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琴达幕昵

赤峰市松山区酱坊地小学024000

摘要

小学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爱美之心也在不断增强,他们渴望感受美,享受美,对于美的事物追求愈发强烈。美育应运而生,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情感教育

正文


引言

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教学目标,情感教育侧重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思维创造力。将美术欣赏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提高其审美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主体认知与探索能力,实现健全人格的培育目标。

一、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无法做到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契合,而且当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无法跟上如今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补充,以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拼贴添画”的相关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剪切拼贴方式以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美术作品的优势展现出来。除此之外,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画人像》一课时,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抓住同学的特征和神态,画一幅线描人物写生。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不足,导致他们的作品平淡无奇,不能凸显一个人物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中,互相观察其他学生的特点,并对学生的观察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进一步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美术作品在质量上得到提高。此外在上述过程中,观察活动还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更高的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创设欣赏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想要充分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欣赏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在创设情境时,要在美术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让他们对欣赏充满热忱,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家乡的老房子”一课时,可以在为学生创设欣赏情境的同时,让他们通过交流互动产生浓烈的情感。各个地方的老房子都独具特色,如广东的碉楼、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等等,其构造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典型的老房子形象,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接下来,则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结果总结出老房子的风格特点,各抒己见,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老房子的结构和材料都是怎样的,这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答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做出总结并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不同地区的老房子有不同的特点,如福建土楼的外墙之所以有1.5 米厚,是因为福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这一带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这样设计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屋内冬暖夏凉。除此之外,福建土楼还具有很好的抵御性能,当墙面出现问题时可以利用粘合力较强的泥土进行修复,这些都是当时人们智慧的充分体现。听完教师的介绍,学生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上述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学习欲望也会愈发强烈,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三、根据作品内容分类赏析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还没有发育成熟,人生经验相对匮乏,生活阅历也比较简单,在面对社会生活时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对他们的个体认知存在消极影响,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欣赏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美术欣赏教学则是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上,通过为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帮助他们了解其中的内容,从而能够逐渐打破学生对生活情境认知的局限性,丰富视野,陶冶情操,在对作品欣赏的各个环节包括观察、感受、想象等作用下,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知,并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另外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帮助他们获得扎实的情感认知。

例如,在教学“让色彩动起来”一课时,首先,为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并鼓励他们说一说哪两种颜色的对比最为明显,有的学生说红色和绿色,有的同学说蓝色和橙色,有的则说是紫色和黄色……然后,教师再展示安德烈·德兰的《威斯敏斯特大桥》以及梵高的《星空》,我们可以看到《威斯敏斯特大桥》中,用到了大量的红色、蓝色、绿色,色彩鲜艳、对比明显,虽然其中无论是车还是人物都只是简单几笔,但是能给人以生气蓬勃之感,令人精神振奋;而《星空》中则是运用了大量的蓝色和黄色,将充满运动的星空描绘出来。上述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鉴别力,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美术创作意愿。

四、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教学得以了广泛应用,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帮助。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对他们的多重感官产生刺激,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学生可以通过对图片、视频的看以及对音乐、声音的听,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快乐的学习,提升情感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抽象画”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康定斯基的《光之间》,将康定斯基的生平以及自画像通过 PPT 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展示的过程中配以一定的背景音乐作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背景音乐有助于学生将想象力和情感充分融合在一起,接下来让学生对《光之间》这幅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模仿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将事物的形象勾勒出来,并配以鲜艳的颜色。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于创造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善于结合生活实际

美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搜集与美术有关的基本知识,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美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欣赏爱德华·蒙克的美术作品时,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部分学生可能在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家庭、班级等的影响,难免会感到苦闷、无趣,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画家蒙克的生平:蒙克年幼丧母,姐姐得肺病去世,妹妹也罹患精神病,他的童年时代非常不幸,用作者的经历激发学生要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再如,学习“花鸟画”一课时,学生不难发现,中国的花鸟画家大多喜爱画梅、兰、竹、菊,这是因为这四种植物代表了高洁的品质,梅的高傲、兰的淡雅、竹的高风亮节、菊的傲骨,被称为“四君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作品的欣赏,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总的来说,美术这种视觉艺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即从直观角度出发,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六、加大课堂交流互动

想要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他们形成密切的关系,交流互动不可或缺。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支持、鼓励或评价,师生互动除了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能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表达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意识保持正确性。例如,在学习“剪纸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相关作品,并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美感表述出来,随着学生的不断发言,课堂氛围也会呈现出活跃的状态。有的学生说:每张剪纸上的画面都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说:剪纸艺人的手真是灵巧啊。通过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观察,所产生的感受和情感体各不相同。上述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究,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情感体验。

七、积极引导学生创作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不去表达,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以外,还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创作平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另外,对于学生的美术创作,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在自由发挥的同时将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例如,在教学“我的书包”一课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展示不同样式的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书包每一个部分的作用。此时,为了引发学生对自己书包的深刻情感,首先可以提出问题:是否满意自己正在使用的书包?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理想中的书包是怎样的?如图案、颜色、材质、结构特点等等。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以自己的个性为依据,通过采用不同的美术方式,将自己心中理想的书包呈现出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以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的存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最大化。

八、适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改革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活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美术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外,还要着力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广阔。例如,在教学“画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三毛流浪记》这幅漫画作品,以引发他们复杂的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想法大胆的表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了解到三毛所遭遇的苦难和不幸以后,会逐渐学会感恩,懂得关心他人,并践行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节约粮食、友爱同学、团结互助、关心家人等等,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将情感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上述过程,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做好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审美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水平。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保持正确的方向,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美术教学,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34.

[2]吴晓红.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子(理论版),2015(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