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超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沈北分校 1100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保证素质教育效果,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项最优质、最高效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也是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环节融入体验式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课程;体验式学习;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目前,我国推行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教学培养已经不单单要求有文化的人才,而是要求有素质、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目标,调整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对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展开研究,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贯彻体验式学习理念,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的质量成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教师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应用在教学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数学学习的经验.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题:( )×12的积是三位数?学生经过自己的计算,可以得出结果,如在括号内填写9,但是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结论.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总结括号内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如9以上的数字均可以满足题目的要求.然后教师可以再继续提问:填写哪些数字时( )×12的积是四位数?学生不断尝试,并得出结论.通过此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验式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其通过学习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令学生可以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实践证明,为了更好地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在课堂上尽量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后,教师尽可能给予一些正面积极的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加法与减法”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令学生学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小游戏,令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然后跟着音乐做游戏,当音乐结束后,学生按照教师喊出的数字,与数字相同的人数抱在一起.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科学构建教学情境,预留充足的发挥空间

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程而言,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模式的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自主开展问题研究与探讨,并且通过自主思考、小组研讨的模式解决问题。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设定环节,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求,通过数学教学要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出一个最优质,最科学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小学数学《10以内加减法》课程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科学地创设出教学情境开展数学教学。首先,设定其中一位学生是卖水果的商贩,这个商贩共有十个苹果、六个梨子、四个橘子,苹果可以用橡皮代替,梨子可以用铅笔代替,而橘子可以用铅笔盒代替。其次,再设定一名学生为水果购买者前去购买水果,在整个购买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发挥,教师不过多干预学生的选择。最后,教师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购买者共买走了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子?多少个橘子?水果商贩手中还剩存多少橘子?多少梨子以及多少苹果?整个过程中共买走了多少个水果?还剩下多少个水果?这些问题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情境的科学设定可以使整个教学环节充满趣味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激发,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而且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增长。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加入购买资金的计算,在资金计算融入后,学生也可以采用自由发挥的形式与水果商贩展开讨价还价,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保障。

(二)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中的实践研究

在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拓展知识、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求知欲。举例来说,在学生学习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正方形剪纸等道具,并引导学生对正方形剪纸进行各种折叠。学生在折叠过程中能够探究并发现相应的规律,从而理解正方形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正方形边长、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过探究式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动手理解知识、探究知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令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体验要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这样才能令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激发其好奇心.以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例,由于其抽象思维并未发育完全,在对其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令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厘米和米”,该课程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长度.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为困难,学生需要足够的生活经验,才能很好地了解物体的长度[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令学生从了解自己的身高开始,以自己的身高为参照物,衡量不同的物体.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你认为大树的高度是15米还是15 cm?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身高,就可以很好地区分厘米和米.另外,教师也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自己走一步的距离是多远?教师令学生自己走一步,然后做上标记,进行测量,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走一步的距离.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留一个作业,如令学生计算一下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并思考该距离适合用厘米表示还是用米表示.教师通过令学生多次感知厘米还是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总之,为了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然后根据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小学数学体验活动,同时布置具有体验性的课后作业,令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

(四)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提出以来,小组合作模式是小学教学环节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学习习惯形成,而且在整个小组研讨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展思维都得到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极其关键的教学方式,为保证整个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进行小组设定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定,如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成绩分布要合理、男女比例均衡人数均等、性格要充分互补,精准地设定小组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较内向的学生。除此之外,科学地进行小组设定可以使学生紧密联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营造更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为学生准备部分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自主能力锻炼,要求学生在小组研讨环节中依次发言,这样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得到锻炼,在发言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而在倾听他人发言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代入他人思路的方式展开思考,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中以收支问题最常见,将其融入小组讨论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从而提升整个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中对体验式学习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平台,从而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的剪纸,并要求学生剪出标准的三角形。学生在刚开始可能会好奇,如何才能剪出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呢?教师此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折叠手中的剪纸,并与同学相互讨论研究方法。然后再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折纸和剪裁过程,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方式与教师的方式的不同,从而通过实践理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操作,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客观的数学规律和价值,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应用这种知识,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

(六)引入互联网教学技术,开展互联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将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环节中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构建,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环节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已经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现象,针对数学一类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好多媒体设备,将更加优质的数学教学内容呈现给全体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性知识以及数学公式,并且将其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当中,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资料。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同样可以录制专业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环节当中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很好地展现,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形成。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积极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充分结合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与交流,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教师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注重对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研究,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肖婧.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2]宋梦琪.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33.

[3]甘甜.分析高中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21):81.

[4]高静.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13):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