义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语用的有效技巧,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在学生整体的文本阅读结束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将阅读中体会的情感表达出来,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语用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做朗读示范,帮助学生认识生词和词汇,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在阅读后教师要让学生按照文本写作的格式进行内容仿写。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少写作经验和足够的生活认知,很容易出现消极的学习心理,为有效解决这一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仿写的格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写作也是重要的部分,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最直接途径,但大部分小学生因为词汇积累量不够,经常会出现句子不通顺,语意不连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在教学引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逐个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保证语用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强化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五、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可以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挖掘文章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明确合理的思路,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问时要注意阅读文本的选择和教学时机的把握,要在学生求知欲高涨的时候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思考后就能回答出来的。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合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及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要适当地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还要适时地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自己的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总结。例如,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的小结或全文结束后的总结。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且总结的内容要简明扼要。学生总结的过程也是认真思考的过程,这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

六、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学生只有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且长期坚持积累,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帮助学生打好课内阅读基础,让学生用课内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书籍。二是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且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是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课内到课外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不揠苗助长。四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课外书籍的种类非常繁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互补的书籍,这样可以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五是要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交流、评价。这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认识、表达、写作、欣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采用多种形式创新阅读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开展各类阅读实践活动,如生成性的文字对话活动,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频率,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教师选用的文章设置对话内容、对话形式及对话时间。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在正确模仿和反复实践中才能养成。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是一种实践手段,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八、客观评价,满足学习需求

在语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下,所应用的评价模式普遍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的机会,教师要从这一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探索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模式。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师采取合理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任务。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细节的描写,了解雨来的人物形象。然后以课文中故事发展为主线,了解课文内容。最后立足于人物视角,去感受故事情感和中心思想。教师后续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补充性教学,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的评价,或是学生自主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并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提高阅读语用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语用理念,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注重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法,深入了解语义,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形成明确的认知,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和具体含义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知识和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进步,让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珏昉.语用、思维、审美:现代诗歌教学的“铁三角”——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56-57.

[2]林熠.积极语用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3]李泽民,高健.“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05):48-51.

[4]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55+57.

[5]朱颖晖.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探寻[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42-2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