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
正文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说,其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而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时常陷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窘境。面对这一现状,基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借助积极有效的手段,对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一)趣味性理解失误,学习氛围较为枯燥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很多教师对趣味性教学的理解有偏差,追求了课堂的娱乐效果,但是却没有一定的课堂常规去管理课堂,这样就会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被冲淡了,甚至是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紊乱了,无法真正地实现学习目标。究其原因,教师对课堂趣味性的理解有偏差,无法真正地将优势化的教学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也无法设计趣味性和学习任务完美结合的课堂程序。
(二)过度追求趣味化,忽视知识引导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度追求趣味化,忽视了对知识的引导。教师为了让课堂活动更为轻松,就缩减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将许多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一些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内容在课堂上都缩减了,放到了以后的练习题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了探寻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理解数学进行有效引导。究其原因,教师过多追求了课堂教学的趣味化,使学生虽然喜欢课堂教学,但是实际上无法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最终也将会使的学生对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感觉厌烦。
(三)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趣味内容较为肤浅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趣味教学的内容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教师设计的趣味化教学活动内容较为相似,以游戏和直观教学为引导,无法形成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觉厌烦。究其原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四)固定教学模式,滥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固定,加上滥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的效率不断降低。例如,有些教师觉得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了信息技术展示的动画片、图片等内容,那么课堂就是趣味化的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不是单纯利用信息技术来形成直观教学活动。
(五)缺乏数学的本质,忽视趣味性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使数学本身的趣味没有真实地表现出来。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数学本身的趣味性,使趣味追求与数学本质剥离开来,无法形成更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
二、优化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为了解决“趣味性理解失误,学习氛围比较枯燥”的问题,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优化要革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实践过程的“讲”,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导”,借助参与群体的现实表现以及实际成果等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过程。其次,教师要重视以自己的语言、动作等形成有效的趣味启发,融合教学氛围。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如果带有幽默感,就使整个课堂气氛更为轻松,也实现了课堂趣味的目标,运用起来也更为轻松自如。总之,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以自己的智慧来营造融洽的、趣味化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课前提问,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
为了解决“过度追求趣味化,忽视知识引导”的问题,优化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要注重课前提问,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重视预习活动的布置,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思考学习的内容,这样也是为了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互动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再次抛出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也确保了课堂的趣味化。例如,人教版《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预习活动——认识圆规、使用圆规。这样的预习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生更为乐于去发现、去探索,在使用圆规的过程中,自然地能够认识到半径、圆心、直径等特征。然后课堂上,设计了“总结圆形特点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树”的任务,让学生形成“总结知识点、学会归纳”的能力。总之,以问题为引导,以预习为主,这样的趣味课堂教学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以故事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解决“忽视心理的需求,趣味内容肤浅”的问题,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优化要丰富教学内容,以故事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数学课堂的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线索。例如,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图形王国”这个故事线索,以两个动画人物探寻图形王国面积为主要的线索,在这个故事线索之中,学生要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然后在“图形王国”之中有各种组合图形,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最后才能够获得完整的一篇童话故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下,学生能够有更为积极主动的探寻思绪,也能够延续一定的情境来开展学习活动。总之,故事性的教学设计是新奇的模式,很受学生的喜欢,自然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改进教学模式,将影像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为了解决“固定教学模式,滥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优化要改进教学模式,将影像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人教版《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重难点突破环节,分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来突破的。第一,回忆平移的运动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五星红旗升旗的视频片断,然后分析平移运动的基本特点,用动画展示运动方式,组织学生用手势来模仿平移的行动轨迹。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来更为清晰地展示平移图形运动的方向、位置等问题。信息技术能够展示格子图,然后能够用动画展示出图形的平移位置与长度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学会画出小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学生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选点,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移点,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连点成图,注意使用尺子,确保图形的完美。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文案的形式表示,然后就能够将这些文字转化为思维导图,十分方便,学生也会感觉特别有趣。
(五)丰富作业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作业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中,重复而形式单一的作业却为学生带来了负担,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今减负提质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作业趣味性是有效的减负方法。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作业形式,设置趣味作业。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发挥传统作业设计方式的优势,并将其进行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多样,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为小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人教版《统计与可能性》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结合热门的环境保护话题,让学生统计离公路不同距离的地点噪声的大小。在这一作业的完成中,教师可以将路段分为有绿化带和无绿化带两种。而学生小组则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地点的音量数据。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提问:“通过测量和统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出绿化带的作用,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升。这样,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教师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对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有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学校都有信息化平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发布任务、总结数据、查找资料等栏目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数学作业,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也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人教版《整数的四则运算》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打地鼠”游戏,游戏界面中每个地鼠头上有一道计算题,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锤子会准确地落在地鼠的头上,将其打压。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此外,每名学生完成游戏的时间、打中地鼠的次数都会在信息化平台上自动生成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数据了解学生的出错率、作业时间等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解决“缺乏数学的本质,忽视数学趣味”的问题,优化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人教版《比的认识》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用比例来表示自己感兴趣的数据。然后学生选择的面就很广泛了,比如,收视率、学习成绩等都是可以探寻的数据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根据数学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形成了。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所学知识的难度也有所增加,由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个体差异影响,极易出现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后进行查漏补缺,优等生可以提升实践学习的经验和深度;学困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自然就能够好好学习,这也是数学学科的本质趣味。总之,教师要深度挖掘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以这个为主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真正地沉浸在探寻数学知识的乐趣之中,自然地就能够全面落实趣味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于趣味性元素中,促使小学生在生动活泼、充满个性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并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最终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徐小青.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9(21):23.
[2]简林海.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9):23.
[3]罗健.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6(6):42.
[4]袁有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主要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