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读思达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读思达”是对前人经验总结基础上,根据教师多年教学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形成的全新教学方法。所谓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将教材中每个句子仔细读,并不意味着对文章内容的机械简单抄写,而需在理解中把握文章内容与本质。思,是思索,就是对所读每个段落展开思索,找出背后原因,深化所学内容了解和应用。达,就是达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生化知识。"读思达"教学方法,其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展开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让学生主动学习,又要让他们积极练习。所以,要想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一定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加以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变成既有创造力又有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读思达”是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它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根本目标,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放在教育中心位置。“读思达”理论主张,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应当由阅读、思考、表达三部分组成,阅读是将具体图像、文字等信息在人脑中加以处理,达到知识积累目的;思考是对文字、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判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成果;表达是将所学知识以言语形式输出,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求,实现基本学习任务完成。“读思达”教学理念,旨在改变传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方式,更多关注如何指导学生独立思维活动,达到自主学习目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读思达”教学法充分满足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全方位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能力。
二、读思达的实际意义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既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反映教师教学修养的教学方式,是完善教育事业各项学习目标、掌握各领域学科知识全新教学手法,也是各个学科在教学上的共同法则以及共性要求。阅读、思考、表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就像人的身体自我修复功能一样,是身体本身根本动力。在"读思达"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除强调学生数学知识适应性之外,还应强调对阅读、思考和表达这三种能力的培训,由于任何一种能力,都在特定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唯有在阅读、思考和表达等教学活动中,这种培养效果最好。
三、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策略探索
(一)重视学生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
不管是数学趣味性故事,还是数学史料,又或者是数学前沿讯息,都会背数学教师一笔带过。这种情况下,学生肯定对数学失去兴趣。很明显,这种教育模式并不为人所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教师对小学数学阅读活动给予足够关注,让学生能在阅读更多数学资料同时,深入认识到数学文化,对数学严谨形象有一个清晰认识,并对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加以探索。“读思达”以“读”为第一要务,重视阅读重要性,不仅语文需要开展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教学同样重要。
比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章中《角》一节知识点教学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幅两条射线手牵手画卷,画卷中都是插图内容,且都简短而又有趣。在阅读这种绘本时,学生会加深对射线与角之间关系理解,加深学生对角的含义的认识。通过这种自我阅读,学生们了解到角是有顶点的,是有两条边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角的应用材料(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对角的特征理解达到较为理想程度,实际阅读活动中,自主探索角度大小变化规律问题,能很好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到,小学数学开展阅读活动对于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意义独特。与教师在教材中关于概念的解析相比,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展开小学数学阅读活动时,可在阅读材料上尽量扩大范围,比如:数学发明、数学文化史料、数学小故事等。在阅读方法上,既可采取独立阅读,也可采取小组合作阅读,促进小学数学实际阅读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关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解释了思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读思达”教育思想理念中,人们也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维积极主动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知识内化,形成自身知识体系,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必须让学生达到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境界。所以,数学教师需正确处理好教师讲述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关系,作为启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在完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专门组织一次复习,以巩固学生教学成果。复习课上,教师可设置一个开放情境应用题:“养殖场买来许多只鸡,其中公鸡40只,母鸡8只,____________?”目的是为让学生能在见到这种题设后,自己提问。显然,当他们学习到分数知识后,他们就会联想到母鸡是全部鸡的几分之几?公鸡是全部鸡的几分之几?母鸡是公鸡的几分之几?公鸡是母鸡的几分之几?公鸡比母鸡多几分之几?这就是自主思维,自己提问,说明自己的头脑已经开始绕着题目打转。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你提问我回答”互动,从而让学生快速成为学习主体,从而进入到更加重要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开始习惯于自我表达,并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所以,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提出问题,有所疑问,自己解答问题。只有这样,自主思考才能变成一股活水,才能让现实数学学习进入更加美好的境界。
(三)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教育方法中,大部分都依靠教师讲解以及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会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不利。所以,运用“读思达”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使其既符合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又要使其在某种意义上提高自身领悟与自我学习水平;其次,阅读能力可帮助学生将更多数学知识掌握到位,通过对数学中相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概念含义等阅读,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这种方法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用一种趣味盎然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到数学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对数学知识进行强化,还可对某些难度较大问题加以扩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课时,教师可在授课之前,通过设置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猜测,比如:牙膏是学生们每天早晚刷牙时都需要用到的,那么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牙膏盒呢?牙膏盒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否相等?在听到教师所提问题之后,学生们都进入了教师所创建问题情景当中,头脑中对牙膏盒展开想象,之后教师会在短时间内对上述问题加以解答,同时还会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可以用相关方式一个个对答案进行检验。学生认为教师的所有答案都是对的,他们被教师这项技能深深迷住,而教师就在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中,展开接下来的数学知识教学。用“问题情景”方法开展数学教育,既可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兴趣,又可让他们更好进入到数学教育情境中,获得更多数学知识。
(四)丰富数学表达,提升表达能力
“读思达”理论强调,表达不仅是对所读文本的重复,更是一种包含某种思维结果、体现学生数学知识认知结果的言语输出。所以,在“读思达”具体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自由,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结果,对数学认知进行客观评价,并逐步提高数学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们的长期发展作好铺垫。
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当各小组学生完成组内研讨工作任务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对有余除法概念、运算步骤等加以全面剖析,并据此进行数学教育展示活动,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解题思想进行阐述。在这之中,因班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有余数除法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因此,教师可鼓励每小组挑选一名数学表达能力最优、逻辑思维能力较好、随机应变能力最佳成员,负责正确、全面介绍各组的研究结果。如此,本班学生则能在分组进行数学表达活动时,又能仔细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有效研究结果、探索新想法,更能促使学生开展高效复习。在小组表达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会适时给出提问,比如:余数是什么、余数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商与余数之间具有什么关联、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过程及其运算流程等。通过问题提出,可激励学生,让学生适时深入思考,让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本教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结束语:
总之,将“读思达”方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创新,更是一种全新教育发展方向,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为学生自主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因此,在数学教学具体实践中,需发挥“读思达”作用,以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邹安琪,章勤琼. 项目驱动,让数学问题解决更具生命力: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与启示[J]. 小学数学教师,2020(1).:12-13
[2]严慧敏. 为"达"而"读"为"达"而"思"--"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2):95-96.
[3]薛雪原. 基于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教育界, 2022(25):3-4.
[4]庄秋香. 在"读思达"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探索与实践[J]. 中学课程资源, 2021, 17(11):62-63.
...