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策略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正文
如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正进行着深入的改革,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需要从学科的特色出发,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新面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来讲已经成为一项必备技能,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练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课本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开发,发展潜力非常之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发现与探究的意识,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产生敏锐的反应。信息技术的广阔海洋等待着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态度不够端正。
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主课之余用来放松的,并不一定非得要学习到什么知识,甚至部分教师以及班主任都在给学生传递这样一种态度,随意占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来进行其他主课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整体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与技能。相反,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开小差,相互聊天打闹等,都极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对于所学知识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的技能,在学生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大,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或许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学术上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不理解原理而导致处处碰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这一门课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逐渐产生畏惧情绪。归根究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长时间积累下来就导致学生越来越不理解操作步骤,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自然也是正常现象。
3.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运用和实践。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到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操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运用的机会比较少,比如word处理,ppt制作等等,学生在他们现在的阶段并没有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课上学习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暂时还用不到。这就会让学生有一种错误且片面的心理:“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东西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这种学习的心理对于他们的学习过程十分不利,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也很难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4.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的一些基本技能,都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之前,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十分困难,对于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不甚了解,就会导致教师在用这些专业概念讲课的时候学生听的一头雾水,长时间下来就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长此以往自然就不想继续学习下去了。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会因为学生以及教师的原因而遇到各种困难,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的提升。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跟各科教师联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端正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学。
1.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学生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堂在他们的以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才能更加顺利。为了帮助学生端正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教师要联合起来,首先是班主任,要动员各科教师不要随意占用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如果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完成可以移到下一节课。班主任还需要在每一个星期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不能以眼前的利益来评判事物的好坏,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或许现阶段我们还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但是将来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它将会是很好的一个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需要让学生不能养成以眼前利益判定事物好坏的习惯,这种思维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班主任还是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避免学生养成太过于功利的心理。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需要做的就是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生活化,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并且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范围更加广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软件的操作,例如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等,在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来让学生完成。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到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例如让学生来编辑一张自己在平时拍的照片,或者是自己来编辑自己写的文字等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学生能够对完成该项任务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这一门学科能够带给自己的东西,从而在不知不觉间端正学习的态度,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也就能更加高效地开展。
2.成立学习小组,及时解决问题。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不理解原理而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某一个选项在哪里点,下一步编辑应该怎么操作等等。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么问题便会一直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出现的漏洞越来越多且难以弥补,就会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但是,一个班级有很多位同学,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不可能对每一位同学的疑问都详细地解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成立班级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首先把自己的疑惑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大家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也就能够互相解答问题。一位同学的疑问或许有同学知道答案,如果一个组的成员都不知道答案的话,再来求助教师。这样一来能够帮助教师减轻负担,二来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知识,提出问题的同学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疑问,解答别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加深自己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印象,从而实现了班级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全面提升。另外,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教学学习成果,例如都编辑同一张图片,看看谁编辑的最好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更加快速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开动思维,将知识更加细化。
3.给予学生更多训练和实践的机会。根据我们前文的论述,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很多机会操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到的一些技能,他们不仅在下课之后很快遗忘老师讲过的东西,同时也会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态度,认为这门课学习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一些训练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一部分知识之后,先不要急着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叙述,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一遍。这时候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选择练习题目的时候,最好是能够有一定的情境,比如刚刚学习了ppt制作的基本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解决问题的情境,比如“小明要在课堂上当‘小老师’,代替语文老师给同学们讲一篇课文,现在他想制作一个ppt来让自己的讲解过程更加清晰,你能帮帮他吗?”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出来,学生能够很快地带入身份,并且切身体会到制作ppt的这些基本技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在不同的场合制作ppt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是否都一定适用。那么在接下来自己操作的过程他们也就能有一定的动力和欲望,而不像之前那样觉得信息技术学到的东西根本无用,训练也就是浪费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观察,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让学生们都来说一说最近这一段时间内,他们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解决了什么样子的现实问题,比如帮助自己的父母做ppt、word文档等等,学会处理图片等。经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也都能够普遍认识到这一门学科学习到的东西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还会让他们真正发现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4.开办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兴趣不高,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只能观看,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术语可能不够了解,就导致他们很容易跟老师的讲解脱节开来,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就会导致他们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或者是只能机械地重复,并没有学习到实质性的技能,这两种情况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阻碍作用。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发现信息技术课堂的美妙之处,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形式,用更加多元化,丰富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例如,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大赛,让学生来比一比谁知道的基本知识更多,这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基本术语,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也会大有用处。同时学生也从最原始出发学习到了基本知识,这对于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进行设计,看看谁能够制作出更加新颖且有趣的作品,真正将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利用起来。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比赛,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帮助,以求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热情自然也就上涨,教师的教学也就更加顺利了。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实施的策略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生活和学习技能,教师要对此展开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不再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到退缩,而是将其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来进行培养。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当作是自己获取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展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优化自身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万初伟.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0.
[2]林茂芳.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132.
[3]刘魏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03):595.
[4]王礼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J].科技风,2020(09):53.
[5]刘漫丽.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19(1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