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步5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点滴体会——以《飞向太空港》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2 版语文课标”的颁布,强调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总目标的指引下,构建素养为本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且在课程内容部分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语文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思路”部分强调“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板块,“语文学科任务群5:整本书阅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是对名著阅读纳入教材体系的要求,更是对教材“名著导读”板块的功能真正发挥的要求。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地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教学计划、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评价、有检测。
作为“语文新课程”六大任各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语文新课标”规定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因此“任务群”的概念逐渐为我们所重视。
作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课程实施的实践尝试,“9步5课”是针对整本书阅读不懈研究的结果。关于“五课”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郎镝博士2007年9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见于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中;2016年郎镝博士开始了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探索,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学校初一两个班级进行了“从《小雁鹅》到《雁语者》”及“《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提出并实践了“合作读书·随文笔记”和“人物·事件大线索”“‘三国’课前三分钟”的学习形式,并在集体备课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需要教研加教学”的“9步”的雏形;2019年5月15日,在吉林省教育学院科研处组织的“第三届进德修业论坛”上,郎镝博士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9步5课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并以课程为视角,从问题背景、阅读理念、阅读要素、阅读评价建设及同国培省培的结合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9步5课”开始真正走进了吉林语文教研的视野。
“9步5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模式,围绕导读建趣、推进梳理、专题探究、口语交际和评价表达等五种课型,即所谓的“9课”。在每一节课中,根据教学需求,具体将其概括为启动、建构、巩固、运用和总结等五个环节。启动,即基于生活情境的导入;建构,即对经曲名著整本书主线逻辑进行梳理,设置本节课的主问题、或主脉或文眼;巩固,即针对教师提供的学习信息,进行梳理和意义叠加;运用,即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即根据这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完成综合实践的总结或对学习信息的梳理,并以口头或书面成果的形式呈现。
“2022 版语文课标”强调,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注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也是“9步5课”的实施逻辑。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群”。
下面笔者将结合研究的“9步5课”课例《飞向太空港》,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个人对“9步5课”的几点认识:
一、“以生活为为基础”是“9步5课”实施的前提
“9步5课”的逻辑符合“以生活为基础”,所谓“生活基础”,即任务的行动情境必须是以学生生活为原型的。避免出现带有教师鲜明话语权利的“我觉得这本书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等引导的实施方式。要实现这一课堂形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对名著深入研读,对文献材料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思考,对名著有自己的解读,从而思考如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出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潜心沉入文本阅读整本书进行铺垫。
语文课程强调“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修活动,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学校要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课标要求。”“9步5课”实施过程中的前三步主要是在教师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加入了“教研组名著集体备课”,具体通过“教师选书”“教师读书”“教研交流”,以教师整本书阅读教研为任务驱动,从而形成基于对文本独特的价值与判断。这也是学生兴趣激发和有效学习的前提,是课程实施“以生活为基础”的体现。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主线”是“9步5课”实施的基础
“9步5课”的实践体现了“以语文实践活动主线”的要求,所谓“以语文实践活动主线”,即任务的完成是以一个或几个实践活动的总和。实践活动完成了,围绕任务的行动也就完成了。避免出现“学完这个知识点,来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题目……”“下课自己……”等“只有老师要求,学生才知道怎样学习”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在《飞向太空港》的“5课”设计中,“以语文实践活动主线”体现的尤为明显,“5课”中共有26个活动贯穿始终,这是“5课”环环相扣的基础,也是“5课”趣味性、高效性的体现。
三、“以主题为引领”和“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是“9步5课”实施的关键
“9步5课”实践的过程中“主题引领”和“学习任务”贯穿始终,是“9步5课”实施的关键。
所谓“主题引领”,即各任务本身是一个主题,任务的完成是对主题的行动诠释、确证、延伸,甚至是审辩和批判。避免出现“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上课智能听老师的”盲目和散漫的教学模式。所谓“学习任务载体”,即生活基础上的以主题为引领的实践活动。近年来,我国语文学者认为“任务驱动”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沉浸于生动多样的活动情境,围统任务与教师、同伴展开对话和交流,逐渐理解,掌握和运用话言。”
在《飞向太空港》的“5课”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可以发现“梦”这个关键词作为作品的主题,形象化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太空的不断探索,也是作家的人生追求,它能引导学生感受航天精英们身上的勇于挑战、不断探索、攻坚克难的可贵品质,感受过程的艰难。那是一个魅人的梦想,一个辉煌的梦想,一个推断人类从何处来,明天向何处去,以及记录人类企图离开地球努力开拓的壮美大胆而又神奇的梦想,也是李鸣生的文学梦。于是诸如“人类是如何实现这个太空梦”“李鸣生又是如何实现他的文学梦”“作品会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哪个梦”“你的梦是什么”“人类的梦有没有止境”呼之欲出。在“梦”这一主题引领下,我们完成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例如在“推进梳理课”中,作为“通读.略学”内容,具体通过“逐梦计划”“逐梦方法”“逐梦脚印”等任务驱动完成了“阅读计划表”“阅读方法推介”“思维导图绘制”等学习实践活动;在“专题探究课”中,作为“拓读.研学”内容,具体通过“梦想从这里起步”这一活动进行名著金句朗读和推介,通过“梦的延续”绘制作品出版后的思维导图,通过“我的星空梦”完成读后感写作实践,通过“助英雄成就英雄梦”制作英雄名片,通过“送出一个梦”积累文学中的“星空乡愁”。各项任务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形成了一个任务群,但是却始终在“梦”这一主题的引领下。
四、评价和检测是“9步5课”实施的保障
(一)活动与评价相伴而生
基于整本书阅读评价理论看“9步5课”可以看做是建立在语言任务驱动理论,核心素养理念基础上的整合,其评价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密切相关。以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为例,我们围绕“9步5课”设置了相应的评价内容。
如围绕语文课程要“运用多种方式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将活动与评价完美结合,具体通过在“5课”中的“导读建趣”课前准备中让学生成立阅读小组、设计组名及组徽、小组规则、小组分工,然后课上通过名著词条、名著识图、名家全貌、名家评论等助学材料引导学生从“文字”“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名著封面设计”,比如文字方面结合名著内容确定切入点,准确传递书籍信息,如“长征三号”“亚洲一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的航空画卷”“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开中国文学史空间文明的先河”“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等等,并通过采用艺术字体和书法字体,体现艺术美感和文化气息,而图形方面抓住有代表性的要素,通过多样的形式,充分利用“名图识书”及其他版画、剪纸、摄影图片等,强调突出“长征三号”“火箭”“太空”等表现人类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逐梦精神等有代表性的内容,色彩方面则是紧贴太空开阔浩渺,充满浪漫色彩,“亚洲一号”的升空,是人类梦想的再次超越,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体现独特的鲜明的色彩,这是对整本书内容正确认识后的表达,也是设计者与作者情感交流碰撞后的一种输出。继而又通过“名著封面推介”、“名著我来评”几个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对作品强烈的学习与探究欲望。
再如围绕语文课程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习经历,进行研讨性写作”,根据名家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用200字“名著我来评”进行表达,完成“名著我来评"。并依据《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初中语文》的分类标准,编制了名著封皮设计评价量表(表1)最佳名著封皮推介口语表达评价量表(表2)。
表1名著封皮设计评价量表
类别 水平 | 主题 | 构图 | 人文 | 传播 |
水平1 | 内容明确 | 条理清晰 | 有一定包容性 | 有一定辨识度 |
水平2 | 思想统一 | 形式生动 | 体现文化元素 | 有推广意义 |
水平3 | 特点鲜明 | 有艺术美感 | 人文内涵丰富包容性强 | 辨识度高 推广价值强 |
表2最佳名著封皮推介口语表达评价量表
类别 水平 | 观点阐释 | 表达条理 | 说服力 | 语言量 |
水平1 | 能准确阐明自己观点 | 有条有理 | 能自圆其说 | 300字左右 |
水平2 | 能自信阐述自己观点 | 有理有据 | 有一定的说服力 | 400字左右 |
水平3 | 能负责地阐发自己观点 | 主题突出 | 说服力强 | 500字左右 |
(二)活动与检测相辅相成
在“评价表达”课中,具体通过统计“名著三分钟”“名著展示墙”分数、名著知识竞赛、名著笔试等各种形式来检验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是阅读的成功体验,不仅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更体现出了评价的有效性。
“9步5课”的实践,对于没有阅读基础的学生来说它是易接纳、有效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是易操作、便落实的,不仅给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可操作的方法,更将会成为全民阅读推进的一大助力。期待“9步5课”在教学实践中能更加完善,能真正的走到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面前,成为最体现语文、最适合学生的名著阅读模式,最终实现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需求,成为民族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