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临夏牡丹文化的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本土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 人才培养 临夏旅游业
正文
项目来源: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B类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教育”下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GS[2022]GHB1851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这里是我省最大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临夏市正努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临夏市整个旅游产业正走入快速发展期。但是临夏市的旅游服务水平尤其是国际化程度还较弱,旅游英语人才为紧缺。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临夏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因此,培养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的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等高层次、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素质构成
旅游英语人才既要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又要了解相关旅游知识,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的第一线工作。主要包括三种素质:
(一)基本素质。
旅游英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化素质、计算机运用能力、调研能力和公关能力。
(二)英语交际运用能力。
英语交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
1.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音知识包括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辅音连缀等,是与外国游客沟通的前提。语法是保证语意正确表达的基础,如果学习者与外国游客交际时不注意语法的准确性,不仅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还会受到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质疑。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语法功底、充足的词汇量和准确多变的句型无疑是一个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
2.较高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很多人具备了较高英语基础知识,读写能力较强,可是一旦要与老外“正面交锋”,就会觉得“话”到用时方恨少,难以与外国游客进行深入流畅的交流,影响到正常接待工作的开展。针对我国大学生听说水平滞后的现状,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首位,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水平成了当务之急。
3.全面的英语文化背景意识。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文化知识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语言则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因此在语言学习中,文化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英语教学专家王佐良先生曾经指出:“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入乡随俗永远是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交际的原则,一个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宗教等,才能更好地理解欧美游客的行为、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三)专业素质。
旅游英语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英语导游素质、旅游法规应用能力、旅游活动组织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及旅行社管理能力。
二、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使学生获得文凭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但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中没能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形式传承学科本位。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教师由于是在学科本位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所以当其站在讲台上时,重讲授,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重点放在语法词汇讲解,学生缺少课堂锻炼机会,忽略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这就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色不相符合,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考试导向不合理,评估方式单一。
考试导向偏重于书面和语法知识,而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考试方法固守笔试答卷。目前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对理论性的内容教授十分丰富,但对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理论性。所以只采用笔试考核的方法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旅游英语的教学,既包括使用英语授课的英语专业课,又包括使用中文授课的旅游专业课,而往往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四)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
实习对于在校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较新经营管理理念的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旅游企业也成了各大旅游专业院校争相抢夺的合作伙伴。但是这种合作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
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
三、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要使旅游英语人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保证英语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
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旅游英语专业各个门类的社会调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定性的论证与划分,制定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则和评估方案,改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办法等,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
(二)实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旅游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要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
1.课堂实践。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英语课,本质上就是实践课。教学原则是“精讲多练”、“听说领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和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等。对于从事旅游服务的人来讲,流利的英语表达是服务的基础,也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基础。如果我们用两到三年时间培养的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用英语表达或者表达时错误百出,就是我们教学的失败。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当以口语表达作为核心和基础,突出语音的训练,突出相关服务用语的训练,突出实际情景训练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
2.校内实践。组织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各种英语学习小组,以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角”等;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
3.校外实践。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毕业生利用毕业实习期间到一些著名景点、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平时可承接一些资料翻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翻译实践。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旅游英语教学应该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与各大中型旅行社、旅游景区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多个实训基地,邀请优秀导游员作讲座和现场示范,利用临夏召开“国际摄影节”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同时,要争取创办自己的“教育旅行社”,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习培训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系统、综合的训练和培养,而且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块
旅游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对象是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针对这两个专业的职业要求,会有相对应的课程进行设置和投放,课程的内容要实用,以便学生学习,对于这样的专业课程要有待业发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学习和培养,岗前培训是施行社和高职院校最为重要的课程,职业岗位一定要贴近实际,也要有应用型的人才对社会进行能力强的人出现。
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包括学生的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英语导游服务和普通话导游服务等技能方面的技艺操作训练的环节。校内实训之后,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技艺、前厅客房服务操作规程、餐饮服务、英语导游和普通话模拟导游,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巩固好,为参加工作和专业课程做好基础。
校内实训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是客房与前厅模拟实习,让学生对西式做床、客房整理、客房迎接、商务服务、问讯、接待和客房预订等能力有所掌握;二是进行餐饮服务的实习模拟,使学生能够对分菜、上菜、斟酒、摆台、餐巾折花、端托和餐厅迎送等熟练掌握;三是进行导游实习模拟,使学生对带团技巧和程序、导游讲解的技巧技能、规范的导游服务进行掌握。
校外实训。进行校外实训就是要让学生对景区和导游的服务技能的重要环节进行管理。让学生对最基本的技能能有所提升。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社会实践。在社会的实践中了解国情教育、政策、方针和路线,建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深入社会生活和联系实际的观念,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适应社会。
旅游专业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毕业实习。在实习期,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顶班劳动和实际操作,对旅游企业进行更深入的经营管理、服务和生产的全过程,对具体和规范的服务、生产进行全面的要求,要对景区导游的服务技巧、领导队、全陪和地陪和普通话的讲解都要有全面的准备和学习,进行实际工作的提前亮,也是最初的实践经验,在实习的过程要对综合技能方面的考核和强化训练方面要有一定的重视,和强化,在实习后期,要结合各方面的技能考核和训练,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来更快的适应社会上的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是教学里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也是体现学生最终的学生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分析自定师目。从而将自己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答辩。
(五)改革评估手段。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比较客观的方式,但是目前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方式比较单调,很多考试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趋同,这样的考试对考查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对学生的英语表达和综合语言素质的考查就显得不足。对于旅游专业这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样的考试手段是不合适的,它既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目的,又不能对以后的考生学习提供指导,就很难达到培养目的。既然旅游专业的英语实用性很强,我们不妨就用接近实际的方法进行测试。比如加大听力、口语的力度,在口语考试中增加模拟情景的成分,教师根据实际不断设置一些障碍,考查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等。
四、结语
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应不断完善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创新,为临夏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旅游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杨洁.“旅游英语”本土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旅游,2021,19(30):68-70+97.
[2]丁琳.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旅游英语教材本土化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01):71+73.
[3]张莉.宁波本土化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以《中职旅游英语口语》为例[J].校园英语,2017(14):110-112.
[4]张婧.基于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旅游英语课程本土化改革[J].学园,2017(09):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